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各种先进城市规划理念被不断提出,海绵城市作为其中一种城市规划理念,受到了国家的广泛关注,各大城市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加强了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海绵城市这一新兴理念的推进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才能进一步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步伐,但是当前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就需要加强对问题的研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正确应对,有效提升海绵城市建设质量,发挥出海绵城市的积极作用。对此,本文介绍了海绵城市的概念及意义,分析了海绵城市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其发展趋势,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海绵城市;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1海绵城市概述
1.1内涵
海绵城市指的是通过建设可渗透路面与绿地等各种措施使城市具有海绵一样的功能。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主要针对于水的循环利用,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不仅加大了对水的需求量,水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也日益凸显,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就在于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建设旨在降雨的时候,对雨水进行收集、渗透、贮存、净化、利用等,防止城市出现洪涝灾害的同时,当需要水资源的时候,可将雨水进行有效利用。对于海绵城市而言,“海绵”可以是公园、草地、小河等,合理构建海绵体,减轻径流的污染负荷,建设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水循环系统,实现雨水的有效利用与控制,更好的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保证城市正常运转。
1.2意义
海绵城市建设不仅有利于城市发展,还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城市中的人口越来越多,之前很多城市由于空间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分布等原因,各种“城市病”也越来越严重,很多城市在抵抗高温、低温、寒冷等极端天气方面的能力极低,不仅危害到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威胁到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此,相关部门应秉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将海绵城市建设为重点,合理规划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有利于解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很多城市所面临的水问题,其建设重点在于总结治水方法,采取有效措施正确应对洪涝、干旱等问题。海绵城市的建设除了有对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因素的考量外,还有社会与经济方面的考虑。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会构建大量的海绵体,建设的公园、绿地等基础设施,不仅能防止城市内涝,还可改善室内空气环境,并可成为城市居民的锻炼、休闲的场所。同时,海绵城市建设注重对于天然水系的利用与保护,这就减少了管道项目的铺设,也不需要再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维护,大幅度降低了水污染及内涝问题的治理费用,减轻了经济压力。城市发展过程中,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极为重要,要加强对于海绵城市的研究与实践,做好城市的储水、排水工作,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水平,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2我国海绵城市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要晚于英国、荷兰、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海绵城市理念于2012年提出,到目前为止,全国共计30个城市试点,并且一些地区和城市开始自主的进行海绵城市建设,其中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建设成果较为突出,但也有一些城市进展不顺利,笔者对各个城市在海绵城市建设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总结了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1)资金筹集难。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将城市内传统的河流、湖泊、池塘与现代化的道路、广场、公园等通过雨水的吸收、渗透、贮存、净化、利用等处理设施联结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建设这些雨水处理措施势必需要大量的资金,我国现在大力推广PPP项目,而对于民间资本来说,他们的投资更看重短期效益,但海绵城市发挥出的效益周期较长,这就降低了民间资本的参与热情,不利于海绵城市建设资金的筹集。
2)破坏城市特色。海绵城市是近几年才提出的,这就需要对很多城市进行改建,而对于那些有自身特色的老城区来说,其道路、建筑等会受到极大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城市面貌,城市特色也遭到一定的破坏。
3)缺乏对水的认识。海绵城市建设主要围绕着水进行,但是在当前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过程中缺乏对水的认识,没有专门的以水文学位核心的规划和设计团队,也没有关于“水与气候”、“水与环境”、“水与生态”等联系的先进技术,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也缺乏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海绵城市建设缺乏水的认识,不利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有效开展以及作用的发挥。
4)土地资源利用问题。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原有的集水、蓄水、排水等设施进行相应的改造及新增,通过这些设施的有效建设来实现海绵城市的目的,在改造和新增的过程中需要新的土地资源,而由于现代化城市的土地资源极为珍贵,这就需要重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在做好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上,有效利用好城市土地资源。
3我国海绵城市发展趋势
3.1完善法规政策、规划设计体系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法规政策的支持,各级地方政府应严格遵循国家已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结合相关法规和当地实际情况,组织相关部门、科研单位等,共同制定海绵城市建设地方性法规政策体系,以确保自身海绵城市建设的有效推进。另外,在规划设计体系方面,要加强对水的认识,发挥水文数据的优势,综合考虑地理条件、排水设施、经济水平等多项因素,出台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和建设标准,
