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写入光折变空间通道波导的研究

光写入光折变空间通道波导的研究

张鹏[1]2004年在《光折变波导阵列的结构光写入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千年伊始,人类社会已步入高速传输数据、语音、影像等信息的多媒体因特网时代。作为因特网发展基石的微处理器速度以及通信带宽正以Moore定律飞速发展,光通信系统中关键光电子器件的传统制造技术受到极大挑战。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低成本的集成光学器件,因此人们必须寻求新的制作技术以适应发展的需求。近年来光辐照法被认为是一种直接、快速、低成本、高效益的集成光波导器件制作技术,备受关注。 本文主要研究利用不同的结构光在光折变晶体中写入各种波导结构的方法。所开展的工作以及得到的结论如下:①从光折变动力学方程组出发对光折变晶体中光致折射率变化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建立了由写入光的强度分布得到光致折射率变化分布的数值模拟方法。②在功率密度为毫瓦量级的连续激光辐照下,对LiNbO_3:Fe晶体中的光致折射率变化规律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利用不同的结构光辐照LiNbO_3:Fe晶体可以在其中有效的写入波导结构。③对利用柱透镜和光学二元掩模板形成的结构光在光折变晶体中写入平面光波导、Y型光波导以及通道光波导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并首次提出了利用空间光调制器制作光学掩模板,在光折变晶体中写入具有各种形状以及不同折射率分布的波导乃至整个集成光路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仅利用SLM形成的结构光辐照可以在薄片晶体或薄膜材料中写入高质量的波导器件。④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对利用双光束和四光束干涉形成的光场在SBN:Cr、LiNbO_3:Fe和KNSBN:Ce晶体中写入平面波导阵列和通道波导阵列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提出了利用一个双光束干涉场以不同的角度两次辐照晶体,在光折变晶体中写入不同通道波导阵列结构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合适的光场强度分布以及合适的外加电场可以在不同光折变晶体中写入平面波导阵列和通道波导阵列。⑤基于马赫-曾德干涉仪光路研究了利用切片干涉法测量光折变晶体中光致折射率变化的方法,并首次提出了利用数字全息术对光折变晶体中光致折射率变化进行可视化的方法。此外,成功地利用上述方法对光写入波导结构的折射率分布进行了测量。 利用不同的结构光辐照光折变晶体,可以制作具有不同结构的光波导以及光波导阵列。这种方法对仪器条件要求很低,而且随着电/热固定以及光/热擦洗等技术的不断成熟,既可以得到永久的波导结构,也可以得到瞬时的波导结构。因此光折变晶体中结构光写入的波导器件可以被用于现有的光通信系统,并且有望被用于动态光互连以及光学神经网络系统。

徐宏来[2]2006年在《掺铁铌酸锂晶体中光写入叁维波导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光波导作为集成光学系统的基本元件,在光通信、光互连和光学信息处理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制作光波导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传统的制作工艺,如质子交换、离子注入、刻蚀等,存在工艺繁杂、制作周期长、成本高等缺点,而且难于实现在材料体内制作波导结构。近年来,光写入技术被认为是一种直接、快速、低成本、高效益的叁维波导制备技术,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主要研究利用会聚激光扫描、结构光辐照以及空间光孤子技术在掺铁铌酸锂(LiNbO_3:Fe)晶体中写入叁维波导的方法。所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 (1) 通过求解光折变动力学方程组,对会聚激光束沿不同方向扫描LiNbO_3晶体写入波导结构时的最佳曝光间距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并在LiNbO_3:Fe晶体中进行了实验验证。利用532nm的会聚激光束扫描LiNbO_3:Fe晶体,采用最佳曝光间距曝光,制作了弯曲型和Y型分叉光波导,并进行了初步的导光测试。 (2) 在LiNbO_3晶体中对光诱导任意折射率变化分布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推导了一维情况下光致折射率变化分布与写入光强度分布之间的解析关系式;通过数值模拟得出了与二维折射率变化分布(如高斯分布、平方律分布或环形分布)对应的写入光束的强度分布。分别对上述两种情况在LiNbO_3:Fe晶体中进行了实验验证。 (3) 利用结构光辐照技术并采用自制的掩模板在LiNbO_3:Fe晶体中写入了2×2分叉型光波导:利用空间光调制器作为光学掩模板,在体块LiNbO_3:Fe晶体中写入了马赫-曾德型光波导。 (4) 分析了两种类型(即相位型和振幅型)的扰动对均匀入射光束的调制效果。利用上述两种扰动引起的光强调制,对相干暗光伏孤子诱导平面光波导、Y型分叉光波导进行了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并在LiNbO_3:Fe晶体中得到了实验验证。同时利用非相干暗光伏孤子在LiNbO_3:Fe晶体中写入了平面光波导、Y型分叉光波导。最后利用一维非相干暗光伏孤子通过两次正交曝光在块状LiNbO_3:Fe晶体中写入了通道波导,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导光测试。

