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18年我国旅游学术共同体学术评价论文

2003-2018年我国旅游学术共同体学术评价

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学术评价研究基地,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旅游学刊》编辑部

[摘 要] 文章以与旅游相关的50个检索词在知网(CNKI)中文核心期刊数据库、CSSCI数据库和CSCD数据库中检索出2003—2018年收录的旅游类学术期刊文章,经查重和筛选,最终得到26 480篇旅游学术论文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分值、h指数与g指数等不同维度对样本涉及的1012种学术刊物、21 854名作者和所属的3618家机构进行评价排名,得出的主要结论:(1)旅游类论文广泛发表在包括地理学、经济学、环境科学、体育学、政治学等在内的各类期刊上;(2)虽然头部的前3家院校分别处于东中西部,但从总体看,东部院校比中西部院校在旅游学术成果上表现更突出;(3)师范类院校和地理学科对旅游学术成果的贡献较大;(4)并非综合实力强的院校旅游科研实力更强,许多高职院校对旅游学术贡献也不小;(5)旅游学术成果表现与合作程度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旅游学者之间的广泛合作和跨机构、跨学科的交流融合,有利于旅游学术研究的繁荣和发展;(6)我国旅游学术共同体的代际更替加快,但女性成员占比较低。

[关键词] 旅游;学术共同体;学术评价;h指数;g指数

引言

基于学术论文进行文献统计分析来认识和评估旅游学科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这种研究方法由于其直接、有效、科学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青睐。有些学者倾向于选择某种或某几种旅游类期刊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刊载的旅游论文进行研究分析[1-4],有的学者则通过主题词对中国知网(CNKI)或CSSCI等数据库进行检索,把得到的结果作为研究样本[5-6];有的学者目的是探索旅游学科或旅游研究整体的发展脉络或研究态势[1-2,4-7],而有的学者则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某一区域,比如体育旅游、遗产旅游、西藏旅游等[5,8-10];大部分学者以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也有一些研究学位论文[11-12]。还有许多学者以英文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为对象研究我国旅游学术研究的国际影响力[13-15]。总而言之,这类研究的增加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旅游学术研究的蓬勃发展。

从2013年开始,依托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学术评价研究基地,我们的团队已经陆续发表了不少以中外文期刊论文为样本的旅游学术评价文章[16-19]。本研究是前述研究的延续,样本范围增加至2018年,基本沿用之前的评价方法,从分值、h 指数、g 指数等维度① 分值:若一篇文章中有N个作者,每个作者的得分则为1/N,某一作者的“分值”即为该作者在其发表的所有文章(样本中涵盖的文章)中所获得分的累计;若一篇文章有N个作者,某一作者分属于M个机构,则每个机构得分为1/MN,其余作者也有分属这一机构的,则将得分相加,最终某一机构的“分值”即为该机构在其发表的所有文章(样本中涵盖的文章)中所获得分的累计。
h 指数:某评价主体(期刊、作者或机构)在其所有发表(或刊载)的文章(样本中涵盖的文章)中有h篇文章每篇至少被引用了h次。本文中作者和机构的h指数计算是采用“分权被引频次”,即依据调和法对不同顺序的作者进行赋权,权重与该篇文章的被引频次相乘得到每位作者的“分权被引频次”;而一篇文章中若某作者权重为Ni,且该作者有M个机构,则该作者所属的每个机构权重均为Ni/M,该篇文章中机构所得权重乘以文章的被引频次则等于某机构的“分权被引频次”。
g 指数:将某评价主体(期刊、作者或机构)所有发表(或刊载)的文章(样本中涵盖的文章)按被引频次高低排序,并且将排序的序号平方,被引次数逐次累加,当序号平方等于累计被引次数时,该序号就被定义为g 指数;如果序号平方不能恰好等于而是小于对应的累计被引次数,则最接近累计被引次数的序号就是g指数。本文中作者和机构的g指数计算同样采用“分权被引频次”,具体赋权方法与h指数相同。 对期刊、作者、机构进行评价排名。在尽量保持研究方法一致以利于纵向比较的基础上,修正了以往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力求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

