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创新型邮局运营模式研究_技术转移论文

苏州创新驿站运行模式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苏州论文,驿站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0 引言

由金融危机演变而成的经济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出口大幅下降,不少企业经营困难,有的甚至停产倒闭。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所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要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自身实力的限制,众多中小企业没有能力和实力来进行自主创新。为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就需要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信息服务网络的建设。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科技转化能力的提高,在2010年3月结束的两会上,温总理谈到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很多经济结构和商业组织模式都呈现出显著的网络外部性[1]特征。这种新经济特征也深刻影响着科技中介产业的发展,创新驿站(Innovation Relay Center,简称IRC)就是在这种趋势下发展起来的。

在对创新驿站的研究中,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①如何与欧洲已有的企业创新计划(如文献[2]中的“区域的知识计划”(Regions of Knowledge Project)保持一致,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服务,并且在已有的运作框架下给出了具体的运行模式;②通过创新驿站进行技术转移时的专利保护问题[3];③实证(如文献[4]中以意大利南部阿普利亚地区为例)分析了创新驿站对欧洲区域内中小企业创新的作用。在我国,对创新驿站的研究刚起步。大多是对创新驿站的介绍,李纪珍等[5]研究了欧盟创新驿站对我国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启示;而唐丽艳等[6]则将研究视角放在了通过创新驿站进行项目转移时的风险识别上。在他们的研究里,研究角度都着眼于企业的技术需求方,涉及到创新驿站的运行模式也都和一般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研究结果保持一致[7-8]。

创新驿站近几年在我国有了初步的发展,但相关研究还基本处于现状描述和经验总结阶段,远远滞后于实践。本文将针对在建的苏州创新驿站,指出现有运行模式存在的不足;并运用产业经济学中前沿理论——双边市场理论,提出新的“行区结合,以核促建”的运行模式;最后提出运行初期市场建立的策略。

1 苏州创新驿站介绍

1.1 创新驿站简介

创新驿站起源于欧洲,它是欧盟鼓励中小企业进行跨国技术创新合作的中介网络,于1995年由欧盟研究发展信息服务委员会根据“创新和中小企业计划”资助而建立。到2008年4月,IRC网络包含了遍布于欧洲30多个国家的80多家创新驿站,至少促成了12500个技术转移协议。这些创新驿站通过国际互联网连接,互通信息,相互支持,成为欧洲重要的、也是最成功的科技中介网络。2008年5月,为更方便小企业获得所需要的商业支持服务,在原有创新驿站和欧洲信息中心(Euro Info Centers)、欧洲创新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企业网络(Enterprise Europe Network)。

1.2 苏州创新驿站的建立

苏州共辖7个市辖区,代管5个县级市,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00亿元,其中私营工业产值3357.35亿元,全市中小型企业众多,仅民营企业达15.73万家。苏州地区内有多家国家级、省级科研机构及大专院所,同时依附上海、南京、杭州及全国多家高校,技术力量雄厚。过去全市中小企业的技术转化工作主要由科技局下属的生产力促进中心或苏州市中小企业局等政府事业单位主导。2008年10月,在常熟市率先开展新型科技特派员的试点工作,效果很好,进而在整个苏州地区进行推广。在此基础上,为克服科技特派员制度中“人走茶凉”的弊端,更好地为苏州地区内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服务,苏州市科技局于2009年年末开始创新驿站的筹建工作。拟在各县级市设立创新驿站的分站,7个市辖区统一设置在工业园区内,这样就构建了含6个“分站”的苏州创新驿站,见图1。

图1 含多个分站的苏州创新驿站示意

2 苏州创新驿站运行模式及其不足

2.1 苏州创新驿站的运行模式

鉴于我国沿海某些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发展情况和科技发展水平类似于欧盟,因此,欧盟创新驿站模式得到了我国科技中介行业的认可。目前,创新驿站在我国一些地方开始形成,如青岛创新驿站、上海青浦创新驿站等,并有逐步扩大的发展趋势(广州开发区创新驿站、苏州创新驿站等正在筹建中)。当前我国创新驿站这个促进技术转移的平台主要由地方政府部门(科技局)主导,以行政区域内中小企业的技术需求为出发点,在原有生产力促进中心或技术交易所等基础上,依托各科研院所创立的。主要由“互动式”信息交流网络平台、专利成果展示交易、专业的技术转移中心、科技中介服务和技术经纪队伍等部分组成。从目前建设使用的情况来看,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提供的服务还是以企业对技术以及人才的需求信息发布为主。