马仰华[3]2005年在《光诱导孤子波导及双轴晶体中SHG的最佳相位匹配条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包含两部分研究内容:第一部分是光折变空间孤子及其诱导波导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第二部分是双轴晶体中二次谐波产生(SHG)的最佳相位匹配条件的确定。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简要介绍了光折变晶体中的光折变效应及光折变空间孤子产生的机制,讨论了两种光折变晶体(SBN晶体和LiNbO_3晶体)中的线性电光效应,从Kukhtarev方程组出发,详细地推导了一维光折变空间孤子理论,并给出其积分形式的解。 (2)对一维光折变空间孤子理论进行了数值求解,并进一步得到了孤子的强度半值宽度随孤子峰值强度比r(亮孤子)或ρ(暗孤子)的变化曲线;利用光束传播法(BPM),对一维亮屏蔽孤子在晶体中的传播特性及其相互作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 (3)数值分析了两种类型的扰动(即相位扰动和振幅扰动)对均匀入射光束的调制效果,在此基础上分别利用上述两种类型的光场扰动实验研究了LiNbO_3:Fe晶体中一维暗光伏孤子的形成,并成功地在晶体中写入了平面孤子波导和Y型分叉波导;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了写入光束强度梯度取向对一维暗光伏孤子形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一维空间光孤子在块状晶体材料中写入通道波导的新方法,并在LiNbO_3:Fe晶体中得到了实验验证。 (4)讨论并给出了双轴晶体中给定波矢所对应的光束偏振方向的计算公式,并在此基础上具体推导并修正了以往文献中所给出的双轴晶体中SHG的有效非线性光学系数的计算方法,为精确确定双轴晶体中SHG的最佳相位匹配条件提供了理论基础;作为特例,数值计算了有机非线性光学晶体二苯甲酮对两种基波(1.064um和0.808um)SHG的相位匹配条件及相应的有效非线性光学系数,根据所得结果确定出了相应的最佳相位匹配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用于SHG的二苯甲酮晶体的约束生长方案,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实验效果。

