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疗效研究论文_赵毓增

哈尔滨市道里区口腔病防治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10

摘要:目的 演技分析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接受治疗的94例先天性缺牙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7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常规检查,对参照组患者实施正畸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正畸基础上进行口腔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咀嚼与语言功能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显著高于参照组的80.85%;实验组治疗后的咀嚼功能评分为(9.21±0.73)分,语言功能评分(9.23±0.78)分,参照组分别为(7.34±0.64)分、(7.23±0.6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87%,对比参照组的85.11%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先天性缺牙患者应用口腔修复疗法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口腔功能,提高牙齿的美观程度,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口腔修复;先天性缺牙;疗效研究

口腔疾病中,先天性缺牙是一种比较常见病症。该种疾病多出现于牙胚形成期间并未发育、形成牙齿,由此影响口腔牙列的完整性。长时间没有进行治疗,相邻牙齿会由于缺少束缚与依靠出现倾斜、脱落等,由此影响患者的咬合功能与咀嚼功能,并且由于食物镶嵌、滞留诱发不同类型口腔疾病,对日常生活构成严重影响。本文研究分析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接受治疗的先天性缺牙患者,共计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7例。实验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31例;年龄分布在18~45岁之间,平均(25.6±4.2)岁;上颌侧切牙13例,上颌第二前磨牙15例,下颌第二前磨牙16例,其他3例。参照组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33例;年龄分布在17~48岁之间,平均(25.9±4.4)岁;上颌侧切牙15例,上颌第二前磨牙14例,下颌第二前磨牙16例,其他2例。将两组患者的资料数据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患者在进入治疗前,要提前为患者讲解治疗流程,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2)进入诊疗室,要对患者口腔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修复方案。(3)结合患者情况开展合理性矫治方案,其中包含方丝弓、标准直丝弓等,最大性矫正上下两排牙齿整齐度,之后用链状橡皮圈处理牙间缝隙,同时调整牙合关系以及上下领的弓形形态,实现上中下线的一致。在结束了正畸治疗后,要修复牙列缺失缝隙。(4)固定义齿修复要按照标准流程开展,一般的程序为:牙体预备-取模-灌模-义齿制作-试戴-黏固义齿。需要种植修复的患者植入种植体后进行上部修复。另外,针对有牙周、牙体、牙髓等疾病的患者,要首先对原疾病进行治疗。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先天性缺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口腔疾病,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尚未得到一致结论,包括无牙畸形家族病史的遗传因素,也包括病毒感染(即妊娠早期受到病毒污染)或染色体畸变(高龄产妇新生儿常见症状)等非遗传因素。在临床治疗中,主要采用口腔修复方法,即制作修复体对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缺损予以治疗,治疗机制主要为:利用符合人体生理特点的方式,制作各种修复体应用于口腔、面部等畸形矫治与复位中。在口腔修复中,正畸治疗应用较为普遍,可对上下颌的相对位置予以有效调整,改善了上下牙齿间的位置异常情况,取得良好的口腔修复效果。除此之外,在口腔修复治疗中,应先对患者口腔予以综合检查与诊断评估,结合缺牙的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修复方法,从而在改善患者口腔功能的基础上,满足患者的美观需求。人在牙胚形成过程中,由于牙胚未发育形成牙齿而造成牙齿数目不足的情况在临床上称之为先天性缺牙。根据患者是否伴有全身症状和缺牙程度将先天性缺牙分成先天性全部缺牙、先天性多数缺牙和先天性少数缺牙3类。先天性全部缺牙和先天性多数缺牙的患者因为缺失牙齿数目多,患者面颊的支撑作用失去会导致其面部下垂,从而患者在外表显得比较苍老;患者单侧牙齿长期缺失会使患者的面部的不对称;患者如果缺失后侧磨牙,将严重影响患者日后的咀嚼功能,长此以往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如果患者缺失前牙,这将导致患者日常讲话发音吐字不清晰,说话有漏风现象,以上这些情况都说明患者的先天性缺牙如果不能及时接受治疗,这将导致患者咬合关系紊乱、牙槽骨萎缩、食物嵌塞以及引起牙周炎、口臭和龋齿等口腔疾病的发生。在临床治疗上,根据患者不同的缺牙部位,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前牙主要考虑患者的整体面部美观,后牙区主要考虑对患者的咀嚼进食的影响。因此,口腔修复成为当前先天性缺牙病的主要治疗方式,前牙可通过全瓷桥,烤瓷桥,或者种植修复解决美观问题,后牙也通过金属桥,烤瓷桥或者种植义齿恢复提高咀嚼功能。其中,前期正畸治疗、后期固定义齿修复是主要手段。正畸治疗,可通过对上下颌位置进行调整,进而大幅度改善口腔异常状态,一般在10-14岁是最佳治疗年龄。先天性缺牙患者往往都有不同程度的错颌畸形。主要表现在牙列拥挤,其次为深覆合,深覆盖,临床表现往往是多种表现的综合,牙列拥挤者往往有相应的乳牙滞留。直立倾斜牙,集中间隙或者关闭多余间隙,一方面通过控根移动为种植体提供足够的骨内近远中间隙,一方面为后期修复提供合适的牙列近远中间隙。

综上所述,治疗先天性缺牙,相对比临床常规性治疗方法,口腔修复治疗措施更有助于提高临床效率,对改善患者咀嚼功能与语言功能具有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戴东晓,李创,王毅,等.口腔修复对先天性缺牙患者的咀嚼功能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5,17(11):1109-1110.

[2]蒲萍.口腔修复用于治疗先天性缺牙患者的临床探讨[J].系统医学,2016,1(11):108-110.

[3]杜兵,曹卫彬,刘杨,等.2650例口腔修复患者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的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36(7):984-986.

[4]李金贤.正畸联合口腔修复疗法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16,29(3):2260.

论文作者:赵毓增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8

标签:;  ;  ;  ;  ;  ;  ;  ;  

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疗效研究论文_赵毓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