1 研究方法

本文在检索文献来源、样本筛选标准以及后续的分值、h指数和g指数的计算方法等方面都与之前的研究基本保持一致,但对检索字段作了一些改进:在原25 个字段的基础上,剔除“饭馆”,增加了“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体育旅游”“康养旅游”“森林旅游”“全域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旅游”“遗产旅游”“智慧旅游”“特种旅游”“宗教旅游”“红色旅游”“黑色旅游”“入境旅游”“边境旅游”“大众旅游”“冰雪旅游”“滑雪旅游”“冬季旅游”“旅行社”“民宿”“房车”“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26 个新字段,最终得到50个检索字段。

更衣室,童子将包袱递给一个成年男子,脆声说道:“拿去,熏香,记住,上等的。”成年男子朗声答应,朝峋四爷鞠了一躬,将包袱捧出。

改进的原因主要有:(1)用“饭馆”检索出来的文章非常少,并且基本与旅游不相关,因此在原来25个字段中剔除了“饭馆”;(2)在CNKI检索的过程中,发现检索算法也是存在缺陷的,从理论上来说,用“旅游”作为检索词进行篇名或关键词的检索,应当能够涵盖所有篇名或关键词里面有“旅游”两个字的所有文章,但是在检索过程中发现某篇文章其关键词可能有“生态旅游”或“乡村旅游”,但以“旅游”作为篇名或关键词并不一定能够检索到,为了弥补这种可能存在漏检文章的情况,新增了“生态旅游”等21 个含“旅游”的字段,同时也增加“旅行社”字段以弥补用“旅行”字段检索不到的所有旅行社相关的文章;(3)由于旅游研究领域的特殊性,热点层出不穷,新增了“民宿”“房车”“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近年来与旅游的相关性比较大的热点词作为检索字段。

对上述50 个检索词在CNKI 中文核心期刊数据库、CSSCI 数据库和CSCD 数据库中进行“题名”或“关键词”检索(时间跨度为2003—2018年),再经过库内和跨库查重,删除发表在增刊、扩展版及发刊周期短的期刊上的文献,删除会议通知、会议报道、专访、征稿启事、广告等非学术性文章以及与旅游关联度不大的文章,最终得到26 480篇旅游学术论文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分值、h指数与g指数等不同维度对样本涉及的1012种学术刊物、21 854名作者和所属的3618家机构进行分类评价排名。

2 期刊评价

由表6知,安徽师范大学的h指数和g指数均位列第一,其次是中山大学。

与 2017 版[19]相比,分值 Top100 的机构中,西南交通大学和广西民族大学掉出榜单,而郑州旅游职业学院和贵州师范大学跻身Top100之列。

表1给出了 Top100(论文数量≥43)的所有期刊。从表1中可以看出,这些刊载旅游类论文的期刊涵盖地理、经济、体育、林业、农村农业、资源环境、城市发展、政治党建等各个领域,既有哲学社会科学类的,也有自然科学类的,这充分体现了旅游学科的综合性和交叉性。

表1 2003—2018年Top100刊载旅游学术论文期刊
Tab.1 Top100 journals that published tourism academic articles from 2003 to 2018

续表1

续表1

经过多年的对往复式压缩机、离心式压缩机、汽轮机等转动设备转子轴断裂前期振动状态监测、各类振动信号分析对比,发现采用不同的监测方式和不同的传感器信号对监测诊断转子轴的裂纹发展趋势的效果有很大区别,有的监测在转子轴断裂数天前也没有明显异常,而另外的监测结果是在转子轴断裂数天前振动信号就出现异常趋势,情况不一,很难准确判断。

表2给出了 h 指数≥14 的期刊及其 g 指数,共101 种刊物。《旅游学刊》的h 指数和g 指数均最高,分别是131 和195,其次是《经济地理》和《人文地理》。这101 种期刊中,旅游专业类期刊仅有《旅游学刊》和《旅游科学》。从表2可以看出,地理学期刊占据明显优势,管理学和经济学类期刊也表现突出,其次还有体育学、环境学等领域的期刊都对刊载旅游类论文作出了较大贡献。表2中,g指数与h指数的差值超过30 的期刊有《旅游学刊》《地理学报》《经济地理》《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地理研究》《人文地理》等,而这些期刊均是h指数排名前10的期刊,可见这些期刊在旅游领域的影响力。

表2 2003—2018年刊载旅游学术论文h指数≥14的期刊及其g指数
Tab.2 List of journals(h-index ≥14)that published tourism academic articles from 2003 to 2018