李碧丽[4]2003年在《光写入光折变空间通道波导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光折变波导是集成光学和光电子集成器件(OEIC)的基本元件之一,在光通信、光互连和光学信息处理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制作光折变波导的方法有多种,其中采用光辐照法在光折变晶体中直接写入波导,方法灵活且对实验条件要求较低。本文采用光辐照法在LiNbO_3:Fe晶体和不同掺杂的SBN晶体中进行写入光折变波导的实验探讨,并测量所写入波导的一些性能参数。 首先根据带输运模型的动力学方程组,讨论了光折变晶体中光致空间电荷场的建立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折射率变化。其次根据波导理论分析了平面波导,由平面波导的色散方程推导出了导模的传播常数、衰减系数、截止波长等特征参数以及波导中光波电磁场的分布。在此基础上,详细地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实验探讨:(1)利用平行光通过双棱镜后所形成的干涉光场辐照LiNbO_3:Fe晶体,在晶体中写入阵列平面光波导。测量阵列平面光波导的横向折射率分布和周期,并对其进行导光测试。(2)通过两种方法在LiNbO_3:Fe晶体中进行写入阵列通道波导的实验探索。第一种是利用平行光通过双棱镜形成的干涉光场沿不同方向两次辐照LiNbO_3:Fe晶体;第二种是利用平行光通过两个正交的双棱镜形成的干涉光场一次辐照LiNbO_3:Fe晶体。结果表明,采用这两种方法在LiNbO_3:Fe晶体中写入阵列通道波导是可行的。(3)利用片光辐照掺杂SBN晶体,同时沿晶体的c轴方向施加直流外电场,研究晶体中折射率变化与外加电场的方向、幅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改变外加电场的极性和幅度可以改变掺杂SBN晶体中折射率变化的正负和大小。只有沿SBN晶体的c轴方向施加适当的外电场,才能写入平面光波导。(4)在利用平行光通过双棱镜形成的干涉光场辐照掺杂SBN晶体的同时,沿晶体的c轴施加适当的直流外电场,在晶体中写入阵列平面光波导。实时测量所写入阵列平面光波导的横向折射率分布,并对其进行导光测试。实验表明,SBN晶体具有较高的光折变灵敏度和较快的响应速度,在其中写入的阵列平面波导对于实现空间动态光互联和光光调制的应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肖发俊, 张鹏, 刘圣, 赵建林[5]2007年在《光写入通道波导阵列中的离散空间光孤子及其相互作用》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离散系统中光束的传播特性作为一个新课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与均匀介质相比,光波在离散系统中的传输展现出许多新奇的现象,如光子带隙、反常衍射以及负折射等。离散系统的一个典型的实例就是非线性波导阵列。光波在波导阵列中传输时,一方面由于线性衍射和波导间的耦合,而在沿光束强度梯度方向发生耗散; 另一方面还将受到其自身诱导折射率变化的非线性调制。当这两种效应平衡时,光束便会形成一种自局域态,即离散空间光孤子。迄今为止,人们对克尔型、液晶以及光折变波导阵列中的离散空间光孤子的特性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在离散空间孤子的所有特性中,最令人感兴趣的是孤子间的相互作用(或碰撞),它有望在全光开关和全光路由等方面得到重要应用。光折变晶体中光写入的光波导阵列为研究离散孤子的特性提供了便利的实验条件,这是因为仅仅利用毫瓦甚至微瓦量级的周期光场辐照晶体就可以制备出不同结构的波导阵列,而且这种光子晶格的结构既可以实时改变,也可以通过加热或加电场的方式永久固定下来。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对光折变晶体中光写入的通道波导阵列中的光波传输特性、离散空间光孤子及其相互作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首先,利用分步束传播法模拟了光波在菱形和正方格子的通道波导阵列中的线性与非线性传输过程,然后采用 Petviashvili 迭代法求解了离散空间光孤子所满足的本征方程,并得到孤子光强与本征值的关系曲线。利用求解得到的离散孤子解模拟了不同空间排布下两个离散孤子间的相干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同相位孤子相互吸引, 反相位孤子相互排斥,孤子间相位差在区间(- ,0)和(0, )内,相互作用过程总是伴随着能量转移。