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时代的哲学:当代命运中的形而上学--形而上学与人性_哲学论文

关注我们时代的哲学:当代命运中的形而上学--形而上学与人性_哲学论文

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形而上学在当代的命运笔谈——形而上学与人的本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形而上学论文,笔谈论文,与人论文,这个时代论文,本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03)01-0010-13

哲学从通常意义上被称为形而上学。形而上学从历史角度来说一般有两种解释。可以 说,形而上学乃是哲学的根本性质,也可以说“形而上学”是哲学在某一特定发展阶段 中所确立的理论形式。从前者来看,形而上学是哲学的根本性质,也是人的本性的根本 体现。从后者来看,形而上学只是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一种理论体系。形而上学作为“ 曾经是”的哲学,只是反映了形而上学规定的“形式”方面,因此成为历史上“特定形 态”的形而上学。从今天的认识水平看,“曾经是”的形而上学只是人最初把握人与世 界相互关系的“物种”思维方式的理论产物。形而上学就其反映哲学本性的角度看,应 当始终贯穿于哲学的发展始终。形而上学体现了人的自为本性,表达了人的超越性、创 造性,是人始终要确立的“理想追求”。当我们从本真的意义上理解形而上学时,常常 是从哲学的内在规定上来理解形而上学,这就意味着对形而上学的理解实质是对人的本 性的理解。海德格尔曾说,“形而上学是人的本性”。我认为这是有道理的。我曾把哲 学和人放在一起来思考,是为了表明,哲学与人有着异常密切的关系。同样哲学所具有 的形而上学本性同人的本性也具有内在的一体性关系。

在我看来,对“形而上学”这种理论,我们必须从人的本性以及这一本性的历史变化 中,才能获得深切的理解;同样,对于“人”,虽然众多学科都在研究人,也只有从哲 学思维的高度以及形而上学的性质高度才能把握人的真实本性。在人类的历史发展中情 况总是这样,我们是怎样理解哲学的,怎样理解形而上学的性质的,也就会怎样理解人 ;反之,人的发展状况如何,特别是人对自我意识的状况怎样,人们对哲学的理解,对 形而上学的性质的理解也就会怎样。可以说“形而上学”作为历史上“曾经是”的某种 哲学理论样式,也是对人的本性“曾经是”的规定的历史性的某种表达。如同人总要超 越自身本性的“曾经是”的规定一样,人总要面对人“应当是”的追求一样,哲学否定 “曾经是”的“形而上学”理论表达方式是合乎逻辑的。但是,“曾经是”的形而上学 被否定和超越,并不意味着能够完全否认人的本性规定中所具有的形而上学性质。

从哲学的历史逻辑分析,哲学不过就是人为了获得自我本质,升华自我人性,以理论 形式所表达的那种人对自我本性的意识,也是人的对形而上学性质的悟解。从这个意义 上说,哲学只要存在,它就离不开形而上学,就不能不具有形而上学的性质。而哲学的 形而上学性质只能在对人的本性的把握中,才能得到切近与深刻的理解。从今天对人的 本性的反思和理解来说,就会看到人之为人的那个本性并不是“被给予的”,也就是说 不是前定的,单一的,固定不变的,而是属于人的“自为的”本性。人的“自为”本性 必然体现在人乃是作为一种追求和超越的存在。人生活在有形的自然世界,却时刻向往 着一个“无形”的世界。人总要在自然世界中去蕴注自己的追求,体现自己的超越,表 达自己的意义。因而人就永远不会满足于对人生活的自在的自然界,总要去设法挖掘它 对人可能具有的多方面的价值与意义。这样人总是必然地要超出自然世界的自身限度, 而建构“超验的”形而上学的世界。就人的超越性说,人的本性必然蕴含着形而上学的 致思取向,以求通过“形而上学”的世界表达在超越样态中的属人世界。而历史上“曾 经是”的形而上学,是对人的超越本性的特定表现形态。