续表2

续表2

3 作者评价

对样本中涉及的21 854名作者(剔除了外国作者且未考虑同名,但对于上榜的作者,如有同名则都进行了身份识别)进行了评价排名。表3给出了分值Top100 的作者,其分值在13.62 和97.63 之间。马耀峰以97.63 的分值位列第一,其频次也是最高的。分值排名Top100的作者当中,86名作者的h指数在10 以上,65 名作者的g 指数在 20 以上(作者的h指数和g指数见表4和表5)。

表3 2003—2018年分值Top 100旅游论文作者
Tab.3 Score Top 100 authors of tourism academic articles published during period of 2003—2018

续表3

续表3

由于频次代表的是发文量,而分值是按每篇文章的作者人数平均分配给作者的,分值与频次一致,说明该作者的每篇文章都是独立发表,因此频次与分值之差可以反映合著情况。表3作者中,频次与分值之差超过100的有5人,他们是马耀峰、陆林、孙根年、黄震方、张捷,说明这些学者与他人合作发文的数量非常之多。频次与分值之差在10 以下的有29 人,占了将近3 成;而两者之差在10 到30之间的有49 人,占了约5 成,说明大多数学者与他人合作发文的数量并不多。

与2017年版[19]相比,作者分值Top100榜单中有89 名作者为原榜单已有,其余11 名为新入榜作者,新入榜的作者分别是陈炜、郭凌、李燕琴、曹新向、张宏梅、郭英之、杨晓霞、林璧属、李志飞、曲颖、胡抚生。

由表4可知,保继刚h 指数和g 指数均最高,其次是陆林,吴必虎h 指数和g 指数均排第3。h 指数排名榜单中,中山大学有7位作者入围,安徽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旅游研究院都有6 位作者入围,南京师范大学和浙江工商大学分别有5 位作者入围。需要说明的是,表中所注的作者所在工作机构,同样是以样本中收录的最新一篇论文所注的机构名称为准。在2003—2018年期间,如果作者工作机构发生过变化,在统计机构论文时(表5~表6),则是以发表论文时所署的机构为准。

表4 2003—2018发表旅游论文h指数≥10的作者及其g指数
Tab.4 h-index ranking of authors(h-index≥10)of tourism articles published during period of 2003—2018

续表4

续表4

续表4

g 指数≥30 的 88 所机构中,科研机构仅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旅游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4所,其余均为高等院校。其中,师范类院校有21所,占到了将近4成。而其中g指数≥50的机构有27个,与2017版[19]相比,增加了10个。

与2017年版[19]相比,旅游论文数量Top100的期刊中新增《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对外经贸实务》《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以及《青海社会科学》等期刊,而《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水土保持研究》《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北学刊》《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以及《江西财经大学学报》等则不再属于Top100之列。

尽管很多作者实际上都曾在不同院校求学或任职,其发表的文章也可能署以不同机构,表3中“所属机构”仅给出该作者所属的某一所机构(以样本中收录的该作者的最新一篇文章所注机构为准),但对表3中作者的所属机构进行分析,一定程度也能反映机构的旅游科研实力。表3分值Top100的作者中,有20 个其所属机构为师范类院校,前5名中就有4 个都是师范大学。中山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的作者人数最多,均为5人,其次人数较多的是南开大学、暨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旅游研究院,各有4人,这7个机构的作者就占到了总人数的30%以上。

数据显示,截至12月26日,206只QDII基金平均收益率已经从三季度末的4.19%跌至-9.37%,其中82只基金的收益率由正转负,尤其是前三季度业绩排在首位的嘉实原油年内收益为32.11%,收益高于其他各类基金,是QDII基金最惹眼的基金。然而今年10月以来,原油市场持续大跌,让投资原油的QDII基金未能保住正收益。该基金今年以来亏损了12.25%,不禁令人唏嘘。

4 机构评价

对26 480 篇样本文章的作者机构进行汇总和整理(剔除外国机构,将非一级机构统一成一级机构,将机构名更名、同名、缩写等同一个机构名字有差异的进行统一),最终得到3618所机构。

分值Top100的机构中以高等院校为主,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旅游研究院这3 所科研院所也以较高分值在榜单中分别取得第3、第23、第28 的名次。陕西师范大学的分值和频次都名列榜首,可见陕西师范大学旅游学术成果的高产。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也位列其中。

表5 2003—2018年分值Top 100旅游院校和科研机构
Tab.5 Score Top100 institutions of authors of tourism academic articles published during period of 2003—2018