最后,详细讨论了波导阵列写入光光强以及晶体外加电场的大小对相互作用的影响,为从实验上控制孤子间的相干相互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周俭波[6]2003年在《数字全息术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数字全息术以CCD等光电探测器件记录全息图,用数值方法再现全息图,它是综合光学全息原理和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以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全息成像技术。本文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详细探讨了数字全息术的原理及其在叁维物场再现和全息干涉计量方面的应用。(1)从理论上详细阐述了数字全息图记录与再现的基本原理,建立了数字全息图记录和数值再现的数学模型,根据光波衍射的球面波和平面波理论,给出两种不同的数值再现思路,即频域再现法和菲涅耳变换法。推导了无透镜傅里叶变换全息图的数值再现公式。利用MATLAB语言编写了相应的程序,对记录的全息图进行分析处理,清晰再现出了物场,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2)着重讨论了CCD参数对记录条件的限制,给出了数字全息术所能记录的物体的最大尺寸与记录距离之间的关系,指出用球面参考光波记录全息图可以更为有效地利用CCD的有限带宽。(3)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分析了全息图对比度增强、平均值相减、HRO、频谱滤波等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及其在消除全息图衍射0级和孪生像,提高数值再现像信噪比方面的作用。详细论述了频谱中心和滤波窗口的选取方法。针对CCD分辨率低的缺点,提出了频谱反演扩展法以改善成像质量和缓解对CCD分辨率的要求。(4)阐述了数字全息干涉术的基本原理和两种实现方法,讨论了其与传统光学全息干涉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根据数字全息术自身的特点,讨论了诸如相位倍增因子等提高全息干涉计量精度的方法。指出,数字全息干涉术可以直接计算得到干涉相位差,并由干涉相位差准确地恢复出物场的待测物理参数,取得比光学全息干涉术更高的测量精度。应用数字全息干涉术测量了光写入光折变通道波导的折射率分布以及悬臂钢板表面的离面位移分布,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田帅[7]2015年在《基于铌酸锂晶体平面光波导的写入及其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1966年人们在铌酸锂晶体内发现光折变效应以来,基于光折变效应的应用研究就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基于光折变晶体平面光波导写入技术更是光折变晶体研究与应用所取得众多令人瞩目的成果之一。利用传统的平面光波导制备工艺可以获得结构精细的表面光波导,但是传统光波导制备工艺面临着巨大的瓶颈:它需要经过诸多繁杂的制作工艺流程,因此制作周期冗长,制备成本很高。然而用光辐照法基于光折变晶体平面光波导写入技术却能轻松地克服这些缺点,该技术有着工艺流程简便、制备成本低廉、制成收益颇高等优点。本文研究了如何在光折变晶体铌酸锂中写入平面光波导,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铌酸锂晶体的光折变效应是本文的理论基础,首先本文对光折变效应的定义与特点做出说明,并介绍光致折射率改变产生的物理流程。此外重点阐明光折变过程的动力学方程(即带运输模型),最后说明了铌酸锂晶体内光致电荷场的变化过程。2)调制强度呈周期性变化的结构光场是本文重点之一,本文用532nm绿光激光调制菲涅尔双光束干涉场,并用探讨调制干涉场时光源S的位置,讨论双棱镜两种放置方式对调制结构光场的影响,最后测量激光光源的波长以验证所调制光场的正确性。3)若环境光过强会干扰干涉场的写入,因此选取暗室环境对铌酸锂晶体进行平面波导的写入。方法是将铌酸锂晶体样品置于用波长532nm、功率20mW的双光束干涉场中曝光15min~30min进行平面光波导的写入。4)对已写入铌酸锂晶体样品的平面光波导的特性进行测量:基于切片干涉法的原理测量晶体样品的折射率分布情况,然后用632 nm的激光直射晶体样品测其波导周期,之后对晶体进行导光测试,最后是测试不同掺杂的铌酸锂晶体的抗光损伤能力。

