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江区人民医院ICU 四川成都 610300
【摘 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ICU病房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时间分为观察组(2015年1月~12月)与对照组(2014年1月~12月)各45例,予以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则进行常规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几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干预具有积极意义,可有效降低此病的发病率并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因此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综合护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应用效果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对临床机械通气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一类疾病,因此需要引起医护人员广泛重视。本文旨在探讨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现具体汇报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选择我院ICU病房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治疗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中包括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分布为36~75岁,平均为(48.31±1.70)岁,原发病类型包括:中毒6例,休克7例,多发伤8例,颅脑外伤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例,急性呼吸道窘迫综合征9例,病程分布为2~24个月,平均(11.54±0.76)个月;对照组中包括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分布为35~76岁,平均为(47.26±1.58)岁,原发病类型包括:中毒5例,休克8例,多发伤7例,颅脑外伤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8例,急性呼吸道窘迫综合征8例,病程分布为1~23个月,平均(12.48±0.69)个月。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对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观察组:本组患者予以综合护理方法,在预防及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方面具体操作如下:(1)环境管理。对病房进行定期消毒,每月定时进行空气及物体表面细菌监测;各种治疗及护理严格遵循无菌原则;严格建立监护室的家属探视制度;监护室工作人员进出监护室需要更换工作服;避免患者的交叉感染。(2)呼吸机管道管理。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机冷凝水及管道是细菌主要寄居的场所,对机械通气患者需要统一使用一次性呼吸机管道,常规为每周更换一次,在临床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必要时(管道出现分泌物及血液)增加更换次数。呼吸机湿化器的残余液体需要每日倒掉并进行必要的清洁工作。(3)气道管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当肺部听到痰鸣音或翻身叩背时需要对患者及时吸痰;为防止痰痂的形成,对患者气道进行湿化处理,常遵医嘱给予患者应用0.9%氯化钠溶液,必要时加入抗生素或祛痰剂;增加机械通气患者的翻身叩背次数,可每两小时翻身一次;对气道进行湿化处理,减少冷凝水在管道的残留[1]。(4)口咽部管理。进入研究的患者多病情危重,而口咽部的常驻菌是VAP发生的主要因素,因此对于机械通气患者的口腔分泌物需要进行及时处理,应用硼酸液及0.9%氯化钠溶液进行早晚口腔护理,操作过程中要避免患者口腔分泌物或漱口液误吸入呼吸道。(5)营养支持。在临床机械通气的患者往往身体较虚弱,需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营养支持:肠外营养经中心静脉途径进行TPN液输入,但注意中心静脉管理,避免与其他药物共同输入;肠内营养通过鼻导管将营养物质注入患者胃内。(6)脱机试验。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待基本病情好转或各项检查指标趋于正常时应尽快对患者进行脱机试验,以最大程度减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及医疗费用,但避免过早撤机以减少患者的再插管率及病死率。(7)心理护理。ICU部分患者是存在意识的,因此机械通气会增加其焦虑、烦躁及恐惧感,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相关治疗的讲解与安抚,以温和的语言取得患者信任,增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2]。
1.2.2对照组:给予本组患者机械通气的常规护理。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其中护理满意度分为三个标准,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3]。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系统性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进行分析,应用卡方检验进行计数资料分析。当统计结果显示 P<0.05 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VAP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45例患者中有5例发生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因此VAP的发生率为11.11%,对照组的45例患者则有16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为35.56%,两组患者的VAP发生率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中44例患者对临床护理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满意度为%,对照组则有31例患者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满意度为%,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详细情况见表2。
3讨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临床机械通气患者最为常见且危害最严重的并发症,属于一种医院获得性感染,主要发生于患者机械通气48h后或原有肺部感染的应用呼吸机患者,VAP的发生率、病死率及治疗费用均较高,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主要由于细菌经气道的定植与误吸,气管插管等操作加剧了细菌定植的机会,口腔分泌物在气管插管的聚集也增加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加之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时无菌操作的忽视,呼吸机的不按时消毒、清理,上述原因均有可能导致临床VAP的发生。
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应用效果,通过对45例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包括7项重点干预措施在内的综合护理,得出结果综合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呼吸及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辅以心理护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研究对象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因此可以在ICU病房机械通气患者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明榕,成守珍,张妙音等.集束化综合护理方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1):12-14.
[2]付田英.综合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中外健康文摘,2013,(19):363-364.
[3]杨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综合护理[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1,32(4):290-292.
[4]仇宁.综合护理监查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和诊断[J].淮海医药,2015,(2):191-192,193.
论文作者:杜继玲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患者论文; 呼吸机论文; 性肺炎论文; 机械论文; 满意度论文; 发生率论文; 对照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