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阅读策略培训方法研究现状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述评论文,现状论文,策略论文,国外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阅读策略是指学习者为解决阅读中的困难而采取的行为过程(Johnson K & Johnson H,1998);阅读策略是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理解文本和监控理解过程的有意识、即时和灵活的一系列阅读行为和能力(Dole et al.,1991)。阅读策略的掌握和使用是有效阅读的需要,也是评价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维度。然而,学习者并不能自行有效地获得和使用阅读策略,于是国外开始了阅读策略培训研究。国外研究成果表明,显性的阅读策略指导是教会学生成功掌握和运用策略的可行手段(Keer & Verhaeghe,2005),以策略为导向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Souvignier & Mokhlesgerami,2006)。阅读策略培训在国内针对大学和中职学校研究较多,但针对中学的研究较少,特别是中学英语阅读策略训练方法的研究成果不够丰富。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外阅读策略培训方法研究的梳理,获得启发和感悟。
二、国外阅读策略培训方法
国外对于策略训练的实际操作已经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有专门针对高中、大学水平和外籍成人的策略训练的指导。1990年,Chamot & O'Malley共同撰写了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一书,是第一本有影响的外语学习策略研究专著;同年,Oxford出版了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对外语学习策略从宏观上作了详细而独特的阐释。1991年,Wenden又撰写了Learner Strategies for Learner Autonomy,讨论了学习策略与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严明,2009:10)。Weaver & Cohen(1997)在撰写的Strategies-Based Instruction:A Teacher-Training Manual一书中,提供了详细的课堂策略训练模式。纵观国外策略训练方法研究,策略训练方法大体有以下几种类型:
1.显性策略训练
Cohen(2000:93)区分了显性策略训练和隐性策略训练,Chamot & O'Malley(1990:153)称之为直接式策略教学和嵌入式策略教学,虽然术语不一样,但意义相同。在显性策略教学中,教师向学生讲解阅读策略的意义和价值,并示范怎样将它们运用到阅读活动中,学生通过观摩和练习逐步掌握目标策略。国外研究表明,直接/显性的阅读策略训练强调有目的地、有意识地使用阅读策略,能增强学生的阅读策略意识,从而促进阅读策略的迁移(何静,2010)。
2.隐性策略训练
隐性策略训练把阅读策略嵌入到课堂活动中或阅读材料里,教师不对阅读策略进行任何讲解和演示,学生在参与课堂阅读活动时练习这些策略。在隐性阅读策略训练中,学生对自己的策略使用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有助于发展他们自主使用策略的能力。但是,隐性的阅读策略训练忽视了阅读策略意识的培养,不利于阅读策略的迁移(何静,2010)。
3.短期集中分离式策略训练
短期集中分离式策略训练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训练英语阅读策略。短期集训通常采用分离式,只训练阅读策略,一般不和正常的语言教学任务联系在一起。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能够对策略的总体作用和特点有完整的了解,能较为系统地了解多种阅读策略。不足的是,策略的学习、运用和掌握不是一日之功,通过一两次短期训练解决学生的英语阅读策略问题是不现实的。
4.长期分散融合式策略训练
融合式策略训练就是把策略训练和正常的学习结合起来,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把多种英语阅读策略训练内容分散并融合到不同时期的英语教学之中。Weavel & Cohen(1994)以策略为基础的语言教学模式(SBI)就是融合式策略训练的一种。Janzen & Stoller(1998)以SBI为基本理念,提出了Integrating Strategic Reading in L2 Instruction(ISRI)。
研究者一开始对于策略训练的方法没有达成一致,但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研究者们达成了共识,即策略培训应系统而长期进行,并作为外语教学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权宜之计。至此,国外研究者们都认同阅读策略的训练应采用长期分散融合式训练方法。
