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规划建设角度探讨韧性城市与可持续发展论文_周文玉

从城市规划建设角度探讨韧性城市与可持续发展论文_周文玉

身份证号码:44190019870621XXXX

摘要:尽管现阶段我国的韧性城市建设应用相对来说较为薄弱,但是由于国家间的发展程度不同,因此在韧性城市的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的不同。将韧性城市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当中,对于提高城市的防灾能力以及促进城市的长期有效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只有通过转变规划理念,重新整合空间规划体系,推进韧性城市法制化建设以及体制机制改革等措施,才能真正提高韧性城市在城乡规划建设中的应用水平,促进城市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从城市规划建设角度探讨韧性城市与可持续发展展开论述。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设角度;探讨韧性城市;可持续发展

引言

当前城市出现的诸多灾害问题,其本质上是城市空间韧性偏弱导致的灾害对于空间的破坏。根据相关空间分析理论,影响城市韧性的空间要素包括城市用地功能布局要素、道路系统要素、公共空间要素、建筑要素、基础设施要素等。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成果数据包含影响城市韧性的地形地貌、道路交通、土地利用、城市布局与发展等相关数据,城市作为最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不可能完全避免灾害的发生,为应对有可能的城市安全问题,提升尝试防灾减灾能力,必须对城市韧性进行评估。地理国情市情普查监测成果数据基于统一的地理空间参考框架,为城市地理空间韧性评估提供统一的“底图”“底板”。

1城市规划管理概述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明显增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反映在城市规划管理上就是应进一步推进“三规合一”“多规合一”工作,打破政府职能之间的壁垒,实现城市规划上的“一张图”管理。同时实行行政审批和技术审查相分离,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提高城市规划审批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促进社会和城市健康发展。城市规划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社会制度之下,管理部门以城市为管理整体,对其中的资源展开规划、组织和引导,促进城市的发展。在具体的管理中,主要从城市用地以及建设管理等方面进行。其管理本质是对城市中各种项目进行组织和协调的过程,也是城市规划实现的重要环节。

2建设韧性城市的措施

在我国城市建设中遵循可持续性原理,也是实现可持续性的重要手段。韧性城市在我国的建设意义就在于其能够有效提高城市建设质量与内涵,提高城市对各种不利因素的抵抗力,并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

2.1推进韧性城市规划法制化建设

相比与国外韧性城市在城乡规划建设中的应用,我国的城市韧性化与之存在着较大的不同。因此,在韧性城市应用发展过程中,需要根据我国城乡规划建设发展现状,以韧性城市基本法为核心,结合规划的相关法定地位,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韧性城市基本法,并以此为基础保证整个城乡规划建设活动的顺利进行。此外,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且城市发展水平不一,因此,在制定相关法律时应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结合城市发展的特点,对韧性城市的相关法规进行编制。

2.2加强城市防灾减灾的意识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强化公共安全体系的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事故灾害等,是确保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灾害威胁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城市作为人类的聚居区,其防灾减灾问题直接关系到城市人口的安全或城市安全。“治灾于未灾是自然灾害管理最高境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要求城市管理必须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政府有必要加强投入韧性城市建设,并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手段提高城市建设水平。例如,将防灾减灾从部门分割、局部调控上升为一个地方的总体战略甚至是国家战略,建立一个涵盖预测、预报、预防、救援等系列、包括各单项灾种子系统在内的应对机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安全则城市安全”,从基层、社区入手加强公众的防灾意识也非常关键。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等的安全文化教育,培育广大公民的安全意识,强化日常应对和演练,并积极动员广大的社会力量,包括市场经济主体、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等加入到城市防灾减灾系统工作中。

2.3整合城市空间规划体系

尽管传统的城乡规划体系对于我国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意义非凡,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弊端也逐渐显现。传统城乡规划体系在现阶段不仅不利于城市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在城市防灾方面也存在着诸多的弊端。随着韧性城市建设理念的出现,对于提高城市防灾水平,保证城市现代化的长期有效发展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城乡规划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城乡空间规划体系进行重新整合,将韧性城市建设理念应用到空间规划体系当中,并编制各个功能体系的韧性提升规划书,以此为基础保证城乡规划建设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3提升中国城市可持续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3.1加强大城市创新引领,带动全国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大城市要坚持创新引领,带动全国城市发展。一方面,要从模仿和学习转向创新和引领,提升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和引领能力;另一方面,城市创新引领也要因地制宜,根据城市产业基础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形成以工业创新带动城市发展创新的格局或以现代服务业作为创新型城市的主攻方向。2.西部地区要加强重点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西部地区地处我国内陆,没有对外合作的地理优势。但是,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发展,西部地区也应借此契机加强对外合作,在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发挥自身优势和潜力,形成我国面向中亚、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打造西部开发与开放的重要支撑。同时,西部的重点城市也应发挥其带动作用,引领周边城市共同发展,形成我国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

3.2坚持公共服务的独立性

城市治理中社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首先,要有全局性的眼光,对政府与市场、社会组织等主体之间的权力结构做出调整与变革,明确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的定位和分工,调动、协调和综合一切可动用的资源、力量,进行科学整合和规范设计,实现各个要素的良性互动、各级结构的严密衔接、各个过程的有机配合;其次,要通过制定社会组织发展、社会组织自律和社会组织监管等一系列配套法律法规,完善政府投入、扶持与监督机制,特别是要严格区分政府在购买服务的流程上的权力空间,设置政府与社会组织相互监督评估制度,切实保障社会组织的主体地位和正当权益。

结束语

目前人们对韧性城市的概念为德舒查和佛兰尼瑞提出的框架,该理念是将韧性城市定义为城市韧性与城市系统的概念模型。在动态城市系统中,主要包括物理、社会等要素,通过系统间的相互联系实现城市运行的合理性。在韧性城市运行中,有3个十分重要的要素为制度、系统与作用者,通过这3个要素的合理运行提高城市运行的效率与质量,实现韧性城市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刘鹤.城市规划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关联性分析[J].北方经贸,2018(07):115-116.

[2]谢谦.基于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设计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19):137-139.

[3]康明.城市道路规划中可持续发展理念具体体现[J].民营科技,2018(06):163.

[4]林紫琪.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新鲁汶大学城规划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5]张晓丽.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探讨[J].现代国企研究,2018(08):104.

论文作者:周文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6

标签:;  ;  ;  ;  ;  ;  ;  ;  

从城市规划建设角度探讨韧性城市与可持续发展论文_周文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