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措施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刘雨佳

激励措施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刘雨佳

(通辽市工业职业学校,内蒙古 通辽市 科尔沁区 028000)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对于学生的思想与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学习阶段,教师具有一定的主导作用,而在新时期推崇素质教育的视野下,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依托主导作用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另一方面,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均是为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师运用正确的表达方式对学生赞赏与批评,不但可以得到学生及时、真实、明确的学习反馈,还能够切实提高语文效率。

关键词:激励性评价;语文教学;评价学生

一、激励的概念

激励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动机”,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激励学生,学生受到感染,心里充满自信,从而燃起内在动力。据调查,一个受到激励的学生,其内在动力的发挥是没有受到激励前的3~4倍。因此,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激励教学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激励措施的意义

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应用激励教学法,能够促进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以及对学习增强自信心。尤其是作为所有课程基础的基础,因此更应该用感性的多元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学习。

此外,教师除了利用激励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指导,还可以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批评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这种方式不同与激励法的之处在于,如果能够合理地运用也将会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在对一位学生的批评上表达方式不当,则可能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批评不等于体罚,打骂,教师要通过具有策略和指导性的批评方式进行指导,使被激励者发现自身问题时能够及时得以改正,从而取得进步。

三、激励措施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启发式激励措施

1.1在朗读教学中启发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积累语言,体会文章感情的重要途径之一。通常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会要求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投入感情,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教师在一旁起到引导与启发作用。在朗读教学中开展激励教育,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录音,自身动作语言渲染环境等方式,使学生情绪受到感染,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2在课堂问答中启发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是引导与启发学生思考、锻炼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关注在课堂问答中对学生的激励教育开展。例如在课堂中提出问题:“本文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等等。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由于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差异,不可能每次都一次性回答正确,对于不准确的答案,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思考的特点,采取具有启发性的激励来帮助学生优化知识结构。

1.3在学生提问中启发

提问是学生意识到问题,从肤浅、被动的知识学习到思考与理解知识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与激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下进行思考。给予学生更多的启发,训练学生探索性思维,开阔学生视野,达到激励教育目的。

(二)情感激励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1兴趣式激励法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该转变观念,摆正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放下架子,放松面孔,创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用真情实感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教师要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技术,吸引学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例如运用情境引入、启发式谈话引入等,都可由外部刺激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吸引学生学进去。

如在播放录像授课时,让学生对课外课程做了解,由此学生对要学习的课文便产生了间接的兴趣。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他们开动脑筋,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从而加重了好奇心。当学生用自己积累的知识解答了其他同学的问题,说出自己的见解,主动与老师交流,与同学争论时,教师就要根据不同学生学习兴趣的层次,激活学生的创造兴趣。此时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浓烈,教师的一句表扬、一次鼓励都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争先恐后的表现欲望。教师此时要做的就是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凡是能自己观察、操作、讨论、思考、归纳的,都放手让他们去做,可采用小组学习、同桌交流、分层教学、相互评价等手段实现,使学生学得有趣。

2.2转移式激励法

语文教学中,学生许多行为举止上的不足在教师看来是应当受到指责的,但是一味的以指责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都将产生负面作用。尤其是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来说,在四十分钟的课堂时间里通常会做一些与课程无关的事情,基于这种情况,语文教师要有策略性的进行课堂教学,通过转移学生注意力,改变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现象,引导学生紧跟教师思路,得到良好教学效果。考虑到该同学好动的个性,可以将擦黑板的“重任”交给他。与此同时,教师还可通过对课程的精心设计,如在课文讲解时,带领学生先朗诵,后讨论,使学生沉浸于充实的课堂教学内容之中,将不良行为转移到对学习有益的事情之上,对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是有积极作用的。

2.3暗示激励法

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不同的闪光点,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发掘学生身上的优势,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类型的激励方式,从而使语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暗示激励法就是因势利导,将学生的问题通过其它方式清楚表达出来,使学生自己意识到自身的问题,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期望,从而改变问题。例如,在一次语文考试中,一位平时成绩优异的学生并没有取得好成绩,因此在课堂中表现出萎靡不振的状态。作为教师意识到了这位学生的思想变化,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一场关于“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主题活动。带领班级同学讨论如爱迪生,富兰克林等名人也经历了不少挫折才取得最终的成就。这种暗示激励的方法,可以使该同学思想上得到启发,重新树立向上的学习态度。

(三)激励激励法

喜欢质疑,不相信唯一正确的解释,敢于挑战权威是创造者重要的人格特征。陶行知先生认为,儿童获得了言论的自由,特别是得到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优化课堂教学,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多元思维,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生的问,正体现了其创造力的发展,是创造的萌芽。有了疑难就是成功的一半,知大疑则大进,知小疑则小进,不知疑则不进。质疑的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教学时对学生在学习中独到的、多样化的想法给予鼓励和肯定,允许学生发挥想象和幻想,甚至找自己的麻烦,为学生提供自由的空间,创设出民主、轻松、开放、互动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的创意,强化他的不平凡意见。特别要留意那些不太合群、个性较强甚至顽皮的学生,在他们中间也许就有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不能因为我们的不慎,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

结语

新课程的改革使语文课堂得到了较高质量的提升,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地进行改进。激励教育对于学生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也有积极的作用。笔者在文中依托于多种激励教育在语文课堂中的渗透与应用措施,希望能够加强广大同仁们对于激励教育的深入理解,提高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范围与频率,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娟.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励性语言的重要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4(4).

[2]陶艳.激励措施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4(09):85-87,90.

[3]岳慧琴.试论语文趣味识字教学的对策[J].经茂实践,2016(18).

论文作者:刘雨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4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激励措施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刘雨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