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焱:以“贪婪和冷酷”来改变社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冷酷论文,贪婪论文,社会论文,阎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中国投资界,有这样一位人物,他先后从事过农民、工人、专业运动员、飞机设计工程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社会学学者、世界银行官员等各种职业,最终因为无法忍受沉闷、刻板的生活而选择加入投资人的行列,并且一做就是二十年;他参与投资的项目如盛大网络、完美时空、全美测评、中粮我买网等等,无一不是曾经的明星、今日的明星、可能的未来的明星;据说他保持着高达90%的项目成功率,并曾给投资人带来97%的年回报率,对于投资他抱有深深的热爱,他就是阎焱——一位中国投资界有性格、有争议、有原则的传奇人物。 不喜欢平庸 “不喜欢平庸”,这是阎焱喜欢用在一些场合的自我简介。从事风险投资二十年,阎焱的生活从来不缺乏各种刺激或精彩,而阎焱对自己的生活也有过这样的描述:“我从来不规划我的人生,比较随性。人生只能活一次,最主要的指标是快乐。”而实际上,早在1994年阎焱加入AIG(美国国际集团)成为一名风险投资人之前,他的经历也绝不平庸。更重要的是,这份经历给予阎焱的不仅仅是对快乐的追求,也孕育了他埋藏在心底里,改变这个社会,让这个社会更美好的愿景。 阎焱1957年出生于安徽安庆。童年时,阎焱的家庭经历了文革的动荡。16岁时,因为出色的身体条件阎焱被市体工大队看中,被选送进入排球队,成了一名专业排球运动员,那个时候的阎焱血气方刚。1975年,19岁的阎焱同众多的知识青年一样,参与了上山下乡运动,插队到了安徽安庆潜山县。在此期间,阎焱一直在孤独和迷茫中挣扎,渴望逃离这种绝望的生活。而这些挣扎,也终于有了成效。 1977年,阎焱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了南京航空学院飞机设计专业。在四年的学习后,阎焱毕业加入了江淮航空仪表厂担任工程师。但是工厂里的生活很快让他觉得厌倦。阎焱回忆起这一段的经历时曾说:“当时我是一个踌躇满志的青年,特别想改造社会,因为我插过队,知道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所以特别希望能为社会做点事,能改变这社会;等我分配到工厂去以后,尽管是做工程师,但是工程师在中国的社会里面地位是很低的,我发现什么也改变不了。”于是在做了两年的工程师之后,阎焱毅然地决定转轨。 1984年,阎焱以第一名的分数考入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从师于费孝通先生门下。那时的阎焱理所应当地认为,社会学就是研究社会的。他希望通过学习来搞明白这个社会,并以此跨入政府部门,来将这个社会改造的更美好。在北大读研究生的三年,是阎焱真正地开始在理性上启蒙和觉醒的阶段,到快要毕业时,阎焱终于想清楚,依靠自己个人的能力不足以实现从政并自下而上改造社会的理想,自己应该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再寻找机会。 1986年,阎焱除了获得北京大学社会及经济学硕士学位之外,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奖学金。30岁的阎焱开始在普林斯顿大学研读国际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那个时候,阎焱将自己前途寄希望于中国改革的进程,定位是将来做研究,回国当教授。 1990年底,圆满结束普林斯顿学业的阎焱加入了世界银行的政策计划研究部,成了一名经济学家,从事中国企业和福利制度改革等重大项目的研究工作。通过十多年的积累和努力能在国外知名的机构担任要职,无疑是对自身能力的肯定。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这份工作与其说是重要,不如说是荣耀,但阎焱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在世界银行工作状态一直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而阎焱不喜欢平庸,他要释放自己渴望改变的天性。 