续表5

续表5

(2)2007年10月以来,上证指数大致上呈现一个巨大的水平三角形。上边2007年10月高点连2015年6月高点;下边2008年10月低点连2013年6月低点。目前高位就不用讲了,低位在2140点至2150点一带。假如前述圆弧边被跌破的话,我认为有可能会下试三角形的下边。

表6是机构的h 指数排名,给出了“h 指数≥15”的116 所机构的h 指数、g 指数、分值和频次情况。这 116 所机构当中,“g 指数≥30”的有 88 所,且所有机构中,“g 指数≥30”的机构仅有 88 所,全部包含在表6中。

表6 2003—2018发表旅游学术论文h指数≥15的机构及其g指数
Tab.6 h-index ranking of institutions of authors(hindex≥15)of tourism articles published during period of 2003—2018

续表6

续表6

通过整理发现,这26 480 篇论文样本刊载在1012 种学术期刊上(同一期刊有更名的进行合并)。对这1012 种期刊进行了论文数量、h 指数、g指数的评价排名(由于每篇文章实际上只能刊载在一种期刊上,所以期刊的分值实际上等同于发表在该期刊上旅游类论文的数量,也即等同于频次)。

从表1中数据可以得出,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后的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基层压实度平均值为98.6%,满足规范中要求,表明采用振动压路机对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基层进行碾压是可行的。

如表6所示,h 指数≥15 的机构共有 116 个,与2017版[19]相比新增了16个。新增机构中,山西大学以h指数18和g指数27位列第94名,南京农业大学和中南民族大学也以h 指数17、g 指数29 的表现进入百名。这116 个机构除去5 所科研院所,剩下的111 所高等院校中只有一半(56 所)是“211 工程”大学,剩下一半都是非“211工程”大学,并且还包括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这116所机构所在的城市多以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以及成都、武汉、杭州、西安、长沙等新一线城市为主。

表4是作者的 h 指数排名,给出了“h 指数≥10”的149 名作者的h 指数、g 指数、分值和频次情况。这149名作者中,“g指数≥20”的有83人,而“g指数≥20”的作者共有87人,除表4中列出的作者外,还有4 人,分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宋瑞(h=9,g=21,分值=19,频次=21),华东师范大学的李山(h=8,g=21,分值=8.57,频次=23),湖北师范大学的李志飞(h=8,g=20,分值=13.87,频次=20),西北师范大学的石培基(h=9,g=20,分值=9.78,频次=25)。

其中,表示入侵者对总变换空间S完成[k]次入侵后的所有结果数,表示入侵者的[k]次入侵均失败的所有结果数,表示入侵者攻击失败的概率,以此类推可得其余符号的含义.

频次反映的是样本中机构出现的次数,即机构所发表的旅游类文章数量,而h 指数和g 指数是以被引频次计算的,反映的是所发文章的质量。h 指数≥15的116所机构中,频次与h指数之差不超过30且频次与g 指数之差小于20 的机构有上海社会科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黄山学院、湘南学院、浙江海洋大学,说明这几所机构虽然发文量不多,但质量相对较高,所发旅游类文章多为高频被引。

5 简要结论

(1)旅游学科作为综合性、交叉性很强的学科,其学术成果也呈现出类似的特性,旅游类论文发表在地理学、经济学、环境科学、体育学、政治学等各类学术期刊上。旅游类专业期刊非常少,入选北大核心或CSSCI-C 的仅《旅游学刊》和《旅游科学》两种,这也是大多数旅游类论文发表在其他相关学科学术期刊上的原因。

(2)就机构旅游学术成果产出表现——综合分值、h指数和g指数的排名来看,陕西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依旧保持了突出优势,这3个处于头部的院校,分别位于我国东中西部,位于广东的中山大学虽然在国内学术期刊论文的表现与另外两所中西部院校难分伯仲,但中山大学近年来将发表论文的重点放在国际学术期刊(SSCI 和SCI)上,得到的成果之丰硕,国内任何一所院校都难以望其项背。位于第二阵营的基本都是东部地区院校,如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

(3)从高等院校来看,师范院校对旅游学术成果的贡献较大,主要是由于这些院校都设有地理学科(资源环境)的院系。虽然,在国务院学位办的研究生招生目录中,旅游管理是设在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之下,而事实上,对于旅游学术研究的知识贡献最大的却是地理学科。

