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英 包艳 胡蕾 刘宝玲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 目的:探讨免疫吸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我科室收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过程中出现并发症进行分析,通过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使并发症得到有效的处置。方法:患者在接受规范的免疫吸附治疗过程中、治疗结束后及拔除血液透析管路后72小时出现的并发症共11例进行分析和有效干预。结果:通过科室医护人员的认真分析,干预措施得当,上述11例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均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未给患者、家属、科室和医院造成不良的影响和负担。结论:通过免疫吸附治疗前加强医患沟通,取得患者的配合,同时严密观察病情,正确进行管路维护等全面规范的护理和指导,免疫吸附治疗是一项有效的、安全的治疗方法,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 免疫吸附疗法;自身免疫性疾病;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4-0116-02
免疫吸附(IA)是一种特异性的血液净化技术,它是利用高度特异性的抗原、抗体或有特定物理化学亲和力的物质(配基)结合在吸附材料(载体)上制成具有特异性吸附功能的吸附柱,选择性或特异性清除患者血液中内源性致病因子,从而达到净化血液,缓解疾病的目的。它还可与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能更好地控制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动期对组织器官的损害,使患者安全度过危险期[1]。自2015年3月~2015年6月我科采用免疫吸附治疗方法对29例系统性红斑患者进行治疗。在严格而规范操作前提下,患者在接受免疫吸附治疗过程中、治疗结束后及拔除血液透析管路后72小时出现的并发症共11例。其中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穿刺点的出血5例;过敏反应4例;管路堵塞2例。通过科室医护人员的认真分析,干预措施及时得当,上述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均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未给患者、家属、科室和医院造成不良的影响和负担。具体方法如下:
1.出血倾向
本组治疗中出现该现象的有5例,占总人数的17.24%。
1.1在治疗前检验血常规、凝血时间,准确掌握患者的机体情况。
1.2吸附过程中护理人员始终守护床边,密切关注患者表情变化,密切注意检测生命体征,每30min监测血压1次,有条件时施以持续心电监护,应严密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并备齐抢救用物。
1.3患者肝素用量过大、出现出血倾向或已经出血,立即静脉注射鱼精蛋白来中和患者体内肝素,形成稳定的盐而使肝素失去抗凝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治疗结束24小时后拔除血透管路后患者的动静脉针眼以无菌纱布及盐袋加压止血;嘱患者安静卧床休息6-8小时,同时减少置管肢体的活动度;严密观察置管局部敷料情况防止置管处出血。
2.过敏反应
有部分患者对免疫吸附柱中的碳化树脂或小牛胸腺DNA中的成分过敏,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寒战、胸闷、心悸等不适。我科有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上诉过敏表现,占总人数的6.8%。
2.1若患者出现上述不适症状,可以立即给予吸氧,静脉推注地塞米松针5mg,患者通常会好转。
2.2为了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我们在上机前先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若无过敏史者,在上机前10分钟常规给予地塞米松针5-10mg静脉注射抗过敏,效果甚佳[2]。
3.管路堵塞
3.1 吸附治疗前要对血路管路进行规范的预冲,如果预冲不充分,血管通路未得到肝素化会导致凝血。因此,要按照免疫吸附柱说明书中预冲要求严格规范执行。
3.2如果预冲管路速度过快,将会产生微小气泡,从而降低吸附柱的吸附能力,也会提高凝血危险。为防止气泡干扰, 在连接动静脉管路前,用 0.9%氯化钠注射液预冲满管路再连接吸附柱,以防空气再进入吸附柱,保证治疗顺利进行[2]。
3.3防止因引血不足而血流过慢导致凝血,在治疗前检查血常规、凝血时间,吸附过程应严密观察引血情况,治疗开始后血流量应可逐渐增加到 180~200 ml/min 注意监测静脉压力变化,如果静脉压力增高提示有凝血现象[3]。
3.4每日做到更换切口敷料,并做好抗凝处理。穿刺针有梗阻,须换新针重新穿刺,避免凝块进入体内[4]。
综上所述,在为患者行免疫吸附治疗前,加强医患沟通,让患者准确理解该治疗的作用和意义、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理解和配合[5]。接受免疫吸附治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规范操作,治疗结束后和拔除血液透析管路后72小时期间,严密观察病情,正确进行管路维护及正确指导患者参与自我护理,从而对免疫吸附治疗方法有正确的认识,减少因知识缺乏引起的焦虑和恐慌,降低并发症发生,而且免疫吸附所致的并发症均为可预防和可控制的。故,免疫吸附治疗是一项有效的、安全的治疗方法,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及时缓解病情和减少疾病复发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龚存勇,王莉,刘代玉.免疫吸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体[J].医学信息.2014(1).
[2]陈佩玲,谢伦芳,王维利等.免疫吸附柱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其应对[J].安徽医药.2012(7).
[3]肖琼,姜南.免疫吸附疗法的操作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8667年77月第5"卷第77期.
[4]陈佩玲,谢伦芳.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床边DNA免疫吸附治疗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
[5]孙娟,马玲,汪吉平等.DNA免疫吸附治疗特殊情况系统性红斑狼疮 1S 例护理体会[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5).
论文作者:陈华英,包艳,胡蕾,刘宝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1
标签:患者论文; 免疫论文; 管路论文; 并发症论文; 过程中论文; 肝素论文; 治疗方法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