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远程教育论文,我国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远程教育以现代化教育手段和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形式传播知识、培养人才,具有投资少、覆盖面广、效率高等优势,日益成为教育大众化、民主化、终身化的一种极好的教育形式和有效途径。在未来的教育中,远程教育将占据重要地位。
我国远程教育的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形成多规格、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
立足现实,预测未来,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那么,21世纪的我国远程教育发展究竟是何种趋势?根据时代发展需求和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目标,21世纪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全方位开放,实现开放化
开放性是远程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坚持开放,扩大办学开放程度,是加速提高我国国民素质的重要措施,也是远程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运用宏观调控和评估监督等手段,指导电大通过目前的“注册视听生”试点,取得经验,从学历层次、专业范围和招生规模上,逐步推广免试上学,扩大开放办学的程度,同时积极推进远程教育与社区教育的紧密结合,优化配置社区教育资源,健全地(市)、区、县一级远程教育资源和学习中心,并延伸到街道(乡镇)、企业、学校、家庭,形成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社区教育为载体的全方位开放的远程教育网络,使广大求学者真正实现“学者有其校”,使教育民主化、终身化的崇高理想伴随远程教育的现代化而逐步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现实。
二、以网络传播为主导,实现网络化
随着信息社会的逐步到来,世界每一个角落都以功能强大的信息网联系起来。未来21世纪的远程教育也将形成以网络传播为主导向多元化发展的格局。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因特网应用日益广泛,运用信息高速公路进行远程教学日益普及。我国普通高校在1986年就开始建立“中国教育和科研网”(GERNET)示范工程,目前有一百多所高校入网,“GERNET”已开始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基础设施。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英等国早已应用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远程教学,目前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交互式学习已成为国外远程学习的主要方式。我国上海电大也开始进行交互式教学尝试。现在中央电大已开始联网,许多省级电大也开始建立校园网。随着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日益普及,使我国在21世纪建立全国远程教育网络将成为现实。以中央电大为龙头,各省电大及分校联接“GERNET”网,建立“全国电大远程教育网络”在新的世纪将全面启动。
三、培养人才的多层次,实现层次化
我国远程教育在学历教育方面培养的人才层次主要是中专、大专、本科。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21世纪对人才需求的层次更高。随着远程教育各方面的不断改善,尤其是新的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远程教育可为国家培养更多层次的人才,今后发展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将成为必然趋势。目前,许多国外远程教育已开始培养本科学位和包括MBA 等硕士研究生学位学生。新的世纪我国远程教育培养的人才有着多层次不断提高的趋势。岗位培训与继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世纪将得到进一步发展。远程教育培养人才的多层次性,也是适合社会发展目标的多元化。随着国际竞争加剧,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对知识更新的要求更为迫切,对岗位培训(如下岗职工与干部、转岗人员)与继续教育的需求也将增加。
四、培养复合型人才,实现综合化
所谓远程教育的综合化,主要是指今后培养出来的人才应是掌握综合知识和综合技能的人。所以在施行时必须向学生进行综合知识和综合技能的综合化教育。
现代科学正在由高度分化走向高度综合化和整体化,这时仅有某一门专业知识,而没有雄厚的基础,或没有广博精深的复合型知识,已适应不了时代的需要。合理的知识结构应该是“博”与“精”、“广”与“专”的结合,培养综合能力。
由于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深化,人们对研究的对象需要进行各方面的观察和概括,这就需要打破学科界限,要求现代化科学技术在高度分化基础上进行高度的综合。科学技术的综合化、整体化的主要体现,是各个学科间的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科技发展的这种动向,对人才类型的需求也发生变化。科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不仅在数量上发展到2400多门,而且形成了三代交叉科学。第一代交叉学科是指两门成熟的学科之间产生的边缘型科学;第二代交叉学科是指运用多学科的信息、方法和理论去进行研究的综合型科学;第三代交叉学科则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互相交叉而形成的汇流型科学。这三代交叉学科的出现,也要求教育事业,尤其是远程教育事业作出相对应的决策,加大综合化教育力度。因此,今后的远程教育应面向未来,进行“通才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科技和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实现国际化
现代人类已生活在一个日益加深相互依存关系的国际社会中,随着科技、学术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国际市场的形成,教育的国界将逐渐淡化。为了培养人才,进一步加强教育的合作,国际间合作显得尤为重要。面对国际化时代,远程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共同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和重要。我国的远程教育应主动把握这一发展趋势,发展与完善远程教育体系,培养国际型人才,提高教育质量。
六、发挥学生主体性,实现自主化
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将给学习者以极大的自由度,只有个性化、自主式的教育形式才能塑造出面向知识社会的“信息新人类”。
远程教育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开放的,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保证学生在每个学期选择什么课程、按照什么进度进行学习的“自主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以及爱好,选择自学、面授或函授的学习方式,自己选择学习场地。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的远程教育机构已把学习基地转移到以分散的家庭为主。远程教育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权,这几乎是世界所有远程教育组织的共同做法。学生对学习方式的自主性也是与现代教育思想——尊重学生主体性相对应的。
七、加强同普通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合作化
普通高校是国家信息、知识、科技、思想和人才最密集的基地和中心,有着独特的优势,但也有两大缺陷:一是培养人数十分有限,教育成本较高;二是高智商的教师力量未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而从事远程教育的大学如广播电视大学则没有形成自己理想的教师队伍。在过去,电大总是千方百计地通过调入“壮大”师资队伍,力图向普通大学看齐。实践证明,这种封闭式的小而全的做法不仅短时间内难以奏效,而且很难达到理想效果。解决上述矛盾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利用人才优势和技术,把潜在的优秀的教学能量释放出来。这就是说要同时发挥广播电视大学全国教学系统网络实体的优势和普通高校专业教学、人才和资源的优势,实现两种教育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同时,两者合作也可避免重复建设,缓解资金紧张的困难,而不是一种机构的简单再调整。实现合作,将有助于远程教育与普通高校创造出一个在新形势下和高水平上的优势互补的“双赢”局面,而不会互相拆台。
八、与终身教育相结合,实现生活化
教育生活化的含义,一是说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接受教育;二是说教育已构成人的生活的必需组成部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科技迅猛发展,知识信息急剧膨胀,也将是未来社会的特征。在此形势下,人们在学校教育所学的知识尤如杯水车薪,远不能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教育的目标将不再是通过延长学制适应社会,而是通过终身教育,把婴儿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老人教育结合起来,形成“从摇篮到坟墓”的连续的终身的教育形式,把学校、家庭和社会结合起来,形成全方位的教育环境。在这种终身教育下,教育不再被视为生活的准备,生活即是学习,学习是为人们所必需。但并非总要受教于他人,学习将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在未来的社会中,学会学习成为生存的必要条件。为了真正生活在社会当中,必须不断充实自我,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所容纳。这种终身教育对远程教育的发展将起到促进和催化作用。而且远程教育是适应教育生活化的便捷渠道,也是改进社会生活的最佳工具。也就是说,要完成人们一生不断接受教育和训练的只有远程教育这种形式。因为它在教育媒体的多元化、传播知识的开放化、教育功能的多样化、教育资源分配的平均化,以及学生学习的自主化上,是任何教育形式所无法比拟的。因此,人们要通过远程教育来实现自己的生活方式——对教育的渴望和需求,远程教育要为人们这一生活方式服务。应该说,远程教育是与时代并进的,因此它必定会为人们不断进步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提供十分便利和优质的服务,使其在生活化过程中更充实、更加完善,真正成为满足人们生活观念变更中的新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