三、国外阅读策略培训模式
国外的研究者在认识到策略训练重要性的同时,非常关注策略训练的模式和方法问题,陆续推出了好几种策略训练模式,著名的策略训练模式有以下几种:
1.Pearson & Dole的策略训练模式
Pearson & Dole(1997,转引自吴静,2004)提出了“示范—练习—巩固—使用—迁移”的策略训练直接指导模式。有研究结果证实,该方法对阅读的基础性技能的掌握很有效果(曾祥敏,2008),不足之处在于策略训练内容过于单一,因为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完成一项阅读任务很可能需要多种阅读策略,单项的策略训练很难保证学习者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严明,2009)。
2.Oxford的策略训练模式
Oxford(1990)在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一书中提出了学习策略的“八步法”训练模式,包括:第一,确定学习者的需求和可利用资源;第二,选择适当的学习策略;第三,考虑综合策略训练的优势;第四,考虑动机因素;第五,准备材料与设计活动;第六,操作“清晰和自觉的策略训练”;第七,评估策略训练;第八,矫正策略训练。在没有策略训练的前提下先由学生自己探索并思考完成语言学习任务中所用的策略,然后就是示范和说明,这样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潜能(严明,2009),也有助于阅读者元认知技能的发展,但对基础性阅读技能发展的作用还未确定(曾祥敏,2008)。
3.Chamot & O'Malley的策略训练模式
Chamot & O'Malley(1994)提出了“计划—监控—解决问题—评估”的策略训练模式,此方法适用于已经掌握和使用一定量的基础阅读策略的学生,通过对多种阅读策略使用过程的计划、监控、调节和评估,能够增强学生使用阅读策略的意识,使他们有机会练习、使用和迁移阅读策略,达到对阅读策略的熟练和灵活运用。该模式的局限性在于训练的面较窄,不适用于没有策略训练基础的学生。
4.Weaver & Cohen的以策略训练为基础的外语教学模式
Weaver & Cohen(1994)提出了以策略训练为基础的外语教学模式(SBI),共有五个步骤:第一,描述、示范并举例说明策略;第二,学生从经验中引出更多策略使用的例子;第三,小组或全班讨论;第四,鼓励学生练习、使用各种策略;第五,把阅读策略融入正常的课堂语言学习中。它将策略训练中的显性或隐性的策略融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并发展语言技能的同时,在完成真实的语言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接受策略训练,感受阅读策略的适用性。这不仅有助于阅读策略迁移,还能激起学生学习阅读策略的动机和兴趣。
5.Janzen & Stoller的ISRI策略训练模式
Janzen & Stoller(1998)以SBI为基本理念,提出了Integrating Strategic Reading in L2 Instruction(简称ISRI)训练模式。该模式的课堂显著特点在于培养学生进行引导理解的策略意识,教授具体的策略,并提供讨论和练习阅读策略的机会。它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解释、讨论阅读策略及其作用;第二,用Think-Aloud示范阅读策略;第三,边想边说的练习方式和及时反馈;第四,汇报阅读过程中的策略使用情况;第五,提供更多阅读策略使用的机会;第六,从长期的角度进行策略培训。
这些策略训练模式被运用到阅读策略训练中去,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但也有不足之处。到目前为止虽然没有一个完美的阅读策略训练方法,但大多认同Weaver & Cohen的以策略训练为基础的外语教学模式。
四、国外阅读策略培训操作步骤
国外对阅读策略训练步骤的研究成果显著,包括Brown(1986,转引自刘电芝、傅玉蓉,2003)提出策略训练的三个步骤,Deshler & Schumaker(1988,转引自邓铸,2003)提出的六步骤训练法,Pearson & Dole(1997,转引自吴静,2004)提出的策略训练的五步骤,Oxford(1990)等提出的策略训练的八步骤,Chamot & O'Malley(1994)的策略训练的四步骤,Weaver & Cohen(1994)的SBI的训练程序等。虽然国外研究者们提出的策略训练方法和步骤各不相同,但核心步骤大体包括策略训练的准备、阅读策略的呈现、阅读策略的巩固、策略运用的评价、策略的拓展运用等。
1.阅读策略训练的准备
