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的基本属性”中几个问题的教学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问题论文,属性论文,商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关于商品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的概念虽然很通俗,学生容易把握,但在运用这一概念时却经常会碰到一些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扩大知识的容量,加深内容的讲解。
1.使用价值的定义。运用马克思“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的表述,引出使用价值是物的有用性的定义,从而划清商品的使用价值与其他劳动产品的有用性,即使用价值的界限。进而说明商品的使用价值并不是用来满足劳动者自身需要,而是用来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然后,让学生自己概括出商品的使用价值的定义,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2.使用价值的质和量。相同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质上是没有区别的,在量上有多少之分。而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质上是不同的,在量上无大小之分。因此,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不能在量上进行比较,只能在质上比较其优劣。使用价值的优劣,也就是产品的质量问题。结合山西朔州假酒案,从使用价值的角度说明,只有合格产品或优质产品,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劣质产品,尤其是假冒伪劣产品,不但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反而会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危害。
3.使用价值的多样性、多重性。列举大量的事实说明同一种商品具有多种的使用价值,也就是说商品的效用具有多样性;不过在特定的条件下,商品的使用价值都是特定的,同时也具有多重性。如同学们用的草稿纸,具有书写的作用,如果用过后,它就成了废品,废品相对于该商品原有的作用来说是已经失去了使用价值,但在废品回收时,此废品又具有了作为原料的使用价值。
4.使用价值所体现的关系。商品的使用价值揭示的是商品能够对人的某种需要满足的属性,它体现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因此,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二、关于商品的价值
价值的概念非常抽象,对于学生来说,把握这一概念很困难。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层层分析,做到深入浅出。
1.价值的含义。从商品交换的等式着手,分析两种不同的商品进行交换,为什么要按一定比例进行交换?如:一把斧子=15千克大米。首先运用前面学过的知识,分析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无大小之分,不能比较;数量单位不同也不能比较。那么,它们用什么进行比较?(学生思考,教师总结)虽然斧子和大米有不同的使用价值,但它们都是劳动产品,都化费了一定的人类劳动,说明它们可用人类劳动进行比较的。但是,制造斧子和生产大米的劳动过程是不同的,这两种商品的劳动具体形式也是不同的。那么它们的量怎么会相等呢?(要求学生再找共同点)。只要我们撇开它们具体的劳动形式,就能得出它们的共同点即都消耗了人的体力脑力——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这种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多少就是不同商品按照一定比例进行交换的依据。说明一把斧子与15千克大米所耗费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量是相等的。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2.价值的质和量。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形成价值的质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因此不同商品的价值是没有质的差异,只有量的大小。商品的价值量指的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多少,它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3.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这部分内容难度较大,可以由教师讲解。如果学生能力较强的,可以采用讨论法。其实这里要解决的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否都能形成价值的问题?要回答这一问题,必须搞清无差别人类劳动与价值的区别: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指生理意义上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不管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还是在非商品经济条件下,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总要不停地付出人类劳动以获得各种物质产品,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价值是由无差别人类劳动形成的,但并非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在任何时候都形成价值,只有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才形成价值。这是因为,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要交换就要确定适当的比例,对商品生产者的无差别人类劳动就要进行比较,这种需要进行比较大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才形成价值。而一般的劳动产品,因不是用于交换,毋须比较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多少,这种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不能形成价值。
由此可以得出,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即商品)有价值,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不会有价值。价值是商品区别于其他劳动产品、一般物品的显著标志,因此,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
4.价值所体现的关系。价值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这部分内容由教师来讲述。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过程中,为了确定交换的比例,必须对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进行比较,这就使生产商品的劳动有了特殊的社会性质,这种由劳动形成的价值就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不过,在小商品条件下价值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价值反映的是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价值反映的是劳动者之间平等协作的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尽管商品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但价值通过商品这个物与物的外壳,所反映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这一社会属性是不会改变的。
5.价值的表现形式。任何商品的价值都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也不能自我表现,只能通过交换,由另一种商品的价值来表现。由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就是交换价值。所以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但在物物交换过程中要注意一个问题:如一把斧子=15千克大米,在这个等式中,说明是用一把斧子去换回15千克大米,一把斧子的价值是通过15千克大米表现出来。虽然15千克大米是一把斧子的交换价值,而绝对不能倒过来说一把斧子是15千克大米的交换价值。
货币出现以后,商品的价值就由货币来表现,由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称为价格。由此可见,交换价值与价格都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只不过交换价值是用一般的商品的价值来表现,而价格则是用货币来表现而已。在现代,价值主要由货币来表现。
三、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首先,根据对使用价值和价值两概念的分析,要求学生概括出两者的区别。(1)从定义看,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从体现的关系看, 使用价值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3)从存在的范围看, 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的属性。价值只是商品特有的属性。(4 )从作用看,使用价值决定了不同商品生产者需要交换商品,是商品交换的前提。价值是决定商品交换的比例,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其次,由教师分析使用价值与价值之间的关系。(1 )使用价值和价值都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必须首先具有使用价值,这是成为商品的首要条件。如果没有使用价值,此物品没有要,就不可能用来交换,就不是商品。只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的东西,无法进行交换,也不能成为商品,所以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这里可结合教材中的“物美价廉”的内容,说明人们根据自身的实际经验,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把商品看作具有两个因素的东西来考察。(2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如果一个物品没有使用价值,无人购买,不能交换,也不会有价值。使用价值是具体的以物的形态出现的,而价值是抽象的,不能独立存在,只能依附于一定的物(使用价值)而存在。所以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3)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也离不开价值, 否则就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只能是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没有价值,就不能成其为商品了。(4 )任何人不可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赢得利润,因此,商品对它们的实际意义在于实现价值,即为了实现价值而生产使用价值,同时生产者要实现商品的价值必须让渡出使用价值。对于商品的购买者来说,购买商品的目的是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因此,商品对它们的实际意义在于使用价值,商品购买者要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价值。可见,无论是买者还是卖者,对同一个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都不能同时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