1992年底,阎焱放弃了世界银行丰厚的年薪,加盟了美国当时知名的智库Hudson Institute,成为了该机构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研究员,从事美国对中国、日本及韩国的外交政策研究。在那里,阎焱让自己的人脉得到了丰富,并在潜心的研究之后出版了一本讲述冷战之后的东亚战略军事的书——《胜利后的尝试》。 1994年,阎焱在世界银行的老板组建了AIG亚洲基础设施基金,力邀他参与,主管在东北亚及大中国地区的投资业务。就这样,阎焱成为了AIG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大中华地区董事,开始管理27亿美元的资金,也正式开始了他的风险投资生涯。 在阎焱看来,干这份工作,每天要看上百封邮件,跑好几家公司,同时跟踪几十个项目,每天都见到各种非常有趣的人,听到各种古里古怪的想法,实在是非常过瘾。“第一天我就觉得,这个职业简直是为我造的。”阎焱曾经这样描述自己的投资生涯起点。其实,除了不平庸、新鲜、过瘾、还能赚大钱,在这些原因背后,在阎焱内心底里也希望通过投资,从上而下地影响并改变这个社会,让这个社会更美好。只是,这份情感在内心里埋得太深,在阎焱看来,不足为外人道。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2015年,阎焱迎来了投资生涯的第20个年头。在这20年间,阎焱经历过国内创投启蒙期、黄金时代,以及随后的寒冬。也让他成为了中国投资界领袖级的人物,书写了一段传奇的投资经历。 2000年,中海油第一次纽约上市失败,一时间出现了很多传言,再加上市场条件不好,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中海油一定存在问题,都不看好其前景。时任中海油董事长兼CEO的卫留成和执行总裁傅成玉找到了阎焱,在研究判断这是一次对于中海油和AIG都是一次难得机遇后,阎焱说服并获得了时任AIG基金工委会主席的基辛格的支持,在两个月内完成了对中海油2亿美元的投资。一年后,中海油在纽约成功上市,AIG的2亿美元投资变成了6.8亿美元。这是阎焱职业生涯里完成的第一个较重量级的项目。 但那个时候,阎焱和风投并不被人们所关注,实际上在20世纪90年代,风险投资刚在国人心目中有了概念。人们觉得风险投资是“傻钱”。一份互联网商业计划书外加一个生动的故事就可以在几个星期内融到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美元。外国的风险投资商甚至会主动要求创业者在项目中占据主要的股份,更有甚者会要求投入的资金必须在一段时间内花完。 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十年白皮书》中,一位业内人士曾如此描述第一波互联网热潮到来时的情景:在一家知名的国外风险投资公司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张很大的项目统计表,虽然在近百个项目中,只有少数几个标记着盈利的符号,但是,这家风险投资商却非常自豪,因为他觉得自己抢先占领了中国互联网市场的重要位置,更为重要的是,当时即便对已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中,也并没有盈利要求。 2001年,风险投资开始陷入低迷,纳斯达克大跌,国内创业板遥遥无期,一些风投公司转而将资金投入到二级市场。但随着主板市场持续下跌,大批风投公司陷入了窘境。直到2004年,软银亚洲投资了盛大网络。这次中国投资行业最经典的教科书式的投资,为风险投资正了名,并奠定了阎焱的“江湖”地位。 2001年阎焱离开了待了8年的AIG,加入软银亚洲,就任软银亚洲信息基础投资基金总裁及执行董事总经理。软银亚洲基金是美国的思科集团和日本的软银共同成立的一支面向亚洲市场的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当时总共有10亿美元,有4亿美元放在了中国,这就成为软银亚洲一期基金的全部来源。 