这一阶段就是为阅读策略训练做好准备。首先,调查了解学生对阅读策略掌握运用方面的总体情况,从提高阅读能力本身的需要和学生阅读能力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并确定策略训练的重点内容。其次,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参加阅读策略训练的动机,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策略训练中去。同时,选用可供策略训练的阅读材料,基于策略训练的材料必须反映出课堂任务的特点,能够帮助提高学生的阅读策略意识,还要为阅读策略训练、实际操作和强化训练服务。再次,要计划策略训练的活动。正如Oxford(1990)所说,课堂活动必须具有趣味性、多样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他们不仅仅触及到智力方面的训练,还要触及情感方面的操作。最后,根据全班同学的总体水平以及学业负担等因素确定阅读策略训练的周期,务求符合学生的实际。
2.阅读策略的呈现
Oxford(1990)等人认为,在阅读策略训练前应给学生阅读任务,让他们讨论、评价所用的阅读策略,回忆策略是怎样帮助完成学习过程的,让学生自己体验和感悟阅读策略的内容,阅读策略使用的时机、场合和过程。Chamot & O'Malley(1994)也认为,教师应先呈现语言任务给学生,在选择策略解决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激活原有知识,预测潜在的困难,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Pearson & Dole(1997,转引自吴静,2004)则认为,教师应直接示范,讲解策略的用法和重要性。教师的作用是以尽可能直接的方式把事实、规则和动作序列传达给学生(鲍里奇,2002),这是最有效的策略呈现方式。Weaver & Cohen(1994)的SBI模式要求直接描述和示范策略,还要对那些有用的策略举出例子,使学生更加清楚和明白。
3.阅读策略的巩固
知道和了解阅读策略的有关知识是策略训练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指导学生练习和运用策略,巩固学生所学的策略并掌握何时运用策略(Pearson & Dole,1997,转引自吴静,2004)。Oxford(1990)也要求,在策略呈现后,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来练习新策略。Chamot & O'Malley(1994)则认为,在策略的练习过程中,学生要自我监控策略的使用,检查理解的行为,通过有效的自言自语来降低焦虑感,通过伙伴合作来增加练习机会。Weaver & Cohen(1994)强调,学生应从自己的学习经验中引导出另外的例子来进一步巩固所学策略,特别是通过小组或全班性的合作学习巩固所学策略,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教师可让学生回忆策略使用的程序、使用的理由,讨论策略使用中的困难和解决的办法,对具体语言任务做出计划等。Pearson & Dole(1997,转引自吴静,2004)把让学生独立练习使用新策略作为巩固策略的一个重要环节。
4.阅读策略的拓展运用
国外研究者都赞成把课堂中训练的阅读策略进行拓展运用,增强策略使用的灵活性和实效性。Pearson & Dole(1997,转引自吴静,2004)认为策略的拓展运用是策略训练的目标,因此他们的策略训练的最后一个步骤就是要将策略灵活运用到其他场合。Oxford(1990)更加重视策略的灵活运用,在他的八步训练法中有两个步骤涉及策略的拓展运用,其中第五个步骤是将策略灵活运用到其他场合,第六个步骤是提供不同策略使用的机会并让学生选择完成学习任务的策略。Weaver & Cohen(1994)的SBI模式更是鼓励学生对策略的拓展运用,要求教师在SBI的课堂上鼓励学生扩大策略使用范围。为使学生有策略练习的环境,应将阅读策略的训练融入到日常的英语教学材料中,显性或隐性地将策略嵌入语言任务中。
5.阅读策略运用的评价
Oxford(1990)的策略训练模式中的第七个步骤是策略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评价策略使用成功与否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自我评价的能力。Chamot & O'Malley(1994)的策略训练模式中的第四个步骤是评估,任务完成后,学习者应评价阅读活动的全过程,评价策略使用的有效性等。McDonough(1995)指出,仅从定量的角度评价策略训练的效果是不全面的,应从长期的角度观察学习者自身行为的改变和态度的转变。Wenden(1987)认为策略训练的效果不能仅从完成任务的能力提高来评价,而应关注策略的保持和迁移。Cohen(2000)指出,策略训练最终目的是学生能够自主地控制学习过程,包括发展自身的策略系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增强外语学习的责任感。
五、对国内中学英语阅读策略训练的启示
国外针对各种学习水平的阅读策略训练方法、模式和操作步骤的探索已经取得丰富的成果,这对刚刚起步的国内中学英语阅读策略训练研究具有巨大的启发和引导作用。
1.策略训练的目的是提高策略意识
阅读过程的策略性特点意味着阅读者需要得知如何均衡有效地使用各种阅读策略,即成为一个策略性阅读者(曾祥敏,2008)。因此,评价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维度是阅读者对促进文本理解的阅读认知策略、阅读元认知策略和情感交际策略等的掌握和使用情况。中学英语阅读策略训练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的英语阅读策略前提下,提高中学生的阅读策略意识,增加他们的阅读策略的选择范围,锻炼和培养他们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2.采用长期分散显性的策略训练方式
