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论文_孙晓萌

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论文_孙晓萌

摘要:小学生在人生发展方面的起步阶段,让他们在课堂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是每个教师不懈的教育追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结合教材知识让学生收获知识的同时,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唯有基于小学生的发展特点而进行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也才是最有效的教学。本文基于小学生的发展特点提出了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希望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带来贡献。

关键词:道德法治;小学生;教学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也就是之前的思想品德课,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精神品质和道德素质,让学生在学得知识的同时,做对社会发展、对自身发展有用的人。但是在传统的学习认知里,小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课不是期中或期末考试的内容,导致他们放松了对道德与法治课的主动学习,而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到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时,他们又特别茫然。小学生的认知有所不同,对社会公德与自身的品质形成也缺乏一定的自制力。教师要在教学中纠正学生的认知,并在教学采取积极的教学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如下教学策略:

1.提升专业素养,确认教学目标

新课程的改革对教师的教学发展提出了居多的要求,教师要想发挥本学科的育人价值,其自身要做一个善于学习、勤于学习的教师。良好的教学专业素养能够使教师对教材进行正确把握与解读,对教学中要达到的目标也更加明确,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对于正处于人生快速发展时期的小学生,他们的思维发展较快,被外界的事物感染较快,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一身硬朗的专业知识,用自己的专业魅力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例如,教师应该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进行认真学习吸收,研究其中对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提出的具体教学要求,并反思自身在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针对自己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的继续教育与学习,利用网络的力量进行教师专业培训方面的学习,还可以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互动,发掘他人的教学优点,达到互通有无的效果,促进道德与法治课效果的提升。

2.根据年龄特点,符合规律教学

小学生普遍的学习特点是: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不适应抽象思维思考、记忆效果差、想象能力发达、表露出独立愿望的同时又具有一定依赖性;遇到挫折产生放弃的心理很明显,同时他们渴望成功,但是不愿意分析失败的原因,不能对接触到的事物做精细分析等。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这一特点为学生设置开放式的教学课堂,让学生不仅爱上道德与法治课,还乐于学习其中的精神和品质,从而影响学生成为优秀的人。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发展特点,为学生设置循序渐进的深度安排,让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发展规律。

例如,在《学习伴我成长》学习过程中,笔者让学生进行了“我学习我快乐”的活动,每个学生站出来,说说自己当前学习中收获的最大快乐,其他同学认真聆听并记录。在游戏活动中,很多同学发现,即便自己认为学习不快乐,但是轮到自己分享时都违背自己的心愿说快乐。在学生分享之后,针对个别学习不太优秀的学生进行指导,并让他们认真分析自己存在的学习问题,然后真正将自己的心沉入学习中。经过笔者的开导,发现班上的很多个学生变得开朗了很多。当他们在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时,笔者以朋友的身份走近当初被激励的学生,然后问他们:“你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了吗?”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自己很快乐,因为他们不仅爱上了学习,还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在开放式并尊重学生天性的课堂中,学生不仅得到了教师的尊重,还在课堂中有自己的发展地位,他们的学习能力自然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自然显著。

3.创设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兴趣

在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中纯粹讲述课本内容并不适合学生学习心理,收效甚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其内容避开了简单陈述的嫌疑,而是结合一定的图片,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关注度。但是书上的图片毕竟是“死”的,教师还应借助学生爱图片的心理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活的图片,满足学生的视觉或听觉感官,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高效课堂提供帮助。在长期的教学中,笔者擅长用的是音频的形式,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帮助学生吸收有关内容。

例如,在三年级上学期进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内容之前,教学导入的环节,笔者为学生播放了视频加歌曲《父亲》,在歌手深情的演唱声中,学生似乎已经沉浸在美妙的歌声中。在播放完这首歌之后,笔者问学生“在你的记忆里,你的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你爸爸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如此,学生们沸腾起来,每个学生纷纷分享了自己的爸爸为自己做出的感人事情。在学生分享完故事之后,笔者让每个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对自己的爸爸说一句话。如此,学生们的感情被激发起来,每个人都带着感激与感动参与到学习中,为高效课堂的构成提供了基础。

4.挖掘生活素材,树立正确三观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十分紧密的课程,教材内容来源于真实生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不能仅仅满足于教材提供的生活例子,也要对生活素材进行挖掘。生活素材表现出更多地社会性与现实性,也更加鲜活。在教学中,笔者通常结合教材的主题内容,进行精心备课,并为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有关案例,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案例进行思考,深化课堂的内容记忆,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例如,在学习《生命最宝贵》中,笔者结合当前中小学生遇事不与大人沟通而私自出走,甚至选择轻的社会新闻事件分享给学生听。之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讨论,观察学生的讨论思路,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使学生对事件形成属于自己的正确观点。在这个过程中不追求每个学生具有相同的观点,要求同存异,形成个性化的观点。当学生都发表自己的观点之后,笔者对课堂做出总结:要做一个善于思考并把生命放在第一位的人,因为生命不只属于我们自己,更属于每一个付出心血的父母,他们的养育之恩是我们好好活着的动力。

5.开展实践活动,增强情感体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书中所学的知识是规定的,而通过亲身体验之后售后的知识是活的,可以与课堂所学的知识形成互补。为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将视线放眼于课堂外,让学生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使学生得到切实的教育效果,收获与课堂教学截然不同的效果。

例如,在进行《安全记心上》教学之前,笔者让学生课下进行社会观察,查看生活周围有哪些不安全的因素,并将自己的安全建议写出来,等到正式上课时,笔者将课堂的一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如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足,每个人似乎就是一个安全发展方面的专家,为大家提出了很多的安全建议。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将安全知识印刻自学生头脑,还提升了课堂的整体效果。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形成教育影响,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这需要教师首先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用自己专业知识影响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熏陶学生。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开放而民主的课堂,结合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给予学生指导,让学生做快乐的学习者;教师更要为学生创设课堂情境和开展一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不仅学得知识,更要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唯有多方努力,才能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兴趣,最终提升他们的发展素养。

参考文献:

[1]邱映红.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探究[J].亚太教育,2019(08):23.

[2]李晓红.以核心素养为指导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名师在线,2018(22):57-58.

[3]赵宏荷.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开放设计促内化认知[J].教书育人,2018(10):25.

论文作者:孙晓萌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  ;  ;  ;  ;  ;  ;  ;  

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论文_孙晓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