何瑞云[8]2017年在《几种透明光学材料中波导结构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集成光路可以将光信号限制在高度集成化的区域内进行传输或处理,由于其具有体积小、稳定性好、损耗小等优势,自20世纪60年代集成光路的概念被提出以来,传统的集成电路逐渐被集成光路所替代。集成光路由多种功能性元件集合而成,主要包括:连接器、功率分束器、反射器、定向耦合器、偏振片、偏振分束器、相位调制器、功率调制器、TE/TM模式转换器和频移器。而各功能元件都基于集成光学中的基本结构——光波导。光波导区域相对于周围区域折射率较高,利用全反射原理可以将光限制在其内部传输,由于光波的波长较短,可以将光信号控制在微米甚至亚微米尺度内,使得腔内光密度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光波导作为集成光路的基本元件,可以连接各功能元件对光信号进行操控,实现耦合、分支、开关、复用等功能。依照波导结构对光信号在叁维空间中传输时的限制能力,光波导可分为一维、二维和叁维光波导。其中,一维光波导即平面光波导;二维光波导根据其结构形态又可划分为脊型、条形、埋层通道光波导和光纤;叁维光波导形态多样,常见的如光子晶体结构和波导分支器,可实现复杂的功能。二维和叁维光波导结构更紧凑,更易获得较高的腔内光能量密度,易于多功能性集成,具有更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迄今为止,人们已在多种透明光学材料中成功制备了光波导结构,包括玻璃、陶瓷、晶体、聚合物等。制备方法多样,主要有离子注入/辐照、脉冲激光沉积、离子交换、聚焦质子直写、外延生长、飞秒激光微纳加工(写入)技术等。其中,飞秒激光微纳加工技术是利用超快脉冲(飞秒)激光对透明光学材料进行微加工。由于飞秒激光加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结构灵活、分辨率高、可加工叁维精细形态等优点,近年来受到科研和技术加工领域的广泛关注。本论文主要采用飞秒激光加工技术在几种透明光学材料中制备光波导结构,飞秒激光的参数灵活多变,如偏振方向、工作波长、重复频率、脉冲能量及扫描过程中可以调节的扫描速率、扫描间隔、聚焦深度和扫描方向等,合理的参数设置可以实现不同的折射率变化和分布,从而制备不同结构和形态的光波导结构,同时保留材料的优异性质。光波导的特点和优势主要表现在紧凑的结构和较高的光能量密度,但由此引起的热效应也更明显,对波导的性能和寿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例如,在波导激光振荡中,泵浦光的吸收使得波导温度升高,可能造成波导折射率变化,引起波导退化,寿命降低,激光性能下降。因此对光波导工作过程中的温度进行表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进一步地,通过对波导温度的监控可以大大优化波导的性能及其作为集成光学器件的应用。荧光测温方法是一种通过对材料荧光性质的表征获取温度信息的测量技术,由于其适用范围广、非接触、样品无损耗等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本论文结合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技术和荧光强度比率法对激光泵浦下的光波导进行叁维高分辨热成像。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利用飞秒激光加工(写入)在多种透明光学材料中制备通道光波导及波导分支器;对波导在可见光、近红外直至中红外各波段的导波特性进行研究;利用石墨烯材料作为可饱和吸收体在光波导中实现调Q脉冲激光振荡;利用荧光强度比率法结合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技术对泵浦所致波导温度变化进行表征等。根据实验选用的光学材料及所制备光波导类型的不同,可以将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概括如下:利用飞秒激光写入技术在锗酸铋(BGO)晶体中制备了双线型、包层、折射率升高型通道光波导及波导分支器,通过对飞秒激光参数的调试,实现不同的折射率改变,结合多种形态结构制备了几种光波导结构。结果表明,双线型光波导位于两条平行的飞秒激光辐照痕迹之间,其中飞秒激光辐照区域折射率降低约1.4 ×10-3。基于重构的波导折射率分布,模拟了波导的传输模式,与实验测量的632.8 nm波长下近场模式分布一致。结果表明,BGO晶体双线型波导支持TE和TM两个垂直的偏振方向下的单模传输。经高温退火处理后,飞秒激光单脉冲能量为2.52 μJ,写入痕迹间隔为20 μm的双线型光波导的传输损耗可降低至0.5 dB/cm。直径为100 μm的BGO晶体包层光波导支持TE和TM偏振下632.8 nm波长的多模传输,且对偏振不敏感。经260℃的退火处理后,波导的传输损耗降低至~2.1 dB/cm。一般地,飞秒激光直写制备折射率升高型光波导较难在晶体中实现,通过对飞秒激光参数的调试,我们在BGO晶体中采用优化的飞秒激光参数成功制备了折射率升高型通道光波导。