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室外供热管网设计要点概述论文_张慧敏

住宅小区室外供热管网设计要点概述论文_张慧敏

摘要: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促进建设工程项目的增多。在全国都在搞基建的大潮中,基建的重要性已经体现的越来越明显。基建从大到小都该具有一定的规划性和合理性。城市住宅小区供热管网作为城市基建的一部分,同样应该具备技术安全可靠合理、经济适用的特点,服务于广大小区民众。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应该不断完善小区室外供热管网的整体研究开发,做到因地适宜,一切出发于小区居民,促进城市住宅小区室外供热管网设计的不断发展完善。本文就住宅小区室外供热管网设计要点展开探讨。

关键词:供热管网;住宅小区;室外;设计要点

引言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也在不断增加,同时集中式的新兴住宅建筑也在逐渐增多。通常在北方地区,冬季室外的温度相对较低,暖气供热问题是是相关专家学者尤为关注的问题。在室外集中供热的一些区域,要注重供热网络的布局和设计,因为其关乎着居民的生活。在室外供热管网列表设计中,大部分是由锅炉房提供所需要的高温热水,通过提供加热转移给网管,使其传送给别的小区进行热交换,然后热水温度从管道中输送到每个需要使用的小区家中。整套供热网关的控制系统非常复杂,需要不断地进行计算和设计,才能确保供热效果的正常化和可靠性。

1重点关注室内供热管道的实际热负荷与管径

1.1室外供热管道的热负荷量确定

城市住宅小区的供热面积与小区实际面积存在直接关联,小区换热站与外部供暖系统相连接的供热管道首先要考量小区的热负荷情况,设计人员必须要依据此项数据展开管道设计。首先设计者要对建筑物的暖通施工资料对实际热负荷进行初步判断,同时围绕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展开详细设计,对于相关资料不够完善的住宅小区,设计者可以在对小区进行实际测量后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同时综合考量小区的建筑用料、建筑位置、建筑综合情况,通常我们所采用的设计公式为Q=q×A,其中,Q为供暖热负荷;q为单位面积的供热量;A为总供暖面积。另外供热管道的设计要考虑其是主线或支线,而不同供热管线之间的连接方式也会对最终的热负荷量产生影响,这些都应该成为考量的重点。

1.2管径的确认

在计算管径的时候,这一点需要技术人员反复地进行确认,其中供水回水的管径一般是按照管内热媒流量以及管道本身的比摩阻进行计算与确认的,主线的比摩阻一般会在30Pa/m~70Pa/m的范围内进行选择。一些距离热源较近的用户,支干线、支管的长度等可以根据管网的实际布置有所延长,或者是支线比摩阻在保证小于300kPa/m、管内的水流速度小于最大流速的基础上,缩小管径。通过计算管道内部的热媒流量并且依据比摩阻、管内流速等数据可以查阅热水管道水利数值计算表,进而确定管径。

2管网整体布置确定

居民小区供热系统管网整体布局的设计,是管网设计中的一项要点。合理的设计,能有效的提高管网的供热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首先我们应该综合小区的基本环境,做到供热管网整个位置布置的把控,好的设计有利于管网系统的检修、泄水、排气等。其次,小区的各个团组的供热管网面积应该尽量做到相平衡,支线管道的长短设计避免差异过大的情况,这些设计有利于整个供热系统的水力平衡,达到供热稳定的目的。最后,供热管网设计应该做好前期规划,避免管道相互交叉的现象,有利于管网后期的检查维修工程。管网在具名小区内的布置,一般分为两种形状,这两种情况可以适应大多数小区的整体布控要求。

2.1枝状式供热管网布置

目前大部分小区的室外供热管网设计都采用了枝状设计方式,热源从换热站经过管网到达用户家中,供暖水管和回暖水管能够保持平行辐射,在枝干末端因为用户数量逐渐减少,供热管道的管径也可逐渐缩小,同时供回水的水压差也将逐渐降至最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北京某小区的供暖总面积为145303.3m2,这个小区的室外供热管网就是采取了枝状式供暖布置,根据小区内楼宇的布置情况分为四个供暖团,各个团的供暖面积基本相同,进入小区的热流会平均分配至不同供暖区域,检修井布置在主干线与支干线的交汇位置,一旦某个支线发生问题需要进行检修,其他支线同样可以继续维持供暖服务,将因此而对居民产生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2.2环状布置

