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要:
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同时,良好的新课导入更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是教师对教学过程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熔铸了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闪烁着教师的教学风格。本文结合作者在数学教学中的反思,谈谈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艺术。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导入艺术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更新正轰轰烈烈地展开。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新时代要求我们广大教师更新观念,赶上课改步伐。因此,如何组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愉快地进入新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常言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数学课设计一个好的开头,有事半功倍之效。导入新课是小学数学新授课必不可少的环节,是一节课的开始。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良好的新课导入更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是教师对教学过程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熔铸了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闪烁着教师的教学风格。下面就我在数学教学中的反思,谈谈几种常用的新课导入方式。
一、创设动画情境,引入新知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感觉中,迅速、自觉地进入到新课学习的最佳境地。在动画情境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会增强教学的效果.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对动画事物、鲜艳色彩兴趣浓厚,教师可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作用,展示动画美丽画面,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由此引入新课,学生会以一种积极心态进入新课的学习。如:在教学小学二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时,课件展示:数学门诊来了好多动物小朋友,看看我们的小朋友今天谁能当小大夫为他们治病,(出示有“毛病”的题,如本段末)那就要学习好今天的知识。这样声像并茂,学生激情高涨,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课。
二、激发兴趣,启动认知
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启动认知的有力措施。如教学“循环小数”时,为了在课堂伊始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启动思维,同时也为了分散教学难点,一位老师制作了一框形象逼真、彩色清晰的红绿灯投影片。上课开始时将此片映出后,老师让学生观察投影片,并让学生说出日常看到的红绿灯,学生说出了交通岗上的红绿灯,并说出了绿、黄、红灯总是依次变化的。这时老师接着说:“它总是按一定的顺序,不断地重复出现,那么我们就可以说红黄绿灯总是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种现象叫循环现象。日常生活中有这种循环现象。数字运算中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此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的教学导入,不但突破了概念形成过程中的难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兴趣。由形象具体的实物表象直接转入认识数字排列规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巧设悬念,导入新知
学生学习新知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的情感,它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内驱力。在导入新课时,需要教者巧设悬念,精心设疑,使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必然促使学生自觉地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状态。如在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乘法时,教师可先将加法算式“2+2+2+2+2=”出示给学生,并问:“你们能迅速地算出得数吗”?由于加数小,学生能迅速算出。紧接着,教师再出示一个加法算式“6+6+6+6+6+6+6=”,这样学生就要算几秒钟,老师告诉学生不用加法计算也能一下计算出答案。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也急于想知道计算方法。甚至有的学生给老师出了好多这类似的算式,我快速准确地算出,学生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加法计算,能准确地很快算出这样的算式吗?”学生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学生急着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算的,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最大的愿望,自然地进入了乘法新课的教学。
四、联系实际生活现象,导入新知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将学生限制在狭隘的教室里,反复从事着机械的模仿性训练,隔绝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新热情,扼杀了学生的创新天赋。因此,引入新课尽可能的选取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学习材料,把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材料,在新课导入时有意识地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明白学习的现实意义.例如,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节内容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回想我们生活中的:自行车、手推车、汽车……他们的轮子是什么形状的?然后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看到自行车、手推车、汽车等车轮都是圆形的,看看这时他们的运动速度怎样;接着再将它们的轮子换成长方形或三角形等形状,结果是自行车、手推车、汽车要么是不动,要么是运动地很慢,这样学生个个笑得前仰后翻,连连摆头;最后换成椭圆形的,同学们都说:“也不行,没法坐。”再问“平常我们小朋友玩的滚铁环游戏,如果将铁环换成方形的或三角形的,能滚动么?滚的快么?”教师接着说:“为什么圆的轮子就行呢?而其他形状的不行呢?或其他形状的滚的慢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短短几句话,同学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兴趣达到高潮,寻求知识的兴趣空前高涨,这时,教师再讲新课,效果很好.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前的导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重视新课程教材编排顺序的前提下,根据重点、难点和学生实际,还可以对教材的顺序和教学容量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取舍,使之更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教学过程更趋向合理,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课前“导”的作用,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激发创新意识,成为学习的主人。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效地构建愉悦的教学情境,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教学内容深深地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诱导学生把学习新知的压力变为探求新知的动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教师对新授内容的巧妙的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是进入新课学习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赖慧民.小学数学课堂导入原则及策略研究[J].知识窗(教师版),2013,01:50.
[2]豆海燕.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5,25:111.
论文作者:杜寒强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3
标签:学生论文; 新课论文; 教师论文; 新知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认知论文; 情境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10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