许多英语阅读策略是内隐的,所以老师应努力把它们具体化和外显化,让学生能够体验和感受它们。教师应向学生解释具体阅读策略的意义、价值、内容、怎样使用、何时使用、为什么使用以及怎样评价等,采用Think-Aloud的方法示范,将策略运用到英语阅读活动中,并通过观摩和练习逐步掌握目标策略。英语阅读策略训练是个系统工程,因此每次训练的内容必须放在整个系统中去考虑,包括孤立训练某个策略(王立非、文秋芳,2003)。此外,策略训练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长期进行,所以要把整体阅读策略分散到不同时期和阶段进行训练。
3.英语阅读策略训练和中学英语课本学习相结合
孤立地训练英语阅读策略,难免枯燥乏味,学生也容易产生消极情绪,不利于有关策略的掌握。而且,中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如果单独训练英语阅读策略,训练时间难以得到保证。把阅读策略训练和课本学习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节省学习时间,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阅读策略也得到了训练。此外,当阅读策略训练与语言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时,训练效果会更好,学习者能够更好地领会策略是如何在有意义的上下文中得到运用的,也更容易记忆。把英语阅读策略训练融入到课本学习中去,还有利于增强学生运用英语阅读策略的灵活性,使学生学会针对不同的阅读内容和阅读任务选择恰当的阅读策略,从而提高英语阅读策略意识。江苏省编制的《牛津高中英语》教材很适合进行阅读策略训练。
4.应采用“三段八环”阅读策略训练程序
三段即策略训练的三个阶段:准备阶段、训练阶段和提高阶段。八环即策略训练的八个环节:调查了解、选择策略、筛选材料、确定时间、激发动机、展示策略、运用实践、评价调节等,不断循环往复,直至学生对策略运用自如。前四个环节属于准备阶段,第五到第七环节属于训练阶段,最后一个环节属于提高阶段,具体步骤如下:第一,调查了解学生在英语阅读策略的掌握运用方面的情况;第二,根据调查结果,选择策略训练的重点内容;第三,筛选可供策略训练的合适阅读材料;第四,确定策略训练的周期;第五,激发学生进行策略学习的动机;第六,展示阅读策略的过程和各要素;第七,鼓励学生自己运用策略进行实际阅读;第八,由学生自我反思策略运用,肯定成绩,纠正不足,并进行新一轮训练(宗兆宏,2009)。
5.个案跟踪和微变化研究是较好的研究方法
个案跟踪研究可以多维度、多层次观察到学习者个体使用阅读策略的情况,这样就能够发现阅读策略对阅读能力以及英语水平的提高作用。微变化研究可以用来探索阅读策略对阅读能力提高的轨迹与机制,其实施的基本要素包括恰当的观察周期、高频度的观察和精细的数据分析,能够从路径、速率、原因、广度和变异性五个不同维度观察和分析学习者阅读观念和行为的变化,能够全面了解阅读策略在英语阅读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文秋芳、王立非,2004)。
6.全面、理性地评价英语阅读策略训练的效果
对英语阅读策略训练效果的评价不能仅看英语阅读成绩的提高,应该增加阅读策略评价的维度。第一,学生外部行为的变化维度。具体表现在学生在选择英语阅读材料的种类和难度上的变化情况,以及阅读策略使用的频度变化情况。第二,学生阅读过程的变化维度。如学生对整个阅读过程的控制能力的变化程度,以及单位时间里处理信息的能力变化幅度。第三,学生阅读策略体系的完善度。如阅读策略选择的适合度,以及阅读策略使用的迁移度。第四,阅读成绩和态度的变化维度。如阅读测试成绩上升的显著性,以及对英语阅读的积极性。
六、结语
英语阅读策略训练不是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灵丹妙药,它能够帮助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英语学习成绩,但它不能替代英语阅读本身。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必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动机并主动进行英语阅读为前提,必须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否则再完美的阅读策略训练课程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此外,英语基础、英语水平以及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的阅读策略训练效果不一样,因此英语阅读策略训练必须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为前提,否则策略训练就会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