中图分类号:G63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6-021-01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产儿应运而生,造就了一个瞬息万变的微时代,而微信千里走单骑,因使用方便、传播迅捷,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交流工具与沟通交式。随着社会城镇化的不断发展,许多农民工涌进大都市,造就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他们从小就缺少父母陪伴与关爱,有的心理严重缺陷,有的心灵极度脆弱,有的品行十分恶劣,有的学习成绩很差……留守儿童问题,给当今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新媒体时代,教育工作者如何利用微信服务于教育,点亮留守儿童心中的明灯呢?
一、开通学校微信公众号,家校沟通面对面。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的行动计划,开启了教育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教育信息化时代,我校紧跟时代步伐,开通了学校微信公众号,解决了“校讯通”因收费问题而造成的家校之间的不信任。学校微信公众号可以公布学校通知,可以群发学校的校园动态,还可以发布家庭教育资讯等等,不仅拉近了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距离,而且可以线上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当然除了传递正确的教育观念之外,我们还开设了“留守儿童之家”专栏,着重解决留守儿童家长的困惑,提升他们的科学教育水平。如:上传家长与孩子有效沟通的经验文章等,让留守儿童家长学会与孩子有效沟通;上传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活动的照片与视频等,让家长欣赏孩子在校的活动表现,感受孩子的成长变化,分享孩子的成功喜悦;上传留守儿童的各科作业等,让留守儿童家长在线欣赏……诸如此类的做法,缩短了距离,更激发了留守儿童家长关爱孩子、家校互动的热情,让家校沟通面对面。一位留守儿童家长曾留言:“感谢学校、感谢老师,让远在他乡的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孩子的身影,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以后我们会继续关注学校微信公众号的。”
二、建立班级微信群,家校联系心连心。
微时代,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的普及,让微信成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每学期开学初,班主任便登记了所有家长信息并创建了班级微信群,邀请家长们通过“扫一扫”、“摇一摇”等加入班级微信群。班级微信群像一条绿色通道,很直接地反映了周围发生的点点滴滴,方便了彼此的沟通和交流,让家校联系心连心。它不仅更新了家校沟通方式,而且便于留守儿童家长参与交流。
1.消息微信传,距离不再远。
班级微信群是传播消息的好渠道。它可以及时群发各种通知与作业,还可以上传班级学生上课、跑操、劳动、就餐、课间活动等照片与小视频,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如:某同学数学考了第一名,教师可以第一时间发微信祝贺并鼓励他再接再厉;某位留守儿童思想出现问题,教师可以用微信及时和家长沟通,一起帮孩子解决问题……家长也可以上传各类文字、照片与视频,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在家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某学生每个周末写完作业都主动阅读课外书,家长拍小视频发在群里;某学生生病不能到校,家长发条微信给孩子请假,教师和其他家长通过微信送去真诚的关心与问候……
2.经验微信享,学习不再难。
班级微信群是交流经验的好平台。教师可以经常在群里分享一些国内外优秀的教育子女经验,推荐亲子阅读书目等。家长可以“晒一晒”自己平时教育孩子方面的成功做法。如:王同学家长,每个周末都会陪孩子写作业、阅读书籍、报听写并批阅订正,且坚持每周“晒”在班级微信群里,得到了老师和家长们的无数点赞,也让更多的家长纷纷效仿。一位留守儿童家长在群里留言:“虽然我们不在孩子身边,但我们也要学习王同学家长,电话遥控,指导孩子听写,微信视频,倾听孩子阅读。”一石激起千层浪,更多留守儿童家长也加入了学习阵营之中。
3.问题微信论,疑惑不再疑。
班级微微信群是讨论问题的好工具,可以共同讨论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并出谋划策。曾有留守儿童家长向我求救:“老师,我家孩子爱看电视,该怎么办呢?”我把这个问题在班级微信群里抛了出来,家长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道出了自己的观点与做法:有的认为家长要和孩子约法三章,严格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有的认为对“恋视成瘾”的孩子,家长就应该果断地切断电视信号,转移关注目标,尝试与孩子一起阅读;有的认为只要孩子看电视不影响学习,看看电视还能增长知识……这样讨论式的交流和沟通,便于家长之间取长补短,采纳更科学有效的方法引导孩子合理地观看电视,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4.倡议微信发,活动不再烦。
班级微信群是倡导活动的好帮手。阳光明媚的双休日或节假日,我会在微信群发出户外亲子活动倡议:请家长带着孩子,约上好友,走进自然,开展户外亲子活动。这不仅可以建立融洽和谐的亲子关系,而且便于家长互相交流、切磋,共同探讨教育经验。班级微信群还可以发出爱心倡议,如:一位留守儿童在《我的卧室》中这样写道:“当我提笔写到我的卧室时,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流。因为我没有妈妈,爸爸常年在外打工,也不顾家,所以我家很贫困。爷爷、奶奶、哥哥和我同住在一间又小又暗的地下室,进出都要侧着身子走。我的卧室里只有两样东西:一台又小又旧的黑白电视机,摆在我与奶奶的床前;一张又小又矮的旧桌子,放在爷爷与哥哥的床头供我们吃饭和学习。”当我把这篇作文读给学生听的时候,班级里静悄悄的,不少孩子还流下了眼泪……我又用多媒体播放了反映留守儿童贫困、孤独、无助的生活现状的照片视频,孩子们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纷纷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留守儿童的关爱,送礼物、陪玩耍、助学习、交朋友……我又把作文与孩子们关爱留守儿童的照片分享到班级微信群,家长们慷慨解囊,纷纷捐钱捐物,给留守儿童送去了春天般的温暖……
5.思念微信聊,真情不再掩。
班级微信群是传递真情的好助手。通过微信群,我们可以对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让问题以最快、最短的时间得到解决。尤其是留守儿童,我们不光上传留守儿童在校生活、学习、活动照片和小视频,及时与家长分享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还不定期地与留守儿童家长事先沟通,约定时间,让孩子和家长视频聊天。如:玲玲的父母由于下大雪,交通不便不能赶回来陪她过生日,玲玲伤心地偷偷哭泣。我们班集体给玲玲过了一个特别的生日——买了蛋糕、许了愿望、唱了生日歌、送了礼物……与此同时,我还特意安排了玲玲与家长用微信视频,让他们网上相聚,传递亲情。
青少年是初升的朝阳,需要我们无私关注;青少年是稚嫩的幼苗,需要我们精心呵护;青少年是娇艳的花朵,需要我们爱心浇灌。让我们玩转微信,用爱点亮留守儿童心中那盏不灭的明灯,照亮他们健康成长的康庄大道。
论文作者:王平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6月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4
标签:家长论文; 儿童论文; 孩子论文; 班级论文; 学校论文; 上传论文; 群里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6月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