对于苏州这类创新驿站,目前还没有统一固定的运行模式。按苏州创新驿站的筹建与发展规划,主要参照一般创新驿站的“企业需求—解决方案”的运行模式。即由各分站的IRC工作人员根据创新驿站门户的企业信息去走访企业,对各区域内的中小企业进行技术诊断,分析出技术的需求,向创新驿站平台提交技术需求信息;再由创新驿站平台寻求技术;最后通过各分站分配到各区域内的中小企业。当找到适合的对接单位后,IRC工作人员继续为企业提供咨询和支持服务。各分站可以通过创新驿站交易平台进行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

2.2 苏州创新驿站现有运行模式所存在的不足

由青岛创新驿站与上海青浦创新驿站运作两年多的实践效果来看,现有这种需求导向型的运行模式,用需求来寻找技术,为企业定制个性化的解决方案,这样可以使技术转移过程中成功率提升,并且职责分明,也便于考核各分站单位的工作效绩,但完全忽视了技术提供方与技术需求方之间的交叉网络外部性特征。并且苏州创新驿站在这种运行模式下还存在着以下两点不足:

(1)专业人才无法得到保障。创新驿站不同于一般的中介行业,需要专业的人才队伍为支撑。现今我国中小企业主管人员很难提出确切的技术需求信息,这类工作主要靠创新驿站的专业人才来完成。但各县级市(区)内中小企业众多,分布于各个不同的行业,如要完成对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每个县级市(区)都需要很多各行业的专业人才。譬如苏州每个县级市(区)都有纺织行业的企业,那每个县级市(区)都至少配置一个相关专业的人才,才能覆盖住纺织行业全部的中小企业。面对这种情况,一方面,我国这类人才缺口相当大,无法满足如此大量的人才需求;另一方面,给每个中小企业都配备相关专业人才,在人力资源的使用上也是一种浪费,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因此,这种创新驿站的运行模式在专业人才的保障方面,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需要。

(2)技术需求信息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达成的技术创新,使企业的市场风险加大。每个县级市(区)内属于同一行业中小企业有不少,但发展水平不一,如果采用创新驿站现有的运行模式,由各分站提交的技术需求信息水平就会显得参差不齐。这样通过技术引进达成技术创新,企业会存在很大的市场风险,也不利于整个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譬如苏州昆山和常熟地区都有不少电子行业的中小企业,总体而言,昆山的这些中小企业发展水平更高。因此,常熟区域内的中小企业要技术创新,增加市场竞争力,不但要考虑本身企业的实际情况,也要参考昆山同类中小企业的发展水平。这样通过创新驿站达成的技术创新,市场风险才会降低一些。

3 双边市场框架下的“行区结合,以核促建”运行模式

考虑苏州创新驿站在现有运行模式下存在的不足,本文运用产业经济学中的前沿理论——双边市场理论,提出一种新型的“行区结合,以核促建”的运行模式,并给出运行初期市场培育的策略。首先给出双边市场理论介绍。

3.1 双边市场理论

在经济交易活动中,有些市场交易活动必须在某个平台上进行,这个平台通过一定的价格策略向交易双方出售平台产品或服务,并努力促成它们在平台上实现交易。我们把具有这种特征的产业市场归属于“双边市场”[9],见图2。

图2 双边市场结构示意

具有双边平台特征的产业包括以下几个特征:①存在两类或者多类不同类型用户(如市场A和市场B),并且各自的需求存在相互依赖性和互补性;②这些不同类型用户间存在显著的交叉网络外部性特征,即如果接入平台的一边客户的数量越多,接入平台的另一边的客户越有动机登陆平台寻求服务,其从平台提供服务中获取的效用(满意度)也越高[10]。

3.2 “行区结合,以核促建”的运行模式

“行区结合,以核促建”的运行模式是指,在原有按地区分类形成多分站的基础上,建立以行业作为分类标准的多个分站,形成分别以地区和行业为特征的多分站相结合的创新驿站服务体系;明确各行业的具体发展规划和目标,以此作为核心和着力点逐步建立各行业的服务网,为区域内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合作提供服务,进而加强整个地区的经济竞争力,见图3。

