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专业课程的设置论文_曾金玲

浅论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专业课程的设置论文_曾金玲

(淄博职业学院)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跨境电商行业的人才需求现状和培养情况,明确了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复合型要求,提出了从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建议。

关键词:跨境电商;课程设置;高职院校

一、我国跨境电商行业的人才需求现状

跨境电子商务的兴盛和持续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复合型要求。电子商务的发展自身需要就业者既懂技术又懂商务,跨境电商还需要从业者具备国际贸易的相关背景知识和技能。这种复合化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的就业门槛和就业人员的岗位适应性要求。

陈长英(2015)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企业都需要复合型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占到61.43%;其次是初级人才(能进行日常业务操作),占15.99%;中级(在上级指导下工作并完成任务)和高级(能制定策略并推动实施)分别占12.29%和10.29%。这一研究结果数据表明企业对于跨境电商人才的要求比较高,复合型的人才素质要求导致市面上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缺口很大。

从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技能要求来看,目前需求最为迫切的是营销类岗位(销售、推广、客服等),占56.14%,其次是商务管理类岗位(采购、物流、平台操作等),占29.57%,运营、策划类岗位以及技术类岗位分别占8.93%和5.36%,说明目前跨境电商企业最紧缺的还是营销人才,也就是能利用各种电商平台把公司的产品销售到海外市场的技能型人才,运营、策划类岗位和技术类岗位人才主要是在电商平台企业中比较紧缺。调查结果还表明,企业更希望的人才最好是复合型的,会营销会平台操作还会网页设计。

由此可见,随着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和深化,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专业性、复合型人才成为推进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我国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

在实践中,目前大多数院校已经已意识到跨境电商产业的迅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人才需求,设置了若干跨境电商的课程,但是人才培养与的社会需求仍不平衡:首先,大多数大专院校只是在自己的国际商务、电子商务、商务英语等专业中设置了跨境电商的课程,并没有开设跨境电商这一复合型专业,造成了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技能提升侧重于自身的专业,缺乏对跨境电商职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其次,很多院校的课程设置忽略了当地的行业特点和区域经济发展情况,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设置上大体相同,培养出来的跨境电商人才如出一辙,难以适应本地区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第三,由于跨境电子商务自身的发展较快,从业人员的技能更新也更快。而大专院校如果不注重密切跟踪行业动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势必造成培养的人才技能跟不上实际需求的变化。虽然大多数院校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案中都设置了实训环节,但普遍存在实训课时偏少,实践过程监控不够、与合作企业之间沟通不足等情况,学生缺乏真实场景中跨境电商交易的实战操作经验。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跨境电商的人才培养在质量上尚不能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三、我国大专院校跨境电商课程的设置建议

鉴于跨境电商行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和我国大专院校的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情况,笔者认为我国大专院校的跨境电商课程设置应当体现人才培养的复合型要求,既注重商务技能的发展和电子商务能力的提高,又注重语言沟通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迅速提升。

(一)国际商务类课程

陈长英(2014)定性调查结果显示大专生从事最多的是销售和技术岗位,占到了60.71%。由此可见,商务技能的提升对学生从业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设置国际贸易类和国际商务课程,使学生具备市场营销与市场调查分析能力,懂得怎样开拓海外市场,了解国际贸易、物流等方面的知识,能完成使用电子商务技能实现销售的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随着跨境电商业务的发展和深化,跨境物流与海外仓操作、海外市场调研操作、跨境选品和产品信息化操作、跨境产品定价、刊登和发布操作、接订单、发货、出境报检报关操作的技能愈加重要这些内容也应该成为课程设置中应当涉及的领域。同时,具备从事外贸电子商务运营与管理能力,掌握客户所在地的消费习惯、法律知识、思维方式、交易习俗等,可以借助各类平台进行产品信息的推广。

(二)电子商务类课程

作为跨境电子商务实施的重要工具,电子商务类课程的开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方面,开设关于电子商务运营方面的课程,使学生能了解产品信息的发布与优化方式、跨境店铺优化及推广操作、关键词的设置、订单处理、网上支付、产品发货、收款、售后服务及客户维护操作等方面的知识;第二,开设关于电子商务技能方面的课程,使学生具备有一定电商技能处理能力,包括产品照片的拍摄与处理、商务网页的编辑与美化、网络营销与推广等。第三,结合实际,开设跨境电商平台操作基本流程的课程,使学生熟悉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各项操作,明确规则,如:跨境店铺注册操作等。

(三)外语类课程

区别于传统贸易平台和国内电商平台,跨境电商平台的客户主要是国外用户,外语成为跨境电商贸易过程中与顾客交流的主要语言工具。从平台使用中到产品交易环节,再到客服和售后服务,都需要专业的、准确的外语作为媒介,呈现给国外客户一个专业化、体验优良的店铺网站,而线上交流的通畅性对于产品的销售成功与否十分关键,良好准确的表达能力对于提升店铺服务质量具有促进作用。因此,跨境电商课程必须开发系统的跨境电子商务的外语类课程,尤其是以实用的《跨境电商英语》为核心的课程。

考虑到大专院校学生的外语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外语类课程的设置应当区别于一般的大学英语课程和商务英语课程,以实用为主,降低难度,剔除其中的应试型成分,侧重于将英语技能与跨境电商平台的运营进行联合,体现高职英语的应用性和实战性。跨境电商英语对于电商平台的运营非常重要,涉及平台运营的各个环节。因此英语课程首先应该帮助学生过语言关,结合阿里巴巴、敦煌网、阿里巴巴速卖通、eBay、Amazon等外贸平台,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

同时,随着新兴市场电子商务的快速兴起,需要小语种进行跨境电商的企业日益增加,有条件的大专院校还应当开设小语种课程。

(四)实际操作和实践类课程

实践平台是将学生所学知识加以巩固运用的地方,实践平台的搭建能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在跨境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实践平台的建设,比如开通速卖通账号,让学生在网上进行产品销售;与外贸企业合作开通阿里巴巴国际站账号,使学生担任工厂的“外贸业务员”,为其提供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管理服务,为外贸企业提供宝贝详情页制作、直通车、钻石展位图制作等服务。通过一系列的实训,让学生熟练掌握各项技能,为今后独立运行跨境电商项目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同时,还应当看到,电子商务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较大,陈长英(2014)定性调查结果发现浙江省有75.2%的电商从业人员经常加班,而76.3%感觉自己工作压力很大。跨境电商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工作环境,文化、语言、时差等因素客观上都会给从业人员带来更大的工作挑战,因此,培养适应企业发展要求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跨境电商从业人员还必须关注学生的职业心理健康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除了进行心理疏导外,只有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际活动,充分展现跨境电商的职业特点和现实从业环境,并进行相关的引导,才能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职业心理的成熟。

国际贸易的蓬勃发展急需复合型跨境电子商务人才,这给高职的人才培养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和挑战。只有充分认识到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才能培养出既符合企业和社会要求的复合型人才,体现高职院校为社会服务的使命。

参考文献

[1]陈长英.浙江省电商从业人员就业质量现状调查.电子商务.2014年12月

[2]刘锦峰.高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新课程研究.2017.05.

论文作者:曾金玲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

标签:;  ;  ;  ;  ;  ;  ;  ;  

浅论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专业课程的设置论文_曾金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