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工业崛起的新亮点“东方通信现象”研讨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方通信论文,研讨会论文,新亮点论文,现象论文,民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90年代后,国际资本普遍看好中国这个大市场,外资规模在这片富有魅力、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呈跳跃式扩展。外资大量涌入,一方面,带来资金、技术、管理经验,推进中国民族工业进一步与国际市场接轨;另一方面,与民族工业的资金、技术、管理的竞争,给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很大困难,形成“围困”。民族工业能否崛起?如何实现自主“突围”?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组建于1990年的杭州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当年年产值4000万元,1993年销售额为15亿元,1994年为18亿元,1995年达33亿元,1996年增加到40亿元。其生产的手机占国内市场的六分之一。人均产值和销售额达3000万元,人均创利税30多万元。在短短的6年中经营规模扩大近100倍,企业劳动生产率增长150倍,国有资产净增约80倍,成为中国通信产业中规模最大的国有企业。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的辉煌业绩,卓越的战略和策略,为民族工业的崛起和“突围”带来了新亮点。前不久,国内众多著名专家学者,就“东方通信现象”进行了研讨。
一、东方通信崛起的背景
与会学者围绕东方通信崛起的时代背景以及怎样迎接挑战、抓住机遇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有学者指出,一场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技术革命正以不以个人和国家意志为转移的趋势向我们走来、这场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革命,是以两个领域科学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性进展为前提的,一是数字技术革命,二是硅材料技术革命。这两个革命汇集在一起,就使得计算机的容量每隔一段时间便上升一个档次,并使移动通信产品的成本日益降低,成为大众商品。东方通信的成功,不仅在于及时抓住了通信领域革命的苗头,及时采取对策,而且在于能正视自身在技术力量上的差距和不足,并敢于把国外先进技术引进过来,和国外先进公司结成联盟。这种勇于迎接挑战,善于抓住机遇的勇气和敢于站在别人肩膀上走路,勇于承认自己不足的胆略是非常值得赞扬和提倡的。
有学者认为,作为20世纪人类文明的两大突出成就,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正以其震撼人心的威力和特殊的魅力改变着人类本身,改写着人类发展史。能否顺应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不仅决定着企业的命运,而且也决定着每一个民族的命运。东方通信的崛起、成功,意义就在于主动顺应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积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的潮流。东方通信的实践和经验为搞活国有企业和振兴民族工业,拓展了思路、开扩了视野。
也有学者指出,“东方通信现象”是一种技术革命和企业革命现象。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这对我们既是机遇,又是压力与挑战。说它是机遇,是因为随着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向多极化发展。其中哪一极也无力支配世界,更无力挑起世界大战,人类进入了相对长期的和平环境。这对我们是一个机遇,因为我们改革、发展需要这样一个环境。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进入了建国以来最好时期,这使我们能够安心搞改革,搞发展,这是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应该看到我们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一方面,来自外部的压力和挑战。一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使我们本来就落后和发展很不平衡的生产力更难以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发展潮流。二是苏东剧变后西方加紧、加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另一方面,来自内部的压力和挑战。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建立起来,新旧体制矛盾正处于凸现和激化时期。二是国有企业陷入困境之中,引发和导致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和新问题。东方通信的决策者们充分利用有利的时机,抓住机遇迅速发展;充分估计压力和挑战,变压力为动力,迎接挑战,主动寻找突破口,实现自主突围。东方通信这种审时度势,利用机遇快速发展的战略、策略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东方通信发展的奥秘
与会学者围绕东方通信崛起、发展的经验、奥秘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有学者认为,东方通信基本经验可以归纳为两条:一是紧紧依靠科技进步:二是加快企业机制转变。在依靠科技进步方面,东方通信一开始就引进和利用了摩托罗拉技术,这样就占领了技术的制高点,实现了技术的飞跃,而且把这一技术与经济相结合,使利润和资产迅速膨胀和超常规的扩大。在企业转换机制方面,东方通信一是把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结合起来,既提倡产业兴国,为民族争光的强烈责任心,又合理调整物质利益结构,通过这两种手段,充分调动经理层、科技人员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形成强大的内部凝聚力和对外吸引力(吸引国外的智力)。二是立足市场,面向市场(预测未来市场,将潜在市场转化为现实市场)。三是明确企业的宗旨是实现利润长期最大化,重视投资回报率。