(4)从排名表现可以看出,综合实力强的名校,旅游科研实力并不一定很突出,头部的3个院校中,只有中山大学是“985 工程”院校,陕西师大只是“211 工程”院校,而安徽师大则既非“985 工程”,也非“211 工程”。从整个榜单上看,许多综合实力不强但以旅游专业为特色的院校,学术研究的实力也毫不示弱,甚至一些高职院校的排名都超过了“985工程”名校。这一现象在其他学科领域极为罕见。这一方面是由于目前旅游的学科地位不高,得不到多数“985 工程”名校的重视,旅游研究只是作为相关学科研究的“副业”和“衍生品”所致。另一方面,也给许多综合实力不强的院校做大做强旅游特色学科提供了机会。

(5)排名表现更突出的作者或机构与他人或其他机构合作发表论文数量明显多于其他同行,马太效应显著,旅游学术成果表现与合作程度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旅游学者之间的广泛合作和跨机构、跨学科的交流融合,有利于旅游学术研究的繁荣和发展。

(6)从作者的年龄结构来看,作者分值Top100榜单中,年龄低于45岁的(1974年以后出生的)作者占比,从 2015年版的 16%[18]到 2017年版的 19%[19],再到2019年版的24%,呈现逐渐递增的趋势,说明我国旅游学术研究代际更替的进程正在逐步加速。

任务型学习(Task-Based Learning)和与其相对应的任务型教学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简称TBLT)模式以任务为中心,强调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致力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我国高职院校的英语教育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汽车英语》课程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尝试建立了一套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型教学模式。

(7)从作者性别上来看,不论本版还是前两版,分值Top100和h指数的排名等榜单上,男性占比均在80%以上,女性的占比不足20%。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WU Kaijun.The development trend about the tourism research in China: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articles form the Tourism Tribune in the year of 1986 to 2012[J]. Economic Management ,2014, 36(4):126-137.[吴开军.旅游研究在国内的发展历程——基于1986—2012年《旅游学刊》载文的统计分析[J].经济管理,2014,36(4):126-137.]

[2]FENG Xiaobing, LI Yongquan.A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cademic research in the last five years: Based on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Tourism Tribune papers from 2008 to 2012[J]. Journal of Leshan Normal University , 2013, 28(10):63-67.[冯晓兵, 李勇泉.近五年旅游学术研究进展——基于2008—2012年《旅游学刊》载文的统计分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28(10):63-67.]

[3]ZHANG Lingyun, RAN Yanan.Insight into tourism management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the hottopics in 2009: Based on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ourism Management (2009) —The photocopying material of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of Renmin University [J].Tourism Science ,2010,24(2):77-86.[张凌云,冉亚楠.2009年旅游管理理论研究现状及热点问题窥探——基于2009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旅游管理》的统计分析[J].旅游科学,2010,24(2):77-86.]

[4]ZHANG Lingyun , ZHAO Ruijuan.Comparison study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opics content of mainstream tourism publication in our country—Taking the tourism academic journals as an example from 2007 to 2009[J]. Tourism Forum ,2011,4(4):24-29.[张凌云,赵瑞娟.近年来我国主流旅游刊物选题内容特征比较研究——以2007—2009年4种旅游学术期刊为例[J].旅游论坛,2011,4(4):24-29.]

[5]WENG Lisheng, LEI Yan.Research progress of sports tourism in China: Based on bibliometric analysis[J]. China Spo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8,54(6):12-19.[翁李胜,雷燕.中国体育旅游研究进展:基于文献计量的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8,54(6):12-19.]

[6]TIAN Li, XI Tingting, YANG Yi.Knowledge mapping analysis of tourism marketing research literature: Based on CSSCI journal published in 2013—2015[J].Resource Development & Market,2017,33(4):498-502.[田里,席婷婷,杨懿.旅游市场营销研究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基于2013—2015年CSSCI期刊发表的论文[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7,33(4):498-502.]

[7]YANG Yong, XU Xin.Tourism scholar’s academic influence evaluation and discipline development: Based on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ourism academic articles in CNKI database[J].Tourism Tribune , 2017, 32(9): 103-115.[杨勇, 许鑫.我国旅游研究者学术影响力及学科发展研究——基于CNKI旅游学术论文的统计分析[J].旅游学刊,2017,32(9):103-115.]

