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规划,突出核心,聚美育德论文_谌述涛

整体规划,突出核心,聚美育德论文_谌述涛

湖北省武汉市常青第一中学 430000

摘 要:作为落实学校德育目标的职能部门,政教处承担着德育工作的组织和管理任务,需要完成学生思想、心理健康、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教育,还要做好师生队伍、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让师生的校园生活充满张力。

关键词:德育 管理 实践

在落实这些工作的过程中,面对高考质量的压力,必须兼顾德育内容的开展、与学生精力的分配、教学节奏的调整等层面之间的关系,既不能为德育而德育,也不能只强调德育效果而打乱学生既定的学习节奏。那么,在有限的时空内,怎样高效地开展工作,是我在政教岗位上一直探索的问题。

经过五年来的实践,我认为要破解这个问题,需要充分挖掘主题德育活动在德育工作中的价值,整体规划、突出核心、聚美育德。整体规划就是通过将常规的德育内容与特色的德育活动进行顶层规划,形成特有的德育活动序列;突出核心就是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立德树人;聚美育德就是对德育活动的内容、形式、评价等变量进行多时空的挖掘,呈现出可欣赏的德育作品。在按照整体规划开展相关工作的同时,我体会到要让这些具体的教育活动落到实处,让师生能在校园内“诗意地栖居”,可以在以下三个关键节点进行重点把控。

一、关注活动的背景美,拓展德育的时间与空间

常态下,晨会、班会、纪念日等时间开展的校园活动,虽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缺乏整体感,活动的关联性不清晰,与当下学生生活、地域特点等元素融通性不足,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同时基于时间与空间的分布,主题活动的呈现形式和受众都受到限制,活动主题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为此,每周在校内课程安排上整合出了60分钟的社团活动时间、40分钟班级活动时间、30分钟的晨会时间,作为开展德育活动的基本时间单元,确保在校级、班级、团队、个人等多个层面有足够的活动时间。在空间安排上,将学校电视台、广播台、排演厅、体育馆、阅览室、报告厅等功能场馆进行有效整合,确保开展活动时有相应的场地,各部门能提供相应的设备与技术支持。校外,依托学校所处的国家级文明社区,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的文明创建活动,实现教师由教育者转变为教育资源的开发者、家长由教育协助者转变为教育的合作者、社区由教育支持者转变为教育的参与者的转变,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构成有机整体,形成教育合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关注活动的内容美,提炼德育的价值与内涵

在活动的编排上,对活动本身的价值需要进行深入地挖掘,这是每次活动组织时考量活动开展目的的基本追问。试以具体活动为例来说明。“中华诗韵”这一主题活动,前期要举行预赛,高一高二学生全员参加,所有学生都会面临挑选朗诵作品问题,在挑选的过程中必须要广泛阅读,自主理解,朗诵创造,学生在自主选择、朗诵、记忆、欣赏这些包含德育要素的经典诗文的时候,自然会受到审美陶冶,内化为自身的情感,具有很好德育实效性。正是在这样反复的追问中,活动的立美要素得到了充分的挖掘,让参与者经历了“建立欣赏视角,实现情感突破,延长审美感受,产生情感愉悦”的道德认知建构过程,体现出用“德育形式的美”去呼唤“德育行为的美”;用“道德智慧”的美去呈现“德育本身的美”的特性。

三、关注活动的形式美,升华德育的认知与品质

德育活动的开展最终将在有效的时空内完成,当活动内容的关键词经过“立美”的提炼后,活动的表现形式与内容的匹配就显得格外重要。那么各种艺术元素的融合最终达成活动的形式美就成为处室工作的重要考量。

具体来说,开展活动的场地、天气、舞台、音响、服装、临场调度、主持、阶段性的学生情绪等变量都需要在活动开展之前进行整体设计,尽可能地在有限的时空背景下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功能。换言之,如果在整体设计上出现错配,活动的内容美就难以呈现。必然导致德育的低效。

在呈现形式上,我们经常采用这样的基本操作步骤:第一步,对照活动内容,选择相应的时间节点,该节点与社会生活的节奏一致,使得同期的社会宣传成为活动的“先行组织者”;第二步,考量活动的场景,室内还是室外?大空间还是专用教室?常规舞台还是特设舞台?使得活动的参与者有基本的空间概念;第三步,考量参与的群体规模,班级参与还是团队参与?校内人员参与还是校外人员参与?使得活动的对象有清晰的界定;第四步,考量活动的节目形式,原创还是模仿?专业表演还是随机表现?是否需要专业的舞美设计?使得活动中音乐、美术的要素能进行有机的穿插与融合。

这几年的实践,我们充分认识到,艺术化策略的运用对于活动的形式美有着重要的价值。通过活动形式的多变量加工与组合,语言艺术(文学、诗歌、说唱)、表演艺术(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设计)和综合艺术(戏剧、电影)等各种艺术手段使德育活动的情境具有可视化的美学特征。在德育内容的情感美的基础上,参与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欣赏的视角的切入,然后在活动的推进过程中完成情感的变化,引导道德主体的自主构建,最终提升道德主体的品德水平。

参考文献

陈振念 关于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22)。

论文作者:谌述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1

标签:;  ;  ;  ;  ;  ;  ;  ;  

整体规划,突出核心,聚美育德论文_谌述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