有学者指出,东方通信最值得称道的是它以抢占市场制高点为目标的突围意识。东方通信的成功关键和特色在于负重突围。即从传统的思维、经济体制、社会环境、文化环境、资金压力中突围出来,从特殊的操作方式中突围出来。正由于东方通信的领导者、经营者、职工们站得高,树立了突围意识,才把握了机遇,实实在在地进行运作,在突围中抢占了市场最高点。东方通信的成功在于它是理智的突围。理智突围有两个特色:一是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在逆境中不灰心,关键时刻咬紧牙关不放弃,终于化险为夷,柳暗花明;二是灵活应变,他们选择了一种灵活应变的市场策略。比如在面临一系列负担的情况下,化整为零,把负担变成前进的条件,把被动的因素变成自觉发展的动力,把个人的压力变成大家的压力。再如借用洋壳,把技术学到手,先成长起来,然后再打自己的品牌。东方通信在体制、管理、技术、特别是运作方式等方面的创新都颇有成就,善打资本经营牌,成功地走出了资金困境。东方通信的突围还在于正确地处理了四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借牌立足与创牌立生的关系;二是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的关系;三是制度创新与结构调整的关系;四是规章的约束与情感管理的关系。
有学者认为,东方通信经验可概括为“三高”,即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为什么能取得“三高”的发展?第一,他们在企业管理中实现了高标准的定位和企业家型的管理。具体表现在:(1)高目标、高技术,名牌意识、市场意识;(2)超前风险性决策精神;(3)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相结合,物的管理与精神管理相结合;(4)深化改革,创新管理。第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东方通信的灵魂。引进最先进的技术,开发最先进的技术,运用最先进的技术,公司已建立了创新系统。第三,重视学习。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市场变化莫测,不学习,不及时掌握新知识,企业难以生存。公司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加大了培训的力度,这是实现“三高”发展的内在因素。
有学者认为,东方通信经验主要有“四高”:一是高起点。超前决策,在众多跨国公司的包围中自主突围,抢占战略制高点,抢占市场。二是高科技。坚持技术产业化方向,致力高技术,实现科技兴业。三是高素质。1200余名员工中,科技人才达60%以上,硕士、博士及高级专业人才占10%以上。四是高效益。6年劳动生产率增长150倍,人均生产率达300多万元。
也有学者认为,东方通信成功的奥秘在于:一是充分利用了“政府资源”。东信的发展没有政府的支持,没有政府创造一定的环境是不可能发展这么快的。他们在取得政府支持,调动政府资源的时候是按照自己的目标去做的,既不完全依赖政府,也不完全脱离政府,而是充分利用政府对企业发展有利的东西,避免不利的东西,这是东方通信成功的很关键的一条经验。二是国有资本走向市场。股份制本身是搞活国有企业的途径,通过国企上市从而把国有资本搞活。从搞活企业到搞活国有经济,核心问题是搞活国有资本。三是对企业整体素质的塑造,包括决策能力、管理能力,特别是鼓励、提倡个人追求。东方通信这种做法是启动人力资源的举措,是一个很好的创意。
还有学者就东方通信实施名牌战略的经验进行了探讨。东方通信从借牌立身到创“东信”名牌,经验很值得借鉴和思考。名牌代表着产品信誉和质量,代表着企业的素质和形象,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叫得响的名牌,不仅反映企业的实力,而且也是振兴民族工业的重要标志。名牌反映一种崭新的人类文明,追求名牌是现代消费的突出表现。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外国名牌商品打进中国市场。面对洋品牌的汹涌之势,我们对本国市场要“占得住”,对外国市场要“打得进”,靠什么?要靠创国产名牌。现代市场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名牌的竞争,就是创名牌、发展名牌、保护名牌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名牌是企业发展的命牌。东方通信不仅实现了“占得住”、“打得进”的愿望,而且有了自己的“命牌”。
三、“东方通信现象”对搞活国有企业的几点启示
与会学者在总结东方通信经验的同时,就如何借鉴东方通信经验,搞活国有企业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有学者认为,东方通信对搞活国有企业有以下几点启示:第一,探索了一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活国有企业的新路子,回答了国有企业能不能走出困境,如何走出困境这样一个重大课题。第二,走出一条“超越自我,产业兴国”的新路子,回答了如何在深化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发展高水平民族工业的重大课题。第三,走出了一条在引进中创新的路子,回答了如何在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利用外资中,自强自立、奋起直追的重大课题。
有学者指出,东方通信在国有企业改革中闯出了一条路子。国有企业能否搞好既是政治问题,又是经济问题。在解决改革碰到的矛盾,研究改革发展态势等方面,东方通信都有很好的经验可资借鉴。它回答了国有企业到底行不行的问题,如何才能搞好的问题。东方通信的发展历程证明了公有制是有生命力的,它至少在三方面具有启发意义:一是必须有好的产品占领市场;二是必须有好的机制,包括用人、管理等各方面;三是有好班子,这是搞好企业的核心问题。
有学者认为,搞活国有企业关键在于改革。东方通信主动改革,不断改革,深入改革,改革的主要标志就是改了机制,实现制度创新。东方通信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而且充满了后劲,发展让人惊奇、振奋。其成功的关键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生动的印证。东方通信的另一个重要启示,就是我们国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国有企业不但有出路、有希望,而且仍然可以扮演、充当主力军的角色。东方通信经验最富有启迪意义的是解决了国有企业长期解决不了的两大难题:一是钱从哪里来;二是人往哪里去。他们解决得很好,比如主动进入资本市场,先后在国内外市场发行B股和A股,成为同时向国内外筹储资金超过10亿元的企业。他们靠发展解决了人往哪里去的问题,这是正确的方向,也是唯一的出路。
有学者具体指出,当前国有企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从外部环境来看,一是国际市场压力过大,国外企业以其技术、资金、产品、管理等优势,不断蚕食、吞并民族工业;二是不适应世界市场运行规则;三是国际竞争的经验不足。从内部环境来看,一是机制陈旧,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技术落后,粗放经营。三是资金不足。四是管理落后。这些困难,这些矛盾在东方通信都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比如,面对压力,实行卧薪尝胆、韬光养晦的战略;虚心求教,善于学习的策略;创新立制的勇气,运用最先进技术的智慧,弥补资金不足的胆量,加强管理的气魄等等。这些对于搞好搞活国有企业都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东方通信现象”表明,发展高新技术,更新机制,创立名牌,加强管理是搞好搞活国有企业、振兴民族工业的出路。“东方通信现象”给我们提供了继邯钢、长虹经验之后,在高新技术领域发展壮大国有企业的又一新的成功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