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12月期间在我院实施髋部手术老年患者共100例,上述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后,给予疼痛护理、药物治疗联合物理治疗、术后功能锻练护理相应干预。结果:本组100例患者中无 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进行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一种较为全面且科学的预防护理方式,确保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及安全,应该广泛的进行宣传。
【关键词】 老年髋部骨折术;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4-0170-02
DVT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外科症状导致的血栓症状,具体指人受到外部伤害,导致血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阻塞静脉血液流通而导致的症状,老年人髋部骨折及相关手术的实施是导致这一病情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1],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R)是治疗髋损伤和晚期髋关节病变的有效方法[2]。而深静脉血栓是临床上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若不及时治疗易造成生命危险。据文献报道[3],在未采取正确的预防及护理的前提下,因髋部骨折术引发的深静脉血栓症状达到40.0%上下,且其中有2.0%左右还会导致肺栓塞。因此,如何进行早期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并进行有效地护理干预成为临床护理人员关注的重点,2017年2月—12月,针对10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采用利伐沙班联合关节功能训练器(customer project manager,CPM)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科2017年2月—12月共收治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00例,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65~85岁,平均(69.05±10.71)岁;疾病类型:股骨颈骨折56例,股骨头坏死28例,髋关节发育不良6例,原发性骨性关节炎10例。行股骨头置换术4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54例。
1.2 诊断标准
(1)深静脉造影是诊断DVT的“金标准”,但由于它是创伤性检查,临床应用受到限制。(2)根据DVT的临床表现:患患四肢肿胀、疼痛、皮肤紫绀或发白、皮温升高[4]。
2.护理干预
2.1 疼痛护理
疼痛直接关乎患者的情绪,影响术后功能锻炼的开展,采用非甾体类镇痛,可促使患者有效的功能锻练,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速度,预防血栓形成[5-6]。疼痛护理对预防术后DVT至关重要,护理人员关注患者的疼痛性质,及早发现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
2.2 药物治疗联合物理治疗
利伐沙班是全球第一个口服Xa因子抑制剂,其生物利用度高,终末半衰期长,一种高选择性、直接抑制凝血因子Xa,同时具备口服给药、高效、安全、抗凝治疗作用窗口,通过中断凝血过程,有效抑制凝血酶的产生,防止形成血栓。利伐沙班(拜瑞妥)术后6h第1次使用,口服10mg;以后每天口服10mg直至术后1个月为止。同时采用CPM物理治疗,防止制动引起的关节挛缩,促进关节软骨、韧带和肌腱的修复,改善局部血液、淋巴循环,促进肿胀,使肢体功能的恢复[7]。在术后24h开始采用物理疗法,每天2~4次,但保证每天总的使用时间不低于4h。所有患者无论是否已能下床活动,均使用CPM机至术后2~3周。王月[8]等报道术后利伐沙班联合间歇冲气加压装置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DVT发生较单纯应用利伐沙班效果最好。本研究中所有手术术后均采用利伐沙班联合关节功能训练器(CPM)措施规范操作,避免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2.3 功能锻炼
手术后早期功能的锻炼可以促进深静脉血液回流,改善局部组织代谢,减少血液淤滞,降低下肢DVT的发生率[9-11]。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指导家属进行小腿三头肌、腓肠肌的向心性按摩。持续被动活动(CPM)机与联合药物治疗能有效预防DVT。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是由于静脉血流滞缓、血液高凝状态与静脉壁损伤是公认的三大成因[12],当上述三种情况发生时可导致DVT的产生。同时,DVT的发生还与手术时间呈一种正比的分布且如果手术时长超过4小时,其深静脉血栓的病发率会呈现大幅度增加趋势,[13]且手术期间造成的一些静脉壁损伤现象及手术过程中造成一些大量出血现象都可能成为DVT病症的诱发因素。临床研究[14]显示,利伐沙班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效果显著。利用机械性原理促使下肢静脉血流加速,避免血液滞留,降低术后下肢DVT发生率。物理治疗预防措施关节功能训练器(customer project manager,CPM),国外最新研究表明[15-16]:髋部手术单纯使用机械预防DVT,其发生率从8.7%降至7.2%;机械预防联合其他药物预防可使DVT发生率从9.7%降至0.9%,有力的证明了联合应用药物及机械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DVT。本研究显示,接受调查100例患者调查中采用上述方法治疗后术后未发生诊断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为下肢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则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预防DVT的发生应定期加强护理人员对DVT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考核,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地干预措施避免DVT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护理人员不断的探索经验,提高服务理念,总结经验,掌握新的领域,更好的服务于临床,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刘青春.中药外敷配合静脉泵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0):96.
[2]陈小霞,曾晓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09,8(3):29.
[3]陈丽霞.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的护理13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5,8(21):21.
[4]南登崑,郭正成主译.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M].西安:国际图书出版公司,2004.1525.
[5]李菊仙,高伟仙,沈霞勤.超前镇痛结合康复护理对预防骨科下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评估[J].护理与康复,2015,14(10):948-950.
[6]陶初华.超前镇痛对干预下肢骨科手术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6):934-938.
[7] PostelJM,ThoumieP,MissaouiB,etal.Continuous passivemotion compared with intermitten tmobilization after to talkneear throplasty.Elaboration of French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J].AnnReaDapt MedPhys,2007,50(4):244-257.
[8]黄红健.下肢静脉栓塞的预防和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6,17(5):399-401.
[9]曾容.早期功能锻炼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8):55-56.
[10]万冬花,张国妹,刘小华.早期功能锻炼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4):107-110.
[11]陈海霞,杜杏利,张菁.早期功能锻炼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国康复,2006,21(4):261.
[12]李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2006,27(1):35-36.
[13]李进.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4):521-522.
[14]王月,王铁铸,吕志伟,等.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28):137-138.
[15] Kakkos SK,Warwick D,Nicolaides AN,et al. Combined(mechanicaland pharmacological) modaliti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in joint replacement surgery [J].J Bone Joint Surg(Br),2012,94(6):729-734.
[16] Kakkos SK,Caprini JA,Geroulakos G,et al.Can combined (mechan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modalities prevent fatal VTE[J].Int Angiol,2011,30(2):115-122.
论文作者:曹霆蔚,金丽萍(通讯作者),陈鸣明,刘艳红,张姬,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8
标签:术后论文; 静脉论文; 下肢论文; 关节论文; 患者论文; 血栓形成论文; 功能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