[8]DAI Xiangyi,TANG Chengcai,LIU Jiaming,et al.The status of heritage tourism studies in China: A literature metrological analysis based on Chinese core journals[J]. Tourism Tribune ,2014,29(11):52-61.[戴湘毅,唐承财,刘家明,等.中国遗产旅游的研究态势——基于核心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J].旅游学刊,2014,29(11):52-61.]

[9]CHEN Yaling, YANG Xinjun.Review and prospecton Tibet tourism research in the past thirty years: By analyzing on tibet tourism research papers based on CNKI database[J]. Tibetan Studies ,2010,(6):27-36.[陈娅玲,杨新军.西藏旅游研究三十年回顾及展望——基于CNKI 相关论文的统计分析[J].西藏研究,2010,(6):27-36.]

[10]YANG Zhao, CHU Deping, LI Hongyun, et al.Research dynamics of China’s elderly long-stay tourism in the past two decades:A visualized co-word analysis based on journal articles included in CNKI between 1993 and 2017[J]. Resource Development & Market ,2018,34(7):982-986.[杨瞾,储德平,李泓沄, 等.近二十年中国养老旅游研究态势——基于1993—2017年CNKI 所刊期刊文献的共词可视化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8,34(7):982-986.]

[11]TANG Shunying.The analysis and new research directions of doctoral dissertations on tourism in China in the recent decade[J]. Tourism Tribune , 2013, 28(3):106-113.[唐顺英.近十年中国旅游类博士学位论文分析与展望[J].旅游学刊,2013,28(3):106-113.]

[12]ZHANG Jinhe, LU Lin.Doctoral and master’s tourist dissertations in China[J].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03,(4):504-510.[章锦河,陆林.中国旅游类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分析[J].地理科学,2003,(4):504-510.]

[13]ZHANG Lingyun, JIN Jie, WEI Yunjie, et al.Research on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f China’s tourism research: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tourism SSCI papers of Chinese scholars from 2001 to 2014[J]. Tourism Tribune , 2016, 31(10):33-44.[张凌云,金洁,魏云洁,等.中国旅游研究的国际影响力研究——基于2001—2014年中国学者旅游类SSCI 论文统计分析[J].旅游学刊,2016,31(10):33-44.]

[14]SUN Yehong, WEI Yunjie, ZHANG Lingyun.International academic impact of Chinese tourism research: A review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SCI tourism articles from 2001 to 2012[J].Tourism Tribune , 2013, 28(7):118-128.[孙业红, 魏云洁, 张凌云.中国旅游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分析——基于对2001—2012年国内外旅游类核心期刊论文的统计[J].旅游学刊,2013,28(7):118-128.]

[15]ZHANG Lingyun,ZHANG Dan,ZHANG Yanxue,et al.Research on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f Chinese tourism academic thesis: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tourism SSCI papers of Chinese scholars from 2001 to 2017[J]. Tourism Tribune , 2018,33(12):121-133.[张凌云,张丹,张燕雪,等.中国旅游学术论文国际影响力研究——基于2001—2017年旅游类SSCI 论文统计[J].旅游学刊,2018,33(12):121-133.]

[16]ZHANG Lingyun, LAN Chaoying, QI Fei, et al.Development pattern, 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tourism academic community in China in the last ten yea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ig data of articles of tourism academic journals[J]. Tourism Tribune , 2013, 28(10): 114-125.[张凌云, 兰超英, 齐飞, 等.近十年我国旅游学术共同体的发展格局与分类评价——基于旅游学术期刊论文大数据的视角[J].旅游学刊, 2013, 28(10):114-125.]

[17]ZHANG Lingyun, QI Fei, WU Ping.Evaluating the research performances of tourism academic communities of China in the past ten years using the h-index[J]. Tourism Tribune , 2014, 29(6):14-23.[张凌云,齐飞,吴平.近十年我国旅游学术共同体成果的h指数测度与评价[J].旅游学刊,2014,29(6):14-23.]

[18]ZHANG Lingyun, QI Fei, HUANG Xiaobo, et al.Evaluation of tourism academic journals and articles in China from 2003 to 2014[J].Tourism Tribune ,2015,30(12):85-100.[张凌云,齐飞,黄晓波, 等.2003—2014年我国旅游学术期刊和学术论文评价[J].旅游学刊,2015,30(12):85-100.]

