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古代诗话的语言特色是漫谈和随意,为了将抽象的诗理阐述清楚,常常采用一些修辞手法。谢榛在《四溟诗话》中分析诗歌理论时使用排比、对偶阐述其诗学主张,通过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其诗论形象生动,气势充沛,音节整齐匀称,说理一分为二。
【关键词】《四溟诗话》;批评;排比;对偶
基金项目:本文为淮南联合大学人文社科项目“《四溟诗话》诗学理论及其在古代文论体系中的价值研究”(项目编号:WYB1202)阶段成果。
一、巧用排比强气势
谢榛采用排比来论诗,使得其诗论气势充沛,并且把主张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有层层推进之感。
他认为近体诗不仅要流畅、节奏感强,还要色彩明丽,脉络清楚,“凡作近体,诵要好,听要好,观要好,讲要好。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明霞散绮,讲之独茧抽丝”。“诵要好,听要好,观要好,讲要好”指诗歌的声韵、色彩、意与辞、内容和形式必须均美,接着谢榛以比喻的形式作出了回答:“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明霞散绮,讲之独茧抽丝”,意即好诗要流畅自然,音韵响亮和谐,气象绚烂绮丽,条例清晰、脉络分明,他强调这四者缺一不可。
“体贵正大,志贵高远,气贵雄浑,韵贵隽永”,分别指诗歌要刚健有力,诗人要“德艺双馨”,诗歌的气势磅礴浑然,神韵隽永。谢榛以“体”、“志”、“气”、“韵”为诗的根本,只有通过“养”和“悟”来实现,具体说来,就是通过“读万卷书,以养胸次”和多写多练来体悟诗法诗艺。
“此南京酒也,此苏州酒也,此镇江酒也,此金华酒也”,谢榛认为鉴赏诗歌要像一个老练的品酒师那样,善于从许多优秀的诗作中发现其独特之处。
“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神气”指诗歌的风格特色,“声调”指音韵格律,“精华”指辞采。谢榛指出作诗要象蜜蜂酿蜜那样,学习十四家诗而又不拘泥某一家,形成“自成一家”的风格,也就是他所说的“不必塑谪仙而画少陵也”。
“勤以进之,苦以精之,谦以全之”,意即诗人不仅要勤奋,要苦思修改,而且还要虚心好学,只有这样,才能得“正法眼”、“ 跻上乘”。
“然禽不如鸟,翔不如飞,莎不如草,凉不如寒”,说明谢榛注意到近义词问题,他要求诗人在用字时,不仅要关注意义,也要兼顾“声律”。
“其法有三:曰事,曰情,曰景”,谢榛以为诗歌的要素为“事”、“情”、“ 景”,抓住了关键,就能自出机杼。
“作诗有三等语:堂上语,堂下语,阶下语”,谢榛将盛唐诗视为“堂上语”,中、晚唐诗视为“堂下语”,宋诗视为“阶下语”,这种笼统的分类,有失科学和客观;无论是“堂上语” 、“堂下语” 还是“阶下语”,其中既有可观的,也有不可观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妙用对偶增缜密
谢榛在论诗时,常常采用对偶,多从相反相对的角度进行阐述,增强了诗歌理论的缜密性,下面结合《四溟诗话》中的事例作分析。
“拙句不失大体,巧句最害正气”,谢榛以对举的形式表明了他赞赏自然质朴的诗句,反对雕琢过于精巧的诗句。
“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意在矫正宋诗和台阁体柔弱缓散、余韵不够的毛病,这与元代文人乔梦符的“凤头”、“猪肚”、“豹尾”之意相似。
“意来如山,巍然置之河上,则断其源流而不能就辞;辞来如松,挺然植之盘中,窘其造物而不能发意”。谢榛将立意与措辞对举,认为欲两者兼美不是易事,那么如何来避免“辞拙意妨”呢?不管“意”来还是“辞”来,我们要让其顺畅地流动,这样才不会导致“深晦”或“敷演”的毛病。
“吐英华而媚千林,泻河汉而泽四野。只字求精工,花鸟催之不厌;片言失轻重,鬼神忌之有因”。前两句指诗人创作时文思泉涌,后四句强调诗的用字用词要仔细推敲,不要因为一个小疏忽而影响到整篇诗作的效果。
“偏则得其半,正则得其全”,这是强调诗人对景物的反映要全面、真实、客观,谢榛认为“得其全”是写景的根本要求。
“称之则快意,议之则变色”,谢榛批评当时诗人不能正确面对评价,只愿听美誉之词,而不愿听反对之声,这于创作是十分不利的。
“走笔成诗,兴也;琢句入神,力也”。谢榛将起兴作诗和用力为诗加以对举,认为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入神”之境。
“扬多抑少,则调匀;抑多扬少,则调促”。意即诗的平仄要合规则,否则会影响到诗歌声韵的协调。
“扫沙不倦,则好物出;苦心不休,则警句成”。在肯定自然为妙的前提下,强调诗人要长期实践,持之以恒。
“欢喜之意有限,悲感之意无穷”,谢榛以为写“欢喜之意”的诗不宜长篇,写“悲感之意”的诗恰恰相反,只有长篇才能委婉曲折地书写愁苦之感。
《四溟诗话》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对偶,如“比喻多而失于难解,嗟怨频而流于不平;过称誉岂其中心,专模拟非其本色;愁苦甚则有感,欢喜多则无味;熟字千用自弗觉,难字几出人易见”,“ 实字多则意简而句健,虚字多则意繁而句弱”,“景多则堆垛,情多则暗弱”,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谢榛运用对偶这一修辞手法,使得其诗论音节整齐匀称,凝练集中,说理一分为二。
还有一些是兼用两种修辞手法的,如“熟读初唐、盛唐诸家所作,有雄浑如大海奔涛,秀拔如孤峰峭壁,壮丽如层搂叠阁,古雅如瑶瑟朱弦,老健如朔漠横雕,清逸如九皋鸣鹤,明净如乱山积雪,高远如长空片云,芳润如露蕙春兰,奇绝如鲸波蜃气,此见诸家所养之不同也。”这一气呵成的十个句式整齐的排比句,也是十个喻体贴切、形象、生动的比喻句,这是谢榛对初盛唐诗家十种诗歌风格的总结和评价,句式工整,用词妥帖,语义丰富。 “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这是兼用比喻和对偶。
参考文献:
[1]蔡诗意,《四溟诗话》论意境和意境的创造[J],民族艺术研究:1988(1):7—17.
[2]王顺贵,谢榛诗歌审美主体建构论[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82—83.
[3]孙学堂,谢榛改唐诗综论 [J],文艺理论研究: 2008年(5):94—102.
[4]谢榛、王夫之,四溟诗话·姜斋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5]徐文茂,论《四溟诗话》中的“兴” [J],社会科学:2005年(11),84—85.
作者简介:李琳(1973— ),男,安徽安庆人,淮南联合大学政文系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
论文作者:李琳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6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2
标签:诗话论文; 对偶论文; 诗歌论文; 淮南论文; 要好论文; 诗人论文; 盛唐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6年9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