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例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分析论文_张永生

北京市航空总医院 北京 100012

摘要:目的 对100例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行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消毒,观察组患者则使用抗感染、抗菌药物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共感染2例,对照组患者共感染18例,两组数据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预防治疗能够使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感染的概率得到有效降低,值得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急诊外科;创伤;切口感染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analysis of 100 patients with surgical wound incision infection. Methods:10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rgical treatment from January 2015 to April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disinfection.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nti-infective and antimicrobial agents. Results: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re were 2 cases of common infection and 18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0.05). Conclusion: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can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infection in emergency trauma patients,and it is worthy to be widely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Key words:emergency surgery;trauma;incision infection

创伤属于急诊外科经常出现的一种临床病症,通常是由生活或者工作中的意外而引发,病情突然且险急。针对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十分必要。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行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对其术后切口感染情况进行观察统计,以探究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00例急性创伤患者,其中男性患者为60例,女性患者为40例;年龄处于20-64岁之间,在此之中,上肢创伤患者有55例,下肢创伤患者有45例,患者属于开放性损伤。随机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50例。观察组中有30例为男性,20例为女性,年龄处于20-62岁之间,上肢创伤为30例,下肢创伤为20例;对照组中有32例为男性,18例为女性,年龄处于20-64岁之间,上肢创伤为26例,下肢创伤为24例。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观察组:利用抗感染、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清洗、检查病人的创伤部位,同时运用抗生素以及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以双氧水、清创液以及生理盐水等结合进行清理,肌肉注射或静脉点滴注射用头孢唑林钠,每次0.5g-1g,每天2-4次;若感染情况较为严重则可每天6g,每天2-4次;若病人出现切口感染现象,不严重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碘酒、酒精进行擦拭,若感染程度为中度则能够在清理切口时,伴随引流管对渗液进行引流,之后便用TDP灯照射,等到新肉芽长出后再缝合包扎;对照组:采用常规消毒方法,结合双氧水、清创液以及生理盐水等对伤口进行处理。对两组切口感染情况、愈合时间以及愈合程度进行观察和比较。

1.3观察指标

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的切口情况实施持续的观察,包括切口处的红、肿、热、痛、脓性渗出物等,一直到这些症状消失则可归纳为感染治愈。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实验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与处理,计数资料则采用均数±方差(±s)方式,计量资料运用t检验,P<0.05表示的是具有统计学差异性。

2结果

如表1所示,观察组50例患者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一共有2例(4%),对照组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一共有18例(36%),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以得知,观察组患者对于切口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效果要好很多,另外,在治疗过程中也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现象。通过对患者伤口进行密切的护理,患者伤口有效愈合,有着十分良好的临床效果。

3讨论

因很多手术难以有效进行清创,所以患者在送诊过程中非常容易被致病菌所侵袭。因此,和其他外科相比,急诊外科创伤手术患者有着很高的伤口感染率。对此,临床需实施大量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对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率进行全面的控制。

如果患者的手术切口已经被感染,那么便需按照切口的感染程度来实施对应的治疗。若感染程度较轻,则能够基于酒精以及碘酒来对患者的手术切口进行擦拭,并使用一定量的抗感染药物吡哌酸片。总的来说,对切口感染情况做出准确的把握并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赖松,周戟. 急诊外科腹部创伤手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及危险因素研究[J/OL]. 中国社区医师,2017,33(01):74-75.

[2]马瑞,宋亚琪. 抗感染治疗在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研究[J]. 现代实用医学,2015,27(04):508-509.

论文作者:张永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9

标签:;  ;  ;  ;  ;  ;  ;  ;  

100例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分析论文_张永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