2004年的盛大公司风雨飘摇,投资者纷纷撤资,还陷入了与韩国Actoz公司的私服纠纷。而阎焱却觉得,在此之前,全世界尚无一家在线游戏公司上市,而盛大创建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因为坚持看好盛大的商业模式和团队,阎焱向董事会表示,愿意用自己的钱一起投资,以证明盛大公司拥有着巨大的投资价值。在外界都惊呼看不懂时,阎焱力排众议为盛大投入了4000万美元。 2004年5月,盛大在美国上市,两年后,软银亚洲退出时,以4000万美元投资从盛大身上赚了5.5亿美元,得到了15倍的回报,软银亚洲也以此成为当时全世界投资回报最高的基金之一。但按照行业惯例,基金的投资回报二八分成,即其中80%归LP(limited partner有限合伙人,基金的出资人),20%归GP(generalpartner一般合伙人,基金的管理人)。而软银亚洲当时的GP是软银,孙正义是控股者,以阎焱为首的管理团队只是软银的“打工者”,因此只能拿到很少的一部分利润,这让阎焱团队中的很多人都觉得自我价值并未得到肯定。 2005年7月12日,在经过与软银的艰难谈判之后,软银赛富独立。阎焱带领着周志雄、羊东等人设立了第二只基金——赛富基金,原软银亚洲的团队成员留在了赛富,阎焱出任公司首席合伙人,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GP。由阎焱主导的这次事件,被业界称为“VC独立运动”,而这也让阎焱正式在中国的创投江湖中确立了自己的领袖地位。 软银赛富独立的意义在于,以阎焱为首的管理团队取得了赛富的全部GP股权。这就意味着,新基金所得的投资回报中的20%将全部归阎焱等管理团队。而在第二期的6.4亿美元基金中,软银不再是GP,但还在LP中占有一席。2006年,阎焱募集的第三期基金是11亿美元,其间,李嘉诚曾主动表示要向赛富投资3亿美元,然而赛富最终却只接受了1800万美元。成功独立,又与老东家不伤和气,阎焱做到了。 目前,赛富基金已成为以中国本土为主体进行独立运作的最大基金,共管理约40亿美元的基金,包括旗下四期美元基金及若干人民币基金。在互联网领域先后投资过盛大网络、58同城、神州数码等企业。现在阎焱每天看上千封邮件,一年看三四百个项目,每年大概投二十多个,参加无数的会议论坛,有人称他为“VC教父”。阎焱在肆意挥洒着自己的才智,享受着快乐和刺激,赚钱的同时也在实现着自己内心的愿景。 团队和商业模式背后是价值观 有人认为投资和赌博差不多,但阎焱表示坚决地反对,在他看来做投资需要绝对理性。按照程序,每一步的进行都需要大量的思考和理性的分析。阎焱投资的项目主要是投中后期,八成以上的投资是给那些已经盈利的公司,只有一成多是投创业公司。阎焱说自己判断项目的标准只有两点:团队和商业模式。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改造是根本性的。阎焱深刻的明白这一点,而对互联网企业的投资也最让他感兴趣。例如近期最让他兴奋的项目,愿景是打造全球最大食品电商网站的中粮我买网。 我买网成立于2009年,由中粮集团旗下的创新业务部发展而来。2011年,我买网独立成为中粮下属一级子公司,阎焱直接和中粮董事长宁高宁谈我买网的投资。阎焱和宁高宁相识多年,基于对宁高宁之前于华润香港任职时的肯定,阎焱对中粮的团队有着十足的信心。 而我买网的商业模式又是对典型的传统食品行业的改造,在阎焱看来当时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对于传统行业的改造才刚刚,未来的机会巨大。于是在2013年7月,赛富基金向我买网注资3700万美元,将用于未来几年内全国市场布局及渠道拓展,并在战略规划、业务发展及资本运作方面与赛富展开合作。这也是我买网成立以来的首轮融资。 2014年8月,我买网宣布完成B轮1亿美元融资,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也亮出了决心,由IDG领投8500万美元,而赛富基金则继A轮投资后追投1500万美元,两者分别占股20%左右。“我买网过去两年都在以500%的速度增长。”阎焱坚定了持续投资的信心。 “在风险投资的考察中,除了合理的商业模式,我大部分时间,是花在对人的考察上。”