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环境下博物馆藏品的管理保护及利用论文_罗国雄

新时期环境下博物馆藏品的管理保护及利用论文_罗国雄

惠州市博物馆 广东 惠州 516000

摘 要:藏品属于博物馆立足的根本要素,对文物藏品的管理保护是博物馆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日常工作之一。因此,加强博物馆藏品的管理保护及利用,有利于有效地发挥藏品的作用,实现藏品的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文章重点对新时期环境下博物馆藏品的管理保护及利用进行了阐述,为博物馆藏品的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博物馆;藏品;管理保护;利用

前 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博物馆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文物藏品的定义日益丰富,文物藏品的保管方式也多样化起来,同时,也影响了文物藏品的利用价值。在新时期环境下,加强博物馆藏品的管理工作,准确了解把握博物馆藏品在博物馆工作中的优势与不足,能够收集、利用、管理和保护藏品,确保藏品的安全,能够将藏品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以陈列的方式展示给观众,给人以美的精神享受,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充分发挥藏品应有的价值与作用。

1新时期环境下博物馆藏品的管理保护

1.1建立科学合理的博物馆藏品管理制度

1.1.1健全规章制度,实行科学管理

博物馆藏品管理是博物馆管理工作的基础活动,是博物馆立足的前提和根本。因此,做好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要建立和完善博物馆藏品的相关管理制度体系。《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保管工作要做到制度健全、账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鲜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要实现藏品的科学化管理,就必须要加强对藏品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首先,加强并完善文物保管的基础工作,在实践中寻求文物保管的方法。藏品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接收、鉴定、登账、分类、编目、定级、建档、入库、排架、提用、注销和统计。每一个藏品管理者都要严格按照这些规定进行藏品的管理。藏品管理的目的:一是保护藏品的安全,防止丢失、损坏;二是方便研究、利用,使藏品的内涵价值转化为社会价值。一个是博物馆的藏品少者几千件,多着几十万件、几百万件,如果没有一套科学的管理办法,就不能便捷地提供利用,也无法保证藏品的安全。其次,做好藏品登记和文物建档工作。藏品登记和文物建档是妥善保管和科学管理的关键,是检查藏品数量和质量的根据,也是国家文化财产保管的法律依据。不同质地的藏品,所要求的保存条件不同,只有科学分类才能便于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保护。

藏品入库后,保管员要进行藏品排架分类,排架后每件藏品都在库房中有了固定位置。因此,我们要求每个保管藏品的人员按此制订库房内藏品的方位卡,标明藏品在库房内的具体位置。藏品的方位卡和排架目录,有藏品的保管员编制、使用,并在库房内保管。文物安全是每个博物馆工作的重中之重,我馆通过不定期的检查和新来人员的文物移交过程,以抽查或全库文物清点的方式检查馆藏文物的数量、现状等情况。防止发生藏品丢失、损坏的现象。同时,经常组织藏品保管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消防演练,以达到妥善保管藏品的目的。

1.1.2积极借鉴现代化的管理经验

在新时期环境下,要积极借鉴现代化的管理经验,运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把藏品管理和保护作为一种“产品”进行严格监控,逐渐形成文件化、程序化、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在博物馆的管理目标中,首先是“保护为主,确保安全”,即加强文物文体的保护,将馆藏文物保管工作上升为博物馆工作的重中之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博物馆保管工作的有序进行,在现有的文物保管方式、方法的基础上,制定藏品相应的记录表格,如《藏品人库凭证》、《藏品出库凭证》、《藏品方位卡》、《藏品档案册》、《藏品修复记录》等,并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填写,保证文物安全和完好。

1.1.3发挥藏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作用

藏品信息化是博物馆保管工作的一个必然趋势。要充分发挥藏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作用,利用电子设备科学地管理藏品。尤其是要借助这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来摸索自己的“家庭”,利用馆藏文物信息管理系统来建立健全馆藏文物台帐 。“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是由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共同主导,以摸清馆藏文物“家底”、提高文物管理水平为基本目标,以调查馆藏珍贵文物资源、采集文物基础为基本形式,以数字化的影像采集技术,数据存储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本手段的文化遗产领域的数字化基础工程。利用国家文物局开发的藏馆文物信息管理系统,形成了一套能够服务于各类博物馆文物信息采集、数据综合管理及应用的馆藏文物管理软件体系,让文博机构的文物保管工作走上信息时代。文物调查项目积累的数据成果,在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中的得到了多方面的应用。调查为每一件文物建立了电子档案,在统计、查询、研究时省去了查阅纸质档案等繁重的工作,减少了由于搬动实物可能带来的文物损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藏品影像资料的采集是博物馆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现在,各博物馆普遍缺乏影像资料采集工作的规范化意识。 文物在考古发掘整理后将移交文物的收藏保管部门, 在为藏品登记造册的同时,就应该进行文物影像等信息采集工作,逐步完善文物信息数据库,为今后文物的使用创造便捷的条件,减少今后的重复劳动和搬运文物的风险。同时,博物馆的藏品影像资源是一笔重要财富。虽然在数据采集的过程中人力、物力投入很大,但是从长远的眼光看,由于数字技术在资源数据保存、复制和传播方面的便利性,使得图片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1.2合理利用现有条件进行藏品保护