哲学在其开端走向形而上学化的理论体系,这在人对自身本性的认识阶段中是不可避 免的。只有经过了“曾经是”的形而上学理论这一阶段,才能揭示并进而充分认识人所 具有的超越本性。历史的“形而上学”体系就是从理论上完成对人本性把握的必要的步 骤。

从人的本性特质看,理解人的真实的特异本性是把握人的本性的形而上学性质的关键 所在。人来自于自然,是从非人生成为人的,然而人的本性又不同于物,超然于物性之 上的。人与物本性上相联通,又有着根本性的区别。这里体现的实质就是对物的超越性 ,这正是属于“人性”的特质。人的生命特质根本不同于动物的本能生命性质,它属于 自主性生命。人作为人已超越了生命的本能,成为自我生命的主宰者。这也就是说,人 的生命两重化了自身,在本能生命之上形成了支配生命的生命,这就是人的本性“超越 ”了物性,人优越于动物的基础和本源。人作为人的一切特质都是由此生发出来的。这 表明,人的生命已经不是单纯性的,而是双重化的、多维性的生命;不是既定的,不变 的生命,而是不断超越,不断提出自身的新的追求的生命。人的本性特质就是,人不是 生来具有人的本性,人的本质是要由人自己去争取、去创造的。人的本性的形而上学性 质也只有在这种“特质”基础上才能得到透彻贯通的说明。人的这种特质表现在人总是 要走出自身的限度,总是要自由地创生着自己的规定,总是要以自己的劳作去改变着外 在世界。这种人的本性的特质就体现为“应当是”、“可能是”的形而上学追求。

从对形而上学规定的把握看,历史上曾经存在的形而上学属于本质前定的哲学,其本 质是以物种思维方式来研究人以及人与世界的相互关系。这种思维方式虽然力求确定人 自身的本性的终极基础,但由于其以知识论的因果决定论思维方式来说明哲学的本质, 尽管在某种程度上以概念的逻辑的方式解释了人的本性规定,但总是将人的本性规定归 属于某一不变的、终极的、前定的因素,这就根本无法把握哲学自身的特有性质与特有 的方法,因此也根本无法了解人的本性的特质。人的本性的实质体现在,人是能够走出 自身,超越自我的存在。人通过自身的活动把自我生命两重化,人就能够走出自身。在 一切存在中,惟有人能够把自己的存在,自己的活动,自己的生活乃至自己的本性变成 自己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人的存在是自我意识到的存在,人的活动是自我与自己的目的 性活动,人的本性是人的生存活动中自我创生的本性。人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总是生活 在“未来”之中,“未来”作为人的理想就是哲学意义上的形而上学。人的“自为”本 性是由人在自己的活动中创生出来的,人必然要对自己进行提问,而且经常思索,筹划 自己“我将会成为什么,我应该成为什么”。这就是人之所以为人,能够成为人的根本 性质所在,也是形而上学之所以成为哲学的内在规定的实质所在。动物没有反思、不需 要哲学,人却不能没有哲学,必须通过哲学不断地去认识自己,反思自己,成就自己。 从这个意义上说,形而上学乃是属于人的本性和本质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内在组成因素。

在这里,形而上学必然体现了人的本性在自我创生中所“构建”的理想。人之所以需 要确立形而上学,在于人总是需要“理想”。人的创生本性在实践活动中总是处在“不 满足”的状态。与人的“不满足”相对立,人总是要设立衡量“不满足”的尺度,提出 与“不满足”相对立的“理想”,寻求对自身活动确立的意义。这就表明,对人而言, 形而上学就意味着超出人自身的现存状况。形而上学与人的本性的内在契合体现在人总 是通过“理想”来实现着自己的创造性生活,总是通过“对外部的现实性要求”,以实 现自身的目的,总是通过人的内在固有的尺度,在活动中以形成自身活动的意义。从这 个意义上说这就是在走出“曾经是”的形而上学之后,形而上学并没有失去其原来的规 定和价值,“应当是”的形而上学的命运正是人自身的发展命运。

收稿日期:2002-10-15

标签:;  ;  ;  ;  ;  

关注我们时代的哲学:当代命运中的形而上学--形而上学与人性_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