端面耦合结果表明,折射率升高型BGO晶体光波导支持中红外波段的导波,且具有偏振不敏感性。波导在4 μm波长端面耦合下的传输损耗约为3.5 dB/cm。最后,基于BGO晶体折射率升高型光波导的制备参数,利用飞秒激光写入制备了波导分支器(1×2,1×3,1×4)。通过端面耦合装置研究了其在中红外波段(4 μm)的分支性能。各分支器均支持4 μm波长下的单模输出,无偏振效应,且分支比例均匀接近1:1,分支引起的损耗低至~0.3 dB,表明BGO折射率升高型波导分支器性质优异,可利用于中红外分支器件。利用飞秒激光加工在掺铵钒酸钇(Nd:YVO4)晶体中分别制备双线型、单包层及双包层通道光波导,并利用石墨烯材料作为可饱和吸收体,实现调Q脉冲激光振荡。双线型通道光波导的双线间隔为20 μm,在820 nm连续激光泵浦下,输出中心波长为1064.4 nm的脉冲激光。相比于TM偏振,TE偏振下的激光性能更优,这得益于TE偏振下较小的传输损耗:~1.2dB/cm(TE)和~1.9dB/cm(TM)。在1.2 W的TE偏振激光泵浦下,脉冲激光获得最大平均输出功率为129 mW,最小脉冲宽度为25.0 ns,最高重复频率为16.3 MHz,最大单脉冲能量为8.1 nJ。此外,在直径分别为42 μm和114 μm的单包层光波导和内/外径为42/114μm的双包层光波导中实现了 1065.2 nm的调Q脉冲激光输出。结果表明,包层光波导具有更对称的形态,更低的损耗,且相比于单包层,双包层光波导具有更优异的激光性能,激光阈值仅为103mW/123mW@TE/TM偏振。其中在1.2W的TE偏振光泵浦下,双包层光波导中得到脉冲激光的最大平均输出功率为361 mW,相应的激光脉冲的重复频率为14.5 MHz,单脉冲能量为24.9 nJ,脉宽为31 ns,利用共聚焦荧光强度比率法对掺钕钇铝石榴石(Nd:YAG)晶体和铒镱共掺磷酸盐玻璃(Er:Yb:phosphate glass)中的飞秒激光加工表面型通道光波导进行温度表征。在功率为100mW,波长为808 nm的激光泵浦下,Nd:YAG波导内部温度升高约10℃。实验和理论结果均表明,飞秒激光辐照区域折射率降低,与空气表面共同形成一个折射率较低的包层,将光限制在波导内部传输;同时,飞秒激光写入痕迹处的热导率降低,形成热阻抗限制热量的扩散,使得温度变化主要发生在波导内部。此外,铒镱共掺磷酸盐玻璃中的荧光分析利用了铒离子的双光子吸收,由于磷酸盐玻璃的导热系数低、热敏感度高,导致波导中的温度变化更明显。结合高分辨率多光子吸收荧光成像技术,在铒镱共掺磷酸盐玻璃波导中实现了高分辨率的叁维热成像。在波长为980 nm、功率为120 mW的激光泵浦条件下,铒镱共掺磷酸盐玻璃波导内部温度升高值高达200℃。为降低波导泵浦中的热效应,我们对泵浦激光进行时间调制,产生方脉冲激光,在不改变脉冲激光峰值功率和脉宽的情况下,增大脉冲间隔,降低相邻脉冲之间的热量累计效应,减小波导温度升高值。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测量对此调制方法进行检测,结果一致地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利用飞秒激光加工在x切铌酸锂(LiNbO3)晶体中制备了包层通道光波导,研究了波导直径和传输方向对其导波性质的影响。分别采用可见光(0.633 μm)、近红外(1.064 μm)和中红外(4μm)激光作为入射光,利用端面耦合系统使得激光在直径分别为50 μm和110 μm,传输方向分别沿y轴和z轴的波导中传输。结果表明,直径为50 μm的波导在4 μm下为单模传输,其余情况下均为多模传输。其中直径为110 μm沿z方向传输的波导具有最低的损耗,经过260℃高温退火一小时后,该波导在1064 nm波长下的插入损耗低至0.5 dB。

参考文献:

[1]. 光折变波导阵列的结构光写入方法研究[D]. 张鹏. 西北工业大学. 2004

[2]. 掺铁铌酸锂晶体中光写入叁维波导的实验研究[D]. 徐宏来. 西北工业大学. 2006

[3]. 光诱导孤子波导及双轴晶体中SHG的最佳相位匹配条件[D]. 马仰华. 西北工业大学. 2005

[4]. 光写入光折变空间通道波导的研究[D]. 李碧丽. 西北工业大学. 2003

[5]. 光写入通道波导阵列中的离散空间光孤子及其相互作用[C]. 肖发俊, 张鹏, 刘圣, 赵建林. 2007年全国第十六届十叁省(市)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7

[6]. 数字全息术及其应用研究[D]. 周俭波. 西北工业大学. 2003

[7]. 基于铌酸锂晶体平面光波导的写入及其实验研究[D]. 田帅.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5

[8]. 几种透明光学材料中波导结构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D]. 何瑞云. 山东大学. 2017

标签:;  ;  ;  ;  ;  ;  ;  ;  ;  ;  ;  ;  

光写入光折变空间通道波导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