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观察论文_蒋京京(通讯作者)

(泰康仙林鼓楼医院药剂科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目的:观察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中应用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存在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抗精神病药物(喹硫平)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喹硫平)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OAS评分和PANSS评分进行观察评估。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MOAS评分和PANSS评分发现无显著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OAS评分和PANSS评分发现,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丙戊酸镁;抗精神病药物;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7-0351-02

大部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攻击行为,这类患者的冲动性和危险性高,临床上一般药物治疗来控制患者的攻击行为[1]。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狂躁症药物丙戊酸镁在多项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临床试验中均取得不错的效果,但在临床上的应用好较[2]。因此,为了探究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中应用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的临床效果,笔者展开如下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存在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抽样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最小的22岁,年龄最大的66岁,平均年龄(41.69±3.51)岁;病程最短的1年,病程最长的8年,平均病程(4.51±0.87)年。研究组中有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最小的23岁,年龄最大的66岁,平均年龄(41.52±3.37)岁;病程最短的2年,病程最长的8年,平均病程(4.48±0.8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现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观察比较。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抗精神病药物喹硫平(苏州第壹制药有限公司,H20030742)进行治疗,初始剂量为每日10mg,根据患者的情况可调整至每日400~700mg。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丙戊酸镁(湖南省湘中制药有限公司,H10890013)进行治疗,初始剂量为每日0.5g,根据患者的情况可调整至每日0.5~1.0g。两组患者均进行6个疗程治疗后停药观察,1周为1疗程。

1.3 观察指标

分别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MOAS评分和PANSS评分进行观察评估,采用MOAS量表对其MOAS评分进行评估,量表包含语言攻击、体力攻击、财产攻击及自身攻击这4个维度,采用0至4级计分法进行评分,总分采用加权法进行计算;采用PANSS量表对其PANSS评分进行评估,量表共由7项阳性和阴性量表及16项一般精神病理量表组成,并补充3个项目对其进行危险性评估。两个量表均为分数越高,患者的精神状态越差和攻击行为越明显。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用(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用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当P<0.05,表示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OAS评分和PANSS评分进行观察评估发现,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较优,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所示。

3.结论

精神分裂症属于一种心理疾病,也是临床上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该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临床医学认为主要诱发患者精神分裂症的因素有心理、生理及社会等,且大部分的患者存在明显的攻击性行为,对其自身及家庭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有效的控制十分重要[3]。

目前临床上常通过给予抗精神药物给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在本次研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抗精神病药物喹硫平进行治疗。喹硫平是一种通过对患者中枢神经上的5-HT(5-羟色胺)和多巴胺D2的受体进行阻断,使得患者的精神分裂症状消退,从而使得攻击性行为减轻。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经过治疗后,对照组的MOAS评分和PANS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与研究组治疗后的相MOAS评分和PANSS评分相比较高,P<0.05,组间差异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组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丙戊酸镁进行治疗,丙戊酸镁是一种心境稳定剂和不含氮的抗癫痫药物,目前临床上应用于狂躁症领域较多,在精神分裂症领域应用较少,但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丙戊酸镁对存在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4]。丙戊酸镁可使得中枢神经上的5-HT的分子含量增加,使得对神经抑制的效果增强,且还可在GABA降解过程中对琥珀酸脱氢酶和GABA转氨酶的活性进行抑制,从而使得患者的脑部GABA的生成量及水平得到提升,对患者的神经肌肉的兴奋性进行抑制,与抗精神病药物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使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冲动控制及兴奋减轻效果提升,从而更好的对患者的镇静效果[5]。

综上所述,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中应用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的临床效果良好,丙戊酸镁可对抗精神药物起到协同作用,使得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明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岳朋.抗精神病药联合丙戊酸镁对伴有激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副作用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8):11655-11656.

[2]万春平.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镁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对照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10):1324-1325.

[3]于福宽.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镁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临床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03):96-97.

[4]戴建磊,欧阳泽华,刘卫平.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奥氮平治疗伴冲动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7,29(05):11-12.

[5]李玮,穆少丽,等.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增效作用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药业,2016,25(13):51-53.

论文作者:蒋京京(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9

标签:;  ;  ;  ;  ;  ;  ;  ;  

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观察论文_蒋京京(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