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设计是在满足建筑的基本功能之上形成的一种建筑技术。人们现阶段对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认识程度的加深,从而形成了这一门新兴的学科。对于建筑设计人员来说,想要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同时提高它的美学价值,就要学习新的理念,这样才能有更好的理解和认识,才能够更好的实现建筑的创新设计。
关键词:创新角度;建筑设计;发展
1建筑设计的发展
建筑与科学技术的有效融合给了建筑工程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但是同时也给建筑工程人员带来了挑战,建筑单位要提高自身各个方面的不足,改善自身问题去协调好建筑设计与科学技术的融合问题,不仅如此还要加强学习各方面知识和经验积累,提高本单位对于建筑行业精准的眼光,在材料选择、设计、施工等方面都不落后于他人,提高自身能力。建筑设计应该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要符合合理性的要求,其次要切实可行,最后要进行科学的布局。对于合理性以及切实可行的要求来说,其实就是要建筑设计得适合人们居住并且性价比比较高,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需要价格与舒适度的,不可能因为建筑设计符合自己的喜好就不顾及价格问题而去购买房子或者商业用楼。至于科学的布局就是针对解决社会问题而言,建筑单位在设计建筑时,要考虑对社会的影响,比如环境污染、光污染等,举一个城市建筑的落地玻璃的例子,当汽车在城市的道路上行驶时镜子会反射建筑窗的光,很有可能会因为这个光污染导致司机没有对周围车辆进行观察,然后导致了车祸的发生。
2建筑设计创新的要点
2.1环境的创新
建筑设计中环境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基于这一点,一些学者提出了“环境创新”这一概念。环境创新,就是设计者在建筑设计时,到当地去考察风土人情,结合当地建筑的特点,在保证建筑安全的前提下,对建筑进行创新的设计。环境创新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需要花费设计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地域特点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地域特色是这个地方历史上直至现在仍然保留的一种建筑风格。这种建筑风格不易发现,也很难考虑到设计当中,难以驾驭和把握。因此在设计时,如果能成功将地域条件的特点融入建筑中,能让建筑体现出当地特色,成为当地一道独树一帜的风景,如果将自然和建筑结合运用到极致,会让设计出来的作品更加具有代表性,甚至有可能成为文化瑰宝。
2.2设计形式的创新
基于创新理念,在建筑设计形态的创新方面,应用可拓展思维模式,要坚持从构成变异以及表面变异方面加以把控的原则进行。其中,构成变异具体指的是,开展建筑设计创新实践,基于可拓展思维理念,通过对各类形态建筑材料的合理利用,例如作用于建筑表面的镶嵌,使得设计的建筑物,其表面能够形成破碎的形态。若材料的差异性很大,那么可以运用叠加手段,增强建筑物表面的效果,比如层次感。除此之外,基于光线折射的原理,运用色彩鲜明度的对比,增强建筑的空间感。表面变异主要是运用可拓展思维模式,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增强人们的感官体验。耒阳市人民法院审判庭建设项目建筑设计中,在基于传统法院建筑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应用可拓展思维模式,进行创新设计,运用现代材料,通过表面变异等手法,来增强设计的效果。从图1中能够看出,建筑的外形设计更加具有时尚感,增强了建筑整体的通透度,给人不一样的形象感觉,同时还保证了建筑的基本功能实现。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结合建筑物的类型和特点,结合实际需求,合理运用可拓展思维模式,开展创新设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应用
3.1逆向思维模式的运用
这一模式需要打破传统的建设设计思维模式,采用反方向思维模式进行建筑设计,和看待事物的方向相反,由于事物观察的角度存在差异,建筑设计人员要选择合理的视角进行设计,保证建筑设计创新更为科学。在运用逆向思维模式时,对建筑设计创新人员要求比较高,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使得逆向思维模式在建筑设计创新之中得到合理运用,将传统思维枷锁彻底打破。在现有的建筑工程设计之中,逆向思维模式的运用比较广泛,很多建筑设计者结合逆向思维,加强思维的拓展,将全新的逆向思维成果与常规的设计思维进行综合比对,并非利用逆向思维模式开展建筑设计创新。可拓展思维模式中的逆向思维模式具有良好的形式化特点,故建筑设计创新人员要根据现有设计方案实施情况,科学运用逆向拓展思维。
3.2传导思维模式的应用
在通常的建筑设计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同的单元相互联系的情况,或者这些因素彼此矛盾,比如一栋建筑的窗户的面积,当窗户的面积增大了,建筑的采光功能就会变得更好,房屋也会更加通透明亮,室内的光感也会更好,但是如果窗子过大,建筑的保温效果就不是很好,整个建筑的供热能源的消耗量就会增加,建筑就会使用更多的能源,建筑的能源使用效率就会严重降低。所以,在进行建筑的规划与设计之初,就要注意到建筑的不同的部分会出现“传导效应”,所谓传导效应就是在同一个系统之内,一个子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另外的子部分的变化,从而造成影响。这种影响有时候是积极的,能够促进子部分的优化和系统的良好性,有时候是消极的,会导致系统内部因为一部分个体效率的降低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功能。
3.3菱形思维模式的具体运用
一般来讲,菱形思维的核心运用模式为先分后收,将各个是分散的设计理念与收敛理念进行有效融合,比较注重循环与多级设计。现阶段,在建筑设计之中,该菱形思维模式的运用较多。①分散,基于思维中心,进行相应的拓展和再扩展,运用思维的发散,进而扩散创新思维,通过寻找多个设计点进行相应的整合。②收敛,此过程主要是对发散思维进行整合以及调节的过程。从相容性以及优劣性等层面入手,进行相应的判断以及分析。最终,对经过分析筛选之后的资源进行相应整合,进行创新设计。在建筑设计创新中,整合利用各类资源,运用菱形思维,做好创新不足以及虚假条件的细致筛选以及排除,拓展设计思维,进而实现对设计的创新。
4建筑设计创新的实践内容
4.1室内设计
目前人们对室内设计提出了多样化的设计要求,在保持多样化的同时也要保证方案实施过程中具有协调性。室内设计就是要尊重用户需求,在满足他们各方面需求的同时设计者还要保证最后的设计成果是合理的。设计者在收集完毕各项资料之后就要开始设计工作,在设计方案多次优化之后才能进行施工、材料应用、工程预算、室内表现和CAD施工图绘制工艺。
4.2建筑动画
建筑设计技术是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利用计算机科技辅助人工设计可提升方案的质量水平,为建筑物提供更加丰富的空间展示平台。建筑动画是现代设计思维常用的方式,由计算机辅助设计师共同完成相关设计内容片。实践中要掌握室内、外表现理论基础,学习制作常规室内表现图,以及别墅、住宅、商业建筑、酒店建筑。学习建筑动画特效相关知识,完成建筑动画、虚拟现实、影视后期等与建筑表现相关的工作。
5结束语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建筑设计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前景,遥控式的建筑设备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工作生活条件都因为建筑设计的智能化而得到改善。本文针对建筑设计的发展、建筑设计创新的要点、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应用以及建筑设计创新的实践内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改进了传统建筑设计存在的不足,迎来了建筑设计的一个新高峰。
参考文献
[1]邢凯,孙澄.建筑设计创新思维学研究的框架建构[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05:54-58.
[2]梁云峰.基于可拓基元理论的建筑空间创新设计方法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7.
[3]洪仙德.现代建筑设计的传统方法与创新措施[A].《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6年1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北京恒盛博雅国际文化交流中心,2016:2.
论文作者:杨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8
标签:建筑设计论文; 建筑论文; 思维模式论文; 思维论文; 就会论文; 菱形论文; 表面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