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深度教学的意涵——明了三个特征论文_潘桂法

语文深度教学的意涵——明了三个特征论文_潘桂法

浙江省浦江县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 浙江 金华 322200

随着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的发布,核心素养的培育已成为对当代教育目标的最新诠释。核心素养指的是最基础、最本质、最具生长力的、种子式的素养。语文界则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建构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体系。深度,指的是触及事物内部和本质的程度。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深度学习也被译为“深层学习”,主要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地参与,体验成功,并由此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的过程。

一、语文深度教学的内涵

基于深度学习,深度教学应运而生。深度教学是指教师深刻挖掘知识的内涵和价值,引导学生超越表层符号的学习,进入符号背后意义的探究,从而完整地把握学科知识的本质及思想的一种教学方法。中学语文深度教学,则以语文学科知识内容为载体,运用深度教学的理念和策略,引导学生深入参与教学过程,在对语文知识批判性理解的基础上,建构起新的知识体系,进而升华学习主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教师为知识的深刻理解而教,让知识走向融合,充实课堂密度;为能力的全面发展而教,让能力走向多元,充实课堂厚度;为生命的健康成长而教,让文本走向生本,充实课堂美度,进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需要明白的是,语文深度教学并不刻意追求教学内容的难度和复杂度,它凸显的主要是对语文知识的规律探究与导读思维指导。它与语文核心素养是二位一体的关系,核心素养是深度学习的目标,深度学习则是通往核心素养的桥梁。只有深度学习的扎根,才有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地。

二、语文深度教学的特征

传统教学是教师带着教案走向教室,开展授课,有着强烈的教材意识;深度教学,则是学习导师带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对专业知识的深度理解走向学生,开展合作对话,心中有人。一般认为,深刻理解、合作对话、知识建构是中学语文深度教学的三大基本特征。

1.理解的深刻性。语文深度教学的要义在于超越表层符号的学习,探得符号背后的本真内涵与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透过文面看文底、跳出部分瞰整体、立足现实观历史。例如教学老舍的《想北平》,因为时代、生活经历等差异,学生对文本中的内容、思想、感情可能会理解不清,这就需要教师:拓展广度,即补充扩展材料,进行背景资料的课外延伸;挖掘深度,即知人论世,大处溯源,结合作者的生活、感情、品质,对文字背后的心境进行细致揣摩。只有这样,才能引领学生对文本的真正解读与感悟,同时实现阅读者人文素养的积淀与提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譬如,教学中可这样深情导学:

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顺应日本侵略需要“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华北危急,北平危急!作为一个热爱北平的爱国知识分子,老舍忧心如焚!中国像一座倾斜破屋,在风雨中摇摇欲倾。国将不国,何以为家!……想到这里,作者感到的是一种摧肝裂肺般的伤痛,噙着热泪写下了:“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然后几乎是带着哭腔嘶哑地说:“真想念北平呀!”结尾这16个字,字字含泪,句句带血!老舍先生哭泣的,不仅是无法归去的家园,更是那千疮百孔的中华!这样的教学,有赖于教师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将宏大的加以细化,将隐秘的加以点拨,将复杂加以简化,将简约的加以丰厚,从而使学生获得真正的语文品味能力与艺术享受。

2.过程的对话性。发生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中的对话,我们称之为“教学对话”。教学对话是组织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它可以使突破从符号到符号、从教师到学生单向信息传递的窠臼,能够触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并将知识融入到学习主体的精神成长和意义建构的领域。问题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终点;深度对话需要依托深度问题,深度问题是对话教学的触发器。深度问题,是一种触及学生心灵深处,需要学生深入文本,积极动脑思考才能找到答案的丰富性与结构化的问题;需要教师依托教材,敏锐捕捉学生对文本的疑惑点、新奇点和共鸣点来设计。

总之,深度教学需要我们带着有深度的“问题”走进学生,展开有深度的“对话”。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人的头脑中已经存在有各种知识,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启发学生把这些知识发掘出来。

3.知识的建构性。大家熟知建构主义中的“鱼牛故事”,鱼与青蛙有着亲密“协作”,通过青蛙的讲述,鱼依靠其“文化背景”而建构了“鱼牛”形象。这个故事至少告诉我们三点:第一,学习是学习主体的自我建构。无论青蛙如何仔细地观察、详细地描述,都不能代替小鱼对“奶牛”形象的建构,小鱼的“奶牛”形象只能通过自己获得。也就是说,学习必须通过学习者自己的主观努力才能实现,要实现教学的目标追求,根本出发点在于激发学生的主观努力,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第二,教学需要有对话交流。如果小鱼不说出来,不画出来,青蛙肯定不会知道小鱼的“鱼牛”。因此,建构主义认为,课堂需要有“问题情境、会话、协商、意义建构”等四个要素。会话实际上就是要求建构者抛出自己的理解和建构,让大家在协商和碰撞中完成最终意义的建构。因此,语文教学,也需要学生把自己的语文理解说出来,教师要有这一份耐心。第三,教师的作用在于有价值地引导。教师既要看到学生思考的独特价值,又要看到学生的不成熟表现,而设法对学生思维的积极激发、穿针引线和适时点化。

论文作者:潘桂法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12月总第19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0

标签:;  ;  ;  ;  ;  ;  ;  ;  

语文深度教学的意涵——明了三个特征论文_潘桂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