在多年的投资经历中,阎焱始终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创业者的人品,“人品一定要正,基本上心术不太正的人,他可能会赚一点钱,但永远赚不了大钱。”在选择投资项目时,他会特别注意考察公司的创业团队,他认为投资即投人,财富多不多,和人品成正比。 正因为以人品作为重要考察依据,很多时候阎焱对一个项目的否定也包含着对该项目团队主导者的人品的否定,加之一些尖锐且一针见血的惊人之语时常被媒体热炒,使得阎焱颇具争议。 在过去的几年,与原雷士照明董事长吴长江的恩怨颇能凸显阎焱的个人风格。2005年,刚创建雷士照明的吴长江与当初一起创业的两位同学闹翻。那两位同学联合起来,以55%的多数股权表决,要持股45%的吴长江带着8000万元离开。但是很快,雷士的经销商联合“倒戈”,要求吴长江重掌雷士,并让这两个股东各拿8000万元退出。 两位合伙人退出带走了大量资金,让雷士和吴长江一下子陷入了资金困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吴长江开始引入资本。 2006年,通过几轮融资,吴长江在雷士的股权被稀释,也就是在那时,阎焱的软银赛富投资了雷士照明2200万美元,与施耐德等成为了雷士照明的大股东。 2012年,雷士照明宣称,董事长兼CEO吴长江因为个人原因辞职。财务投资人阎焱被董事会推选为新任董事长。吴长江不久向媒体称,他是“被逼离开”,矛头直指阎焱,这惹怒了阎焱,公司矛盾曝光,两人的恩怨被炒得沸沸扬扬。 由于接任CEO的是施耐德的高管张开鹏,吴长江离职事件开始被外界解读为,外资(赛富)与国外巨头(施耐德)联合抢占了民族品牌,吴长江被舆论塑造成了一个悲情角色,获得了外界更多的支持。而由于这件事看上去是资本“逼宫”赶走了创业者,因此声望受损的不仅仅是而阎焱,还波及到了其他投资界人士。众多创业者和投资人都开始被卷入到这场风投玩死创业公司的激烈争论中来。 之后,吴长江找到了德豪润达董事长王冬雷入股,借此重返董事会并担任了CEO,阎焱出局。结果2014年十月,雷士闹剧又一次上演,吴长江再度被赶出了公司,这一次赶走他的是王冬雷。于是与王冬雷的口水战打响后,阎焱又再一次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直到2015年1月5日,吴长江因涉嫌挪用资金罪被提请批捕。 民族企业与外资之分,经销商逼宫,员工罢工……吴长江和雷士照明的纠葛错综复杂,剧情也如肥皂剧一样跌宕起伏,无法评述。但阎焱的做法在外界看来确实是“贪婪和冷酷”的,阎焱在投资中,不仅仅满足于财务投资人的角色,他常常会为所投资的企业建立起一整套的财务、人力、管理等制度,甚至物色职业经理人,深度介入公司管理。而喜欢赌博的吴长江在阎焱劝诫之后,依然拿公司的资产去赌博,并多次绕开董事会做事,违反公司规则,这触犯了信奉西方现代企业制度的阎焱的底线。对于阎焱来说,他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的必要性。 实际上,成就阎焱的正式是他的“贪婪和冷酷”。阎焱的贪婪是充满希望的,他永远在寻求并期待着下一个能成功的项目,即便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而冷酷的另外一种解释是保持时刻的冷静和高度的理性,不能为某些表面的东西所诱惑。 没有疲惫、低迷,每一天都是清醒、兴奋。阎焱内心始终怀抱着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个世界的愿景,也始终在以“贪婪和冷酷”的态度来迎接新的每一天,见新的人、新的想法、新的技术,尝试每一种新的东西。在享受了自己刺激且精彩的生活,又赚到了大钱的同时,阎焱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改变着这个社会,让这个社会更加美好。本质上多想着自己名利的,谓之平民;没太想自己而更多想着改变当下环境之精神层面的,谓之贵族。 有性格、有原则的人往往是有争议的,但这在当今中国阶段性大环境中才是最可贵的,就像孔子说的意思,乡愿不足取,我们的社会奇缺的是狂狷。值此阎焱被《互联网周刊》评选为2014年度人物之一之际,我想为他的故事开个头。严岩:用“贪婪与冷漠”改变社会_阎焱论文
严岩:用“贪婪与冷漠”改变社会_阎焱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