图3 “行区结合,以核促建”运行模式

以行业为特征进行分类形成多分站指的是把属于同一行业的中小企业归为一类,这样每个行业就构成了一个分站。可以按照国际标准行业分类码(ISIC)或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码(GB T4754-94)等进行行业分类,同时也要考虑地区各行业发展的具体现状和发展规划,作出进一步的细化或粗化。比如苏州地区的纺织行业非常发达,在这点可以按国家行业标准进一步分小类;而机械化工产业在苏州发展规模相对不是很大,在进行行业分类时可以粗略一点。各行业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是在政府的统一规划、布局和管理下,由各行业发展指导委员会制定。在成立行业发展指导委员会时,要包括中小企业和政府的相关人员;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时,要从政府发展方向和具体行业发展水平两个方面来考察;制定之后,创新驿站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与技术合作要有个引导作用,对政府的扶持性产业除了积极寻找技术提供方,还要提供其它一系列辅助服务,比如科技项目辅助申报、商标辅助注册、融资咨询、管理咨询等多种服务。

具体的运行模式是由各地区分站的工作人员收集本地区内的企业信息,做好按行业分类的工作,并提交到创新驿站门户;各行业分站的工作人员(主要由政府组织当地各行业的专家组成)根据创新驿站门户的企业信息去走访企业,进行技术诊断,从企业那获取技术需求信息,并交各行业发展指导委员会审核后将其发布到创新驿站门户;IRC平台工作人员根据技术需求信息进行技术寻找,当找到合适的技术供给方时,提供一系列服务促使技术达成转移;最后通过各地区分站把技术转移到相应企业,完成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合作的支持性服务。此外,IRC工作人员也可以继续为企业提供咨询等其它服务。各分站可以利用创新驿站平台的网络工作系统与其它分站保持紧密联系,采用输入型与输出型相结合的技术转移方式,在“直接网络外部性”的效应下,各个分站的发展对其它分站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同时也带动总站的共同发展,集成区域内外的创新资源,为企业的创新提供全方位的专业化服务。在现有运行模式下存在的不足在这种运行模式下会有所改善,不需要每个地区分站再配备各行业的专业人才,并且经审核后的技术需求信息可以确保整个地区内的企业在政府的统一规划下得到发展,使中小企业的市场风险得到有所降低,也有利于加强地区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同时,以行业分类的服务更能吸引科研院所和中小企业加入交易平台,也节省了双方的交易成本。

3.3 运行初期市场培育的策略

创新驿站作为促进技术转移的平台,符合双边市场的特征。其中创新驿站为平台,两端分别为技术供给方和每个行业领域内的技术需求方。由于平台双边市场间的正反馈效应,在运行初期要采取各种措施(如资金补贴、提供各种优惠服务等)吸引尽可能多的技术提供方与技术需求方进入创新驿站这个平台,而不是一开始就着眼于促成多少技术转移交易。当两边市场达到临界容量之后才能发挥出“滚雪球”的效应。又因为创新驿站在我国处于建立初期,两边市场不可能同时加入平台。鉴于我国创新驿站平台由地方政府事业部门主导,同时考虑到技术供给方市场的非市场化属性,我们认为,建立之初的创新驿站平台可以着力促进技术提供方先行加入平台,建立创新技术数据库,进而再吸引具有市场化属性的技术需求方加入平台。具体到各行业,可以从技术需求比较大和政府重点扶持的行业入手,最后扩展到未来要发展的行业。

4 结语

创新驿站的建立可以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也是实施“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的重要手段之一,高效率创新驿站平台体系的建立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在建的苏州创新驿站在原有运行模式下的不足,运用新型产业组织形式理论——双边市场理论,给出了新的“行区结合,以核促建”运行模式,最后提出了运行初期市场建立的策略。在这种运行模式下可以减少存在的不足,更好地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合作提供支持性服务,使中小企业在政府的产业发展规划下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也增强了地区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希冀本文的研究对这类创新驿站在我国的运行提供理论指导作用,也为政策制定部门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标签:;  ;  ;  ;  ;  

苏州创新型邮局运营模式研究_技术转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