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中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_社会教育论文

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中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_社会教育论文

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中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关于加强论文,德育工作论文,几点思考论文,中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普通中学德育工作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但还存在一些缺陷,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展开。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精神,考虑我市普通中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就有关问题加以探讨。

一、德育工作的误区

学校德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只着眼于一般的教育过程和效果,简单从事,其结果势必出现一些误区:

1. 从德育目的看,考虑社会需要的方面多一些,考虑个人发展需要的方面不够,使德育很难达到入耳、入脑,发挥激励学生成长进步的导向和动力作用。

2. 从德育目标和内容看,反映高层次实现共产主义远大奋斗目标方面政治内容的要求过高,与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方面的要求失去协调,脱离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现实,所以有的地方的德育工作出现了小学进行共产主义教育、中学进行道德水准教育、大学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倒金字塔”形的德育体系,使德育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错位。

3. 从德育运动轨迹看,根据社会形势发展需要开展局部教育活动多,而指导学生从整体上形成观念、能力、心理素质方面的工作缺乏系统性,常常“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注重德育自身发展的科学规律,很难与智育、体育等方面协调发展。

4. 从德育方法看,仍然存在着试图因循50年代理想化灌输法,来解决学生道德水准下降问题,或沿用60、70年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分析法和80年代拨乱反正的澄清法,来解决90年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遇到的一系列道德观念问题等现象,其结果事倍功半。

5. 从德育渠道和环境看,近几年虽然一再强调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但实际上形成的德育工作三个环境(学校中环境、家庭小环境、社会大环境)交叉的内核越来越小,有些时候学校教育的内容与家庭长者所作所为及社会时尚大相径庭,使一些青少年学生在人生道路的十字路口上徘徊不定,在社会价值取向上出现误差。

二、德育工作者的苦衷

面临着德育工作的诸多问题,一些德育工作者忧心忡忡,缺乏信心和良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 认为德育工作稳定性较弱。有些德育提法和内容紧跟形势,变化较快,今天还在加深理解,明天可能就不适时了,不仅使学生感到迷惘,而且使教师也感到困惑。

2. 认为德育工作到达度较小,出现了一些逆差。如封闭的学校教育与开放的社会环境的逆差,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与家庭消极低落氛围的逆差,学校对学生严格管理教育与家庭对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的逆差等,使教育很难和学生的心理一拍即合。

3. 认为德育工作可控性较差。长期以来学校教学工作在目标、内容、方法、模式、检测手段、质量评估、信息反馈等方面已形成完整的体系,教师对各个工作环节易于把握,而德育工作却缺乏这种完整的体系,教师往往是对单一的工作环节或局部的工作加以调控,不能从整体上把握德育进程。

4. 认为德育工作效率较低。虽然很多校长、教师在德育工作上花费了较大的气力,积极净化学校小环境,并以此影响带动社会大环境的好转,但是收到的效果并不理想。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潮仍对一些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学生中仍相当数量存在着厌学、弃学、流失的现象。

三、人民群众的企盼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肩负着民族的希望和历史的重托。广大人民群众企盼国家的繁荣昌盛,更企盼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面对当前在一部分青少年学生中出现的道德水准下降、价值观念扭曲等问题,广大人民群众急切呼唤着心灵的启迪和中华传统美德的回归。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留恋50年代和60年代初期的社会风尚。希冀德育能重复人们所共同拥用的朴素同志情感和社会主义觉悟,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民族的自信心,抵制各种腐朽没落思潮对人们健康肌体特别是对青少年一代的侵蚀。

2. 期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特别是期待广大教师切实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自觉履行人民教师应尽的职责,努力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把青少年学生都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3. 盼望社会风气不断好转,为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尤其是盼望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积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大综合治理文化市场和社会治安的力度,多为青少年提供一些积极向上的精神食粮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场所,严厉打击教唆青少年犯罪的行为。

四、今后的对策

鉴于上述情况,为了切实落实学校德育的重要地位,走出德育工作误区,解决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卓有成效地开展好普通中学德育工作,提出对策如下:

