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论文_ 孙晓惠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论文_ 孙晓惠

摘要:就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光教给学生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广大教师还要抓住时机,加强引导,让学生摆脱框架思路束缚,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如此,才能不断开阔学生思路,有效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发散思维,有效培养

纵观实际,我们发现一直以来,学生都习惯于按照课本或老师教给的方法思考问题,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还非常不利于学生智力潜能的激发、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有效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意义重大,既能避免学生思维的单一性,又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性学习。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就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1.抓好定向思维培养,奠定发散思维培养基础

纵观实际,我们发现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是广大教师只把关注点放在培养学生寻找一个正确答案的定向思维上,就非常容易束缚学生的创造力;反之,要是广大教师过于片面追求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提高,那也是非常不可取的。因为在思维活动过程中,这两者可以说是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都是创造思维的重要前提,通俗点说就是离了谁都不行。针对定向思维而言,它强调的对问题一个正确答案的寻找,注重的是思维活动中的记忆作用;针对发散思维而言,它强调的是寻找问题“一解”之处的答案,注重的是思维的灵活性、知识的迁移性,可以说定向思维是发散思维的基础,发散思维是定向思维的发展。由此可见,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时,先抓好定向思维的培养是多么重要。

2.沟通知识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思维广度

众所周知,就小学数学知识而言,其的交替性是非常强的,因此,这对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意识到这点,即发散性思维是非常有助于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知识网络的形成,及对新知识的理解的。如:以《圆的面积》内容为例,它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那么,在给学生讲解圆的面积公式时,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一步步引导学生,让学生大胆尝试看看能否像推导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那样,将圆转化为大家所知道的圆形,以此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广大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因势诱导,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真正活跃起来,抢着说出自己具体的推导过程。这实质上就是有效借助发散思维沟通各种图形的内在联系,以此有效加深学生对圆面积公式的理解和掌握。

3.采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一题多解的训练对于学生来说意义重大,非常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就一题多解而言,其主要体现于没有唯一性,也没有固定模式,是能够有效借助纵横发散、知识串联等来真正实现举一反三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就可以有效借助讨论,适时启发学生思维,不断开阔学生解题思路,特别是要加强引导,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不满足于一种解法,而是真正学会依据所给条件,有效突破自身思维障碍,从多角度、多途径探寻问题的答案。如:在讲述例题时,广大教师切忌一成不变,而是可以多方面地变化问题的条件、结论,以此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并且在具体设计练习题时,也要充分体现出层次性、多变性,说白了就是要有效借助变式训练,让学生真正掌握高效的解题方法,切实提升发散思维能力。如:李大爷从冷饮批发部买回两箱冰棍。批发价:水果冰棍30枝一箱,22.5元。奶油冰棍20枝一箱,17.2元。零售价:奶油冰棍每枝1.5元。水果冰棍每枝1.2元。李大爷按零售价卖两箱冰棍,各卖完一箱,一共赚多少钱?解法一:1.5×20+1.2×30=30+36=66(元) 66﹣(22.5+17.2)=66﹣39.7=26.3(元);解法二:22.5÷30=0.75(元) 17.2÷20=0.86(元) (1.5﹣0.86)×20+(1.2﹣0.75)×30=0.64×20+0.45×30=12.8+13.5=26.3(元)。该题充分体现了解题方法的多样性,给学生的思维提供了弹性和空间,需要学生多角度的理解和探索题目,而这其实就是在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4.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小学数学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为注重学生在课堂中主体的参与性、思维机制的启动,希望多通过这一系列教学活动,如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等等,有效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因此,在此情况下,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学生强烈学习兴趣、学习欲的激起,说白了就是使学生们时刻带着高涨的情绪展开学习、思考,彻底改变以往数学课堂中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局面,而是能够有效借助各种设置,如问题性引入、趣味性引入等,充分激起学生对新知识和新方法探知的思维活动,以此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切忌操之过急,切忌提前设计好思维活动,而是应多留给学生一些思维时间,让学生真真切切地经历不断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过程,使学生们一直处于一种非常兴奋的状态,即获取新知识的兴奋状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而言,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因此,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切忌拘泥于形式,而是应懂得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学生认知规律,高度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并通过一系列过程,如观察、引导、比较等,不断启发学生思维,促使学生积极动脑,勇敢质疑,敢于提出自身独特见解,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学生数学发散思维的培养、提高。

参考文献:

[1]陆秀棉.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J]. 课程教育研究(9):125-126.

[2]王万洪.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4):88.

[3]王西川.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J].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教学研究), 2012.

论文作者: 孙晓惠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0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论文_ 孙晓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