1.2.1创造有利于藏品保存的环境

文物藏品维护的质量取决于其材料质地,更取决于它所处的环境,环境因素会影响藏品的寿命。文物保护技术有治和防两个方面,对已损文物进行修复和采取抢救性的技术措施是当务之急,但长期的工作任务是预防,即创造好的保存环境,尽可能使藏品不再发生自然损坏。为此,博物馆的环境应有利于藏品的保存,在库房收藏、陈列展览、鉴赏研究、养护修复等各个环节里,都要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条件,使文物处于适宜的环境中。影响文物保存质量的环境因素主要有环境气候、空气污染、光线辐射、昆虫危害、微生物繁殖等。文物的损坏并非是某一种因素单独起作用,常常是几种因素相互关联,彼此影响。

1.2.2科学实施文物修复保护

在做好文物藏品预防性保护的同时,按照目前国内文物藏品保护方式及博物馆的实际情况,也需要定期对文物藏品进行修复和保养,以延长文物藏品的保存时间,使之便于研究和展示利用。文物藏品修复保护工作古已有之,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其传统的主流修复方法一直是靠手工操作,凭经验修复。随着时代的进步,逐步提升的中国修复保护基础研 究不断与国际接轨。文物藏品保护理念、修复手段已经从经验走向科学,从传统技艺上升到理论和科学的层面。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技术,科学的修复原则和方法已成为保护文物藏品和利用藏品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文物藏品修复档案的建立是修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最能体现出对文物藏品保护的高度责任感。过去,我们一直不太重视修复档案的建立,以致于很多修复行业的修复措施、修复材料以及修复部分等相关信息事后几乎无从查考,无法为后面的修复提供可靠的史料依据。而国外一般的图书馆、博物馆都保留有几十年前的修复档案,像英、法等国家的修复档案更是有多年历史。经过修复后又破损的文物藏品,再修复时往往就能依据过去的修复档案找到适用的材料,同时也保存了古老的修复工艺。

2 博物馆藏品的有效利用

博物馆在进行文物展示过程中,难以满足参观人民群众的需要,在进行专业研究人员的研究过程中,又难以让研究人员可以更加便捷和利用博物馆的藏品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对馆藏品来说,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是利用的最高标准,但当前博物馆藏品在利用的过程中存在检索系统还不完善的现象,此外,在对外展示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展示物不全,物品种类繁多以至于展示厅无法陈列的现象,更甚者有的博物馆只是将普通的展品进行展示,并没有将具有历史文物价值的贵重藏品进行展示,使得部分博物馆馆藏品的利用效率得不到提高,这些不足现象的存在对博物馆馆藏品的利用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在馆藏品的管理过程中,需要馆藏人员不断提高自己的自身专业水平,不断解放自己的思想,更新自己对于馆藏品的管理的观念。与此同时,博物馆馆藏品要求馆藏人员在对馆藏品进行利用时,要能够对现今的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水平有一定的掌握,要能够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完成博物馆馆藏品的信息资源,方便在利用过程中对藏品进行提取,同时缩短藏品寻找时间与在收放时所需要耗费的精力,在保证馆藏品安全的前提下定期开展博物馆藏品展示,同时提高博物馆馆藏品的使用效率,全面增长馆藏品的利用效率,在保护文物的同时发挥文物的历史价值,全面推动社会的进步繁荣。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博物馆作为我国社会公共文化事业的构成元素之一,不仅能为人们提供参观文物的机会,博物馆中的收藏品更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博物馆藏品的相关管理制度体系,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实现藏品的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力求在保护文物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发挥历史文物的历史作用,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追求,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怀日.试谈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规范化[J].大众文艺,2012,(26):213

[2] 王健. 谈博物馆藏品的管理、保护与利用[J] . 中国民族博览,2016,01:2-3.

[3] 张静.浅谈如何做好博物馆文物藏品档案工作[J].档案天地,2013(4):77-78.

论文作者:罗国雄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1

标签:;  ;  ;  ;  ;  ;  ;  ;  

新时期环境下博物馆藏品的管理保护及利用论文_罗国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