确保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科学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全面规划、科学布局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较晚,在很多方面还存在极大的不足与问题,这就需要在建设过程中积极借鉴英国、荷兰、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建设经验,将“低影响开发技术”、“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水循环体系”等先进理念与国内“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统筹建设”的原则进行有效结合,转变传统城市建设理念。各个城市需要根据自身的地理条件、水文情况、城市特色等实际情况,合理规划、设计海绵城市建设方案,做到全面规划,充分利用已有的处理设施,合理布局新建、改建的处理设施,确保海绵城市的适用性,在发挥出海绵城市调蓄暴雨径流能力的同时,避免对城市的不合理破坏。
3.3拓宽资金筹集方式
海绵城市建设具有项目多、投资分散、资金回笼慢等特点,为更好的解决资金筹集问题,可建立社会性多方参与的投融资模式。一方面,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争取国家部委和政策性银行支持,努力寻求商业银行合作。另一方面,可通过市场化方式,调动民间资本的参与积极性,大力推进PPP模式的实施,加强技术企业与金融资本结合,加大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总承包方式的应用,切实发挥整体效益,助推海绵城市建设步伐。
3.4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
海绵城市建设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的特点,其建设过程中涉及到了诸多部门,为确保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有序推进,这就需要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协力解决好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难题。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城镇棚户区、城乡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更新等情况,这就要发挥部门优势,集中攻坚力量,加快推进区域整体治理,切实解决好人们所关注的大雨内涝、污水黑臭等问题,让城市居民切实感受到海绵城市建设所带来的积极变化,改善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提升生活品质。
3.5加大创新投入
海绵城市建设中海绵体的建设多种多样,比如绿色屋顶、透水路面、下沉式绿地等,这些海绵体工程不仅有着较高的技术要求,再加上各个城市的总体生态环境有着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造建设,通过加大创新力度来提高海绵体建设的成功率。因此,这就需要加大创新投入,引进先进技术,加大对各种设施、设备的购买,强化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确保技术人员能正确使用各种先进技术、设施、设备,发挥其积极作用,提升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科学性。
3.6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不同的城市有各自不同形态的地貌特征,比如四面环山、被森林草地包围或者是河流湖泊众多。因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加大对自然环境的考量,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根据城市自然环境特征划分为不同的保护区块,如森林保护区、生态物种保护区、水资源保护区、地质灾害预防区等等,确保生态多样性,处理好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加强对保护区块的保护,充分发挥出保护区块的自身作用,如让森林发挥出防风固沙、存水净水、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让生态物种提供合理有效的生态循环并利用河流湖泊蓄水,以达到城市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使海绵城市建设更加快速,效果更加突出。
3.7提升民众认识
当前,人们的思想相对保守,习惯了城市发展的最初模式,缺乏对于海绵城市的认识,不理解海绵城市是什么,不清楚海绵城市有什么样的作用。对此,政府相关部门就要发挥自身作用,加大对海绵城市的宣传力度,让人民群众对海绵城市有清除的认识,了解海绵城市建设会对城市发展以及自身生活有怎样的影响。在宣传海绵城市的过程中,要重点宣传水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性,提高公众对海绵城市建设、绿色建筑、低影响开发(LID)、水生态修复、内涝防治等工作中雨水控制与利用重要性的认识,这对于海绵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有着促进作用。提升民众对于海绵城市的认识,让海绵城市理念深入人心,可得到民众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支持和理解,使海绵城市更好、更快的发展。
3.8加强后期维护管理
海绵城市建设完成后,要加强对生态设施的维护管理,及时修复损坏的设施,更新和置换失去过滤净化功能的填料,确保其生态功能的持续发挥,实现海绵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海绵城市后期维护管理过程中,城市道路、给排水、园林等有关部门要明确各种职责,加大对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确保管理手段的科学、有效性,使海绵城市各项设施能稳定运行。另外,要定期检测评估各项设施,做好记录和抽查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应用信息技术,通过信息化大数据平台,确保检测评估的正确性。同时,也要积极鼓励广大民众参与到海绵城市维护管理中,减轻维护管理压力,确保海绵城市作用的有效发挥。
结语
当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还处于探索研究的初级阶段,海绵城市建设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发展、解决内涝风险、雨水循环利用等有重要的作用,要认识到海绵城市建设所遇到的问题,加强对海绵城市理论和实践的研究,通过完善法规政策、规划设计体系、全面规划、科学布局、拓宽资金筹集方式、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等措施,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的科学性,达到创建海绵城市的要求,提升城市形象,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生活环境,实现海绵城市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郑丽艳.探析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与技术要点[J].居舍,2017(36):43.
[2]杨毓.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7(12):110-111.
[3]李冠南.关于海绵城市的探讨[J].低碳世界,2017(35):200-201.
[4]曾瑶,曹志荣.海绵城市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7,8(23):24-25.
[5].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的原则[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6,22(12):91.
[6]宁淑冰,祝莹.海绵城市建设中的规划管控[J].住宅与房地产,2016(36):246.
论文作者:王红权,石小飞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0
标签:海绵论文; 城市论文; 城市建设论文; 这就论文; 过程中论文; 设施论文; 内涝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