1. 加强德育工作领导,深入贯彻德育工作纲领性文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学校德育工作纳入全民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认真抓好中共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国家教委正式颁发的《中学德育大纲》的落实工作,每年至少专门研究一次学校德育工作。当前应把学校德育工作当成加快经济建设和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一个重要方面,落实“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战略决策,为下个世纪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培养坚强可靠、具有远见卓识和雄厚实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 树立新时期德育工作新观念,切实发挥学校德育工作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对学校工作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在实施德育中,既要考虑社会进步的因素,又要考虑个人发展的因素,在共性的基础上发展个性,在个性的完善中促进共性。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在未来的社会里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纯洁的思想道德和良好稳定的心理品质是现代人的重要标志,进而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和国家的兴旺发达紧密地联系起来,渴望自我塑造和自我完善。

3. 进一步拓宽德育内容,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国家规定的学校德育总体目标和内容,在具体操作中既要服从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适应于社会公德、家庭伦理道德和人际之间交往的需要,还要满足于学生意志、毅力、品格等方面心理素质完善的需要。从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思想品德阶段性发展特点来看,对他们实施德育应以强化道德水准和行为规范教育为突破口,同时向高层次扩展到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向深层次延伸到心理品质教育。并且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对教育目标和内容划分出不同的层次。佳木斯市一中开展的“五心”教育和广东省开展的“新三字经”教育都是很好的教育范例。

4. 尊重德育的规律,充分体现学校德育工作的价值。德育在学生综合素质形成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一个思想道德教育的范畴,而且与智育、体育等方面的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许多德育的内容需要通过其它几育来加以体现和落实,而其它几育又对德育的内容进行深化和升华。因此不应孤立地看德育,就德育论德育,而应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角度来实施德育工作。

首先,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主渠道突出德育内容,侧重对学生进行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主导的,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准则的思想政治基本观点教育,同时在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学中侧重加强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

其次,要在其它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侧重对学生进行哲学思维和学习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

第三,在各种活动课和校园文化建设中挖掘德育内容,侧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催发和情感陶冶等方面的教育。

第四,在学生校园生活管理中时时事事处处内化德育内容,侧重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第五,在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中诱发德育内容,侧重对学生进行献身精神、敬业精神和进取精神等方面的榜样激励教育。

5. 注意研究德育的模式和方法,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近几年我市一些中学所采用的德育模式归纳一下大致可分三种:

一是以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知、情、意、行”序列为重点德育模式。主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二是以德育内容多媒体传递为重点的德育模式。主张思想政治课教学主渠道传授,其它学科教学渗透,活动挖掘,环境熏陶,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

三是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为重点的德育模式。主张德育从学生的校园生活领域向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领域延伸,形成德育工作的多维空间和综合治理的氛围。

在德育方法上,除了沿用一些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外,又探索了一些新的方法。主要有四种:

一是德育量化评定法。根据德育的工作点和学生的成长点,对学生思想品德实行量化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划等赋值,与初中毕业生升学挂钩,引导学生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不断修正在各有关成长点存在的偏差,逐步达到自我完善。

二是德育心理咨询法。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对学生来自各方面的生活烦恼和精神压力进行心理咨询诊治,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排除种种心理障碍,做到自尊、自重、自强。

三是德育多元指导法。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多元化特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论感知、角色训练、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形成多项思维,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我,逐步使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取向上达到一致。

四是德育综合感应法。根据学生所处的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合力作用,从不同角度对学生开展教育活动,形成浓厚的氛围和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些好的德育模式和方法对于深化学校德育整体改革,落实德育的目标和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总结和推广。同时还需从实际出发,创造出更多、更新、更好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把学校德育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6. 建立新的学校德育工作运行机制,强化德育整体功能。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工程,应放在社会大环境中全方位启动,协调运作,综合治理,形成立体立叉的工作网络。在加强学校德育主阵地建设的同时,应重点加强区域性社会育人环境建设,利用社区教育、家长学校、军(警)民共建等载体和形式,净化、优化学生所处的社会圈、邻里圈和亲属圈,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德育的共磁和共振,产生合力效应。

标签:;  ;  

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中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_社会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