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实验小学 253200
摘 要:毫无疑问,每个班级都有不同程度和不同数量的学困生,改造学困生的实际意义远大于培养好学生的实际意义。我们必须关注这些问题的各个方面,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这些问题。我们不仅要认识它们的真正发展潜力,还要正视它们现实中的某些缺陷和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错误。本文对小学低段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低段 数学 学困生 成因 对策分析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两极化日益明显,已成为阻碍小学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原因。在这方面,数学老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导致学生陷入困境的原因,并制定有效的对策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最终实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教育目标。因此,如何帮助小学生低段数学学困生走出困境是数学老师应该关注的一个关键问题。
一、小学低段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1.家庭因素。迫于生活的压力,一些家长外出打工,将孩子托付给年迈的父母或亲友,甚至完全托付给学校,形成家庭教育监管的真空。孩子不仅感到寂寞、孤独,而且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很容易成为学困生。而且有的家长对孩子太过溺爱。有些家长疏于对孩子的教育,不能正确引导孩子生活、学习、交友,只会满足孩子提出的各种要求,致使孩子物质上攀比,不安心学习,时间一长,成绩下滑,成为学困生。
2.教师因素。教师是小学低段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态度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有很大影响。但是,仍会有许多教师秉承“严师出高徒”的教学理念,给学生布置超量的作业,并采用严厉的语言训斥学生,久而久之就会让小学生望而生畏。再加上教学方法过于单一,难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时间一长,一些学生就会逐渐掉队,最终成为学困生。
3.学校因素。每个学生接受能力不同,思维也不同,但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发掘学生的优点。然而受传统教学方法与思想的影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这种教学方式,使得优等生不够思考、中等生思考不好、学困生直接不会。长此以往,优等生更优、学困生更差、学生之间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学困生的比例就会不断增加,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整体性与实效性。为此,教师要深入了解学困生,并针对学困生群体设计一套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得学困生学有所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小学低段数学学困生突破困境的对策
1.营造良好家庭环境。为了帮助受家庭因素影响的学生成功克服困难,家长需要明确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影响,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父母要更好地教育和管理自己的孩子,每天与他们交流。如,在学习“认识钟表”这节课的时候,家长就可以虚心向孩子“请教”认识钟表的方法与技巧,从而来引导孩子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并让孩子体会到家长对自己的关注,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从而逐渐帮助学生摆脱学困生的标识。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观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尽力用丰富多彩的形象来引导学生的观察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能够积极地观察、思考和获取知识。而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体验观察带来的收获和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好习惯。此外,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度。教师要注意加强对学困生的指导和改造,督促他们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功课做得好的学困生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他们增加学习的信心。老师更应该注意克服不耐烦和咄咄逼人的情绪。例如,增加学困生的家庭作业是不可取的。对学困生情况适当调整家庭作业任务和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认真的总结方法,并耐心地辅导他们作业,使他们逐步提高。在教育实践中,引导和改造学困生学习的途径很多,经验也不同,师生之间应该还需要一起学习和讨论。
3.分层教学,培养兴趣。学生的成绩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学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和成绩,采用分层教学法,即在提问、作业、考试等方面分别对待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对待学困生的要求要低一些。成功是一种荣誉,更是一股激励学生上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教学中注重提问的技巧和内容,设计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且让学困生回答问题不感到吃力,答对了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答错了也尽力引导,启发学生自己纠正过来,使其逐步尝到成功的喜悦。还有就是在布置作业和考试时,教师更应该兼顾学困生,注意简单题和难题的搭配,甚至对学困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辅导。让学困生通过努力提高成绩,这样会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达到转化的目的。
总之,如若要想帮助小学低段数学学困生成功脱困,教师就需要细致掌握学困生的成因,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洲海 谈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4),256。
[2]叶阳阳 浅析山区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与教学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7,(11),60。
论文作者:马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学困生论文; 学生论文; 作业论文; 孩子论文; 教师论文; 成因论文; 数学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