采用整体循环回路的布置方式,形成一个整体的供热管网循环。这种布置方式的优势在于供热的平衡点的调整,可以迅速的调整整个供热系统的水力平衡。环状供热系统还是供热能力的一种提升,只需加切断阀门就可以使原有的供热能力提升一倍,这是环状管网供热特性所决定的。

3室外管道需结合实际进行敷设

一般来讲,小区的室外供热管道基本上会采用地下敷设的方式,地下敷设也分为两种:地沟敷设与直埋敷设。地沟敷设分成通行地沟、半通行地沟、无法通行地沟。当地下的管道非常的多的时候会考虑通行地沟,但是目前我国的室外小区管网敷设大都采用的就是半通行、无法通行与直埋敷设3种。

3.1半通行敷设

当地下管道数量较多时采用这种敷设方式有助于减少维修难度,使得整个检修工作能够更好地完成,通常情况下地沟的净高约为1m,管道沿着壁沟从上向下依次排列。而最上层管道距离沟顶部的距离控制在20cm左右,这些距离和宽度等数值都是半通行敷设方式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的要点。

3.2不通行敷设

当使用较少的管道,管径数值较小的时候,采用的就是不通行的管沟敷设方式,这种方式的管沟断面,其尺寸需结合实际依照布置而定,且满足施工的具体安装要求,但是管沟的宽度一般会小于1.5m。管道、保温层等到管沟内部的距离要保持在100mm~150mm之间,到沟顶保持50mm~100mm的距离。管沟结构要严不透水,而且盖版横向坡度要保持在0.3左右,这样可以方便排除地沟内部的积水。

3.3直埋敷设

直埋敷设方式能够有效缩短工程施工的工期,这种方式的施工工期较短、工程难度系数低,施工人员只要按照设计图纸开展测量、挖沟、埋线等操作就可以完成施工工作。设计者要重点关注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避免管道在敷设后出现受力不均的情况,同时要对焊接位置的选择保持重点关注,注意二次保温设计,避免管网因为相关原因出现热量流失情况。

4室外管网维持水力平衡

室外供热管网的中心就是水力平衡,在设计的初期要考虑管网的各个支干线之间的水力平衡,因为这样可以降低能耗与供热成本。对各个支线与主线之间的不平衡率进行计算,当数值大于15%的时候,需要运行水力平衡阀,继而消除掉支线内部的剩余压头,这样就可以让管网达到水力平衡的效果。

5管网设计安装与市政标准的匹配

直埋管道通常情况下会选择保温管作为主要热源运输管材,其内部为焊接钢管或无缝钢管,而钢管长度过长也会导致一定的热损失,因此要对热补偿保持足够重视,确保长距离输送也能够保持较好的状态。同时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市政工程的实际情况,避免对地面建筑产生影响,同时也要注意放气、排水、试压等重要环节,避免管道出现泄漏等情况,同时确保管道能够定期冲洗,更好地将室外供热管网与市政工程联系起来,满足市政标准的要求。

结语

在整个小区居民供热系统中,室外供热管网的设计是其中最大也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在小区居民室外供热管网的设计制造的整个环节中,设计者应该综合整个地区的环境、小区的地形、环境等所有的因素,坚持从小区居民的供热体验着手,设计建造出完全符合小区居民安全舒适供热需求的居民小区室外供热管网。同时也希望本文章对住宅小区室外供热管网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吉平.住宅小区室外供热管网设计要点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5(11):55-57.

[2]龚峰.浅谈住宅小区室外供热管网设计要点[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4):118-119.

论文作者:张慧敏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8

标签:;  ;  ;  ;  ;  ;  ;  ;  

住宅小区室外供热管网设计要点概述论文_张慧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