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实现艺术化的尝试论文_徐朋程

小学课堂实现艺术化的尝试论文_徐朋程

徐朋程(皖蒙城县三义镇龙庙小学 安徽 亳州 233525)

【摘要】教学艺术是指教师运用结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的实践活动。教师每一节课的教学,无论从宏观设想到微观把握,还是从整体设计到局部处理;无论从篇章结构到中心思想,还是从“导演”的启发到“主演”的自发,无论从双边活动到教学相长,还是从教师表情达意到学生的身临其境,无一不是艺术的再现。教师要完成这种课堂教学的艺术创造,首先必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握几个和谐统一的原则,在和谐中创造美,在和谐中完成课堂教学的艺术升华。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艺术化;尝试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032-01

下面我谈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和诸统一的原则实现课堂教学艺术化的几个途径。

一、教师语言和教学内容及情感的和谐统一

优秀的语文教师之所以能运用丰富的体态语言恰到好处地传达教材内容,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就是因为他们的神情举止洋溢着热情与感动,传达着喜怒与哀乐,因而极富感染力。

因此,作为一位好的语文教师要善于调节自己的行为、信号,使自己的行为特征和学生的认识始终保持一致,从而使学生形成种正确的心理。怎样做到体态语言的和谐呢?

首先要用好眼神。教师要时时敞开眼睛这扇窗户,和学生建立恰当的相互信任的视线接触关系。目光眼神应是亲切的、自然的流露,通过眼神传达对学生的关爱、鼓励和期待。其次,要用好脸部表情。严肃之中要温柔,温柔之中要严肃,多向学生微笑,以肯定的点头为学生传递回答正确的信息。再次,要用好手势、走势、站势。手势要舒展自如,注意摆动幅度。一招一势所要表达的内容、意思,让同学一看就明白。最后,注意口头语言的配合,要用文明、亲切的语言,使学生得到鼓励和希望,得到美的享受。

教师在讲台上既要做到能妙语连珠,朗朗上口;还要做到声情并茂,激情四溢;要根据文章内容的情感要求,时而低声诉说,喃喃自语;时而高亢激昂,热情进发;语调时缓时急,抑扬顿挫。这样才能真正扣动学生的心弦,打动学生心扉,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沉浸在美的享受中。

二、教学节奏张与弛的和谐统一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是课堂教学的大艺术。“张”为快节奏,“弛”为慢节奏。张与弛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为教学节奏的把握。教学节奏如同音乐节奏,是课堂教学的一根血管,适当的教学节奏,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课堂效率。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调节教学的节奏,使其达到张弛适中,和谐统一呢?

首先,要处理好教学密度的关系,密度要疏密有致,难度要有缓有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简单的,学生张口就能答出来的,或课文内容有趣的可加大密度,加快节奏,甚至还要安排如同音乐中的“休止符”一样短暂的停顿,留给学生一些小小的思维间隙,保证学生思维的转换和思维转换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如在让学生理解《荷花》一文中的比喻句:“如果把眼前这池荷花看作是一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时,教学节奏放慢,并步步设疑思考:①活的画是什么意思?(让学生通过PPT看满池美丽的荷花画面)②这幅活的画给我什么感受?(人在画中游)③这么美的境界是谁创造的?(大自然)④作者用这一句满含情感的佳句的目的是什么?(由衷地赞美大自然)只有充足的时间,使学生紧扣内容去思维,才能顺利突破教学难点。

其次,教学节奏的把握关系到热场和静场的调控。教学中的“热”就是指老师引导,诵读、探讨、提问。“静”是指学生在老师引导下默读、眼观、考虑等。教学中若过静,教学会显得单调,枯燥无味,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苦,会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教学效率低。与此相反,若只注重形式,表演“游戏”一个接一个,看似热热闹闹,学生积极性很高,实则学生思维很少参与学习,所学知识一知半解。

三、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的和谐统一

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的字里行间都蕴涵着极其丰富的美的形象。为了将抽象的语言符号加以还原,有时就应“让艺术走进语文教学”,在学科渗透中获取语文营养,落实学生的情感体验。

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在讲《小小的船》时,就让美术、音乐走进语文课堂,借助于语言的描述创设了优美、可感的情境,把孩子们带入了丰富生动的情景之中:

情景1.师在黑板上画出蓝天、新月、星空,并用语言描述,创设“我”在院子里观看月亮的情境。

情景2.(师播放《小小的船》录音)随着音乐和教师语言的描述,进入“我”已送上月亮的情境。

教学片断:(师描述):你坐在院子里抬头看天空,天空上有星星,又有月亮(指图),你看着这弯弯的月儿,它多像一只小船啊!你们听着琴声,身体也可以随着音乐轻轻地摆,慢慢地眯上眼,想着想着,你们是不是好象飞上了天空,坐到月儿上了?

(《小小的船》乐曲在教室野回响,孩子们眯上眼,美滋滋的)。

生:我飞天上了。

生:我的身子变轻了。

生:我的腿变长了。

……

这里,李老师借美术再现课文——黑板上的那轮明月似乎正悬挂在空中,引发学生各种遐想。再以音乐来创设氛围——恰好的音乐勾起了孩子们的各种想象,与课文融于一起。在与各种艺术融化的情境中,学生的整个身心都投入了学习活动中,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由此可见,各个科目融合于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了学生理解语文内容,完成语文情感体验,实在是十分美妙的。

总之,和谐统一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美,如果能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时时做到上面提出的三个和谐统一,就不难实现课堂教学的艺术化。当然,要做到这三个和谐统一,我们还要不断丰富自己的艺术修养,积累和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先将自己“艺术化”。

论文作者:徐朋程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  ;  ;  ;  ;  ;  ;  ;  

小学课堂实现艺术化的尝试论文_徐朋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