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淮安医院 敬志果 2232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应用激光光凝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且经FFA等检查有行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指征),作为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实验组,联合激光光凝治疗,治疗结束后随访半年,对比临床疗效。结果:对比疗效,实验组,11例显效,8例有效,1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5%(19/20),对照组,2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50%(10/20),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具有发病率高的特点,若诊治不及时,可致盲。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致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数量逐年增多[1]。因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治得到了临床医师及患者的普遍关注。在此,本文将以4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对象,分为2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应用激光光凝治疗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对象,电脑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12例男性,8例女性,年龄为41-75岁,平均(56.3±10.09)岁。糖尿病病程2-9年,平均(5.3±1.05)年。实验组,11例男性,9例女性,年龄为40-78岁,平均(55.9±10.87)岁。糖尿病病程1-12年,平均(5.5±1.09)年。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以及糖尿病病程,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虽然不具统计学意义,但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标准,且经视力、裂隙灯、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眼部B超检查、OCT等确诊。(2)年龄40-80岁,性别不限。(3)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有知情同意书。
1.2.2排除标准
(1)不愿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2)排除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3)排除肾功能不全的患者。(4)近期患有结膜、眼睑炎症的患者。(5)1年内,接受过白内障手术的患者。(6)以往,接受过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手术的患者。(7)合并有急性感染的患者,对药物过敏的患者排除。(8)年龄<40岁,或者年龄>80岁。
1.3方法
(1)对照组:常规治疗:控制血压;患者若表现出血脂高、视网膜黄斑区及附近可见环形硬性渗出,叮嘱患者低脂饮食,应用降血脂药物;患者若伴有高血压,给予降血压药物,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决定是否给予阿司匹林;改善视网膜微循环治疗。(2)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联合激光光凝治疗,选用由法国光太VITRA激光仪,设置功率为120-300mW,曝光时间为200-300ms,光斑直径为100-300um,Ⅲ级激光反应斑。针对黄斑水肿患者,设定激光功率为50mW-100mW,曝光时间为100ms,设置光斑直径为50-100um,Ⅱ级激光反应斑,进行格栅光凝治疗。均间隔5-7d,治疗1次。
1.4疗效评定标准
(1)显效:经治疗,患者视力提升≥2行,微血管瘤与眼底出血渗出现象减少明显,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无灌注区或者新生血管得以消退,且无荧光漏渗。(2)有效:经治疗,患者视力提升≥1行,微血管瘤与眼底出血渗出呈减少趋势,通过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无灌注区或新生血管逐渐减退,且荧光漏渗得以减少。(3)无效:经治疗,患者视力及眼底病变并无显著改变,甚至有加重的倾向[2]。治疗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 100%。
1.5统计学处理
在EXCEL表格中,录入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用百分比(%),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予以卡方(X2)检查,用( )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予以t检查,其中,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显著特征,其中,遗传和环境是引起糖尿病的主要病因。临床上,患者以多尿、多饮、多食、消瘦(“三多一少”症状)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可伴有疲乏无力、肥胖等症状[3]。如今,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习惯有所改变,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导致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数量不断增多,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重要表现,为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属于糖尿病常见并发症。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下,导致眼组织、神经以及血管微循环发生变化,损坏视功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包括2种形式,即增殖性和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若诊治不及时,可致盲。临床上,可联合胆固醇血脂检查、肾功能检查、血糖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OCT、眼部B超等多项检查,予以诊断,全面分析患者病情,指导临床治疗。就现目前而言,药物治疗(如控制血糖、降血脂、控制血压、改善视网膜微循环等)、光凝治疗与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方法[4]。
激光光凝术,利用激光热效应,凝固、破坏视网膜代谢旺盛区域,形成具有广泛性的瘢痕性结构,减少视网膜氧气及能量消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给予激光光凝治疗,促使视网膜变薄,氧气及营养物质更容易渗透至视网膜内层,改善视网膜微循环,控制视网膜病变进展,缓解视网膜缺血、缺氧症状,促使新生血管发生萎缩,抑制或停止增殖性视网膜病变,避免玻璃体出血,预防视网膜脱离[5]。本次研究中,以4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对象,分为2组,每组2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实验组,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10/20)。
综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给予激光光凝治疗,疗效显著,应用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马玲.浅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应用激光光凝治疗的临床有效性[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32):48-49.
[2]郑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防治:进展、挑战与展望[J].中华眼底病杂志,2012,28(3):209-214.
[3]付浴东,王萍,江莉等.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眼玻璃体切割手术及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华眼底病杂志,2015,31(2):143-146.
[4]刘家佳,柯根杰,顾永昊等.视网膜激光光凝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前膜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4,(7):991-994.
[5]刘建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治疗的应用与疗效评估[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5):335-336.
论文作者:敬志果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7月上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0
标签:视网膜论文; 患者论文; 糖尿病论文; 激光论文; 实验组论文; 眼底论文; 血管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7月上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