[19]ZHANG Lingyun, WANG Caijing, ZHANG Dan, et al.Evaluating the research performances of tourism academic communities of China from 2003 to 2016[J].Tourism Tribune ,2017,32(12):117-127.[张凌云,汪才静,张丹,等.2003—2016年我国旅游学术共同体学术评价[J].旅游学刊,2017,32(12):117-127.]

Evaluating the Research Performances of Tourism Academic Communities of China from 2003 to 2018

Tourism Academic Evaluation Base of China Tourism Research Institute,Tourism College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Editorial Office of Tourism Tribune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review today’s tourism academic research and evaluate periodicals, scholars and institutions engaged in tourism research, based on statistical analysis about tourism articles published in academic journals.50 words related with tourism were adopted to search in three databases, including CNKI, CSSCI and CSCD, for tourism academic journal articles which published during the period 2003-2018.After checking and deleting duplicates and filtering based on a range of conditions, 26,480 articles were finally chosen as research sample, which were published in 1012 periodicals and written by 2 1854 authors from 3618 academic institutions, mainl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then we ranked respectively these periodicals, authors and academic institutions involved in the sample by different dimensions such as“score”“h-index”and“g-index”.The“score”“h-index”and the“g-index”are quantitative tools for evaluating scholars’research performance.The score is calculated as follows: set the score of each article in the sample to 1 and then assign the score to the author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authors of one article, then score the author’s organization based on the author’s score and finally, the total scores of all authors and institutions are calculated separately.The h-index and g-index methods take into account the citation frequency of the article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different authors in each article.

From the results of this evaluation ranking and by comparing the results of this evaluation with the results of similar evaluation studies we have done before, we have drawn some conclusions: (1)Tourism discipline is such a comprehensive and cross-disciplinary subject, the tourism academic achievements also exhibits such similar characteristic, as journal articles about tourism were widely published in various journals including geography, economics, environmental science, physical education, political science, etc.There are very few professional journals in tourism, and only the TOURISM TRIBUNE and TOURISM SCIENCE are selected in PKU(Chinese core journal criterion of PKU) or CSSCI-C(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It is also one of the reasons why many tourism papers are published in academic journals of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2)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es in eastern China are more prominent in tourism academic achievements than those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3) Normal universities have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ourism academic achievements, so do the researchers from geography discipline.(4)Tourism research achievement in universities with strong comprehensive strength is not necessarily greater; man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lso contribute greatly to tourism academics.(5) The authors who are more advanced in the ranking list have significantly more journal articles that work with others, the same is true for institutions, showing a clear Matthew Effect.In other words, there is a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erformance of tourism academic achievements and the degree of cooperation.(6) The tourism scholars on the rankings show a younger trend, indicating the generational replacement of China’s tourism academic community.Meanwhile,in terms of gender, the male-female ratio is seriously uneven.

太湖新城地下空间工程位于太湖新城核心启动区地下,项目总建筑面积30万m2,占地面积6.8万m2,地下共3层,结合地铁4号线支线溪霞路站沿中轴大道南北向布置。地下1层为商业及公共配套设施,设置大量下沉式广场,进行地面地下交通转换。地下2层和3层为公共停车空间,共20万m2,可容纳停车2 800辆。该项目计划于2013年12月开工建设。

Keywords: tourism;academic community;academic evaluation;h-index;g-index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006(2019)12-0120-17

Doi: 10.19765/j.cnki.1002-5006.2019.12.014

引用格式: 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学术评价研究基地, 等.2003-2018年我国旅游学术共同体学术评价[J].旅游学刊, 2019, 34(12):120-136.[Tourism Academic Evaluation Base of China Tourism Research Institute, et al.Evaluating the research performances of tourism academic communities of China from 2003 to 2018[J].Tourism Tribune ,2019,34(12):120-136.]

[收稿日期] 2019-10-11;

[修订日期] 2019-10-17

[本文执笔人] 张凌云(1960—),男,上海人,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学术评价研究基地首席研究员,北京联合大学特聘教授,《旅游学刊》执行主编,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教授;韩兰(1994—),女,安徽安庆人,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张燕雪(1995—),女,四川泸州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周晓莹(1993—),女,河北石家庄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张嗣(1997—),男,江西上饶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周小芳;责任校对:王婧]

标签:;  ;  ;  ;  ;  

2003-2018年我国旅游学术共同体学术评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