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打火机企业集群运行机制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温州论文,集群论文,打火机论文,运行机制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中小企业集群的含义及其经济特征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中小企业集群问题一直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意大利的普拉特地区毛纺织集群模式、硅谷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模式、印度针织集群模式都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资料。各个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通过地理上的集中获得单个企业难以获得信息资源、生产要素、创新的技术,从而在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
迈克尔·波特认为,企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注:迈克尔·波特:簇群与新竞争经济学,社会与经济体制比较,2000,2)。他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环境、不寻常的、复杂的或紧迫的地方需求、目前业已存在的供应商产业、相关产业甚至整个相关企业集群为新集群的出现作铺垫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企业集群的产生,并认为企业集群同样随着技术的落后、消费需求的转移、内部过度竞争而逐渐衰落。由此可见,现代的企业集群是伴随着市场竞争而产生,又随着竞争和合作的破裂而衰落。
我们在这里理解的企业集群是基于一定区域的地理环境条件、地区资源禀赋、历史文化条件,也就是说,企业集群本质上是一个地理的概念,但是从更广泛的角度来说,企业集群是一个介于纯市场和正式组织之间的集合体,威廉姆森在《市场和等级组织》中将之称为中间性组织,这种组织是克服市场失灵和科层组织失灵、节约交易费用的有效的组织形式。所以从这几个方面来理解企业集群就表现为以下经济特征:
1、企业集群在地理上高度集中。北京大学著名经济学家王缉慈认为,“如果我们认真检视那些公认的成功故事,就会发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某种产业能在全球市场上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往往离不开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这里地理环境的含义已经超越了古老的地理决定论中所包含的自然环境的狭隘含义。在这里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是相互作用的,本地企业与当地产业环境的关系如同自然界的生物与周遭环境的关系一样,处在不断的物质、能量与信息交流中。”(注:王缉慈童昕:产业群:地方竞争优势的源泉,中经网江苏中心采集2001-12-25)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吸引了大量企业集中,形成了空间上的聚集,为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生产要素合作提供了基础。所以,在一定的独特的地理环境下集中的中小企业是获得竞争优势的先决条件。
2、企业集群有自己的主导产业。意大利普拉特集群是以毛纺织产业为主体的,聚集着大量的生产服装、纺织产品的中小企业,在这样同业的企业集群内存在着进行产品设计、营销策划。产品销售、构筑销售渠道的最终企业,也存在着大量向最终企业提供中间制品和服务的专业化生产者,他们都是小规模的中间企业,这些企业通过分工和合作共同构成了一个产业的主体。
3、集群内部有自己的运行机制。企业集群的主要运行机制主要有互补性机机制、交易费用机制、知识外溢机制、信任机制及创新机制,通过这些机制,集群内企业完成竞争与合作,并且通过价格调节和内部信任使整个群内企业协调运转。
二、温州中小企业集群的运行机制分析
企业集群的形成从宏观角度来说是区域内的地理环境条件、资源禀赋以及历史文化条件的共同促进,从企业角度来说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中小企业在市场中由于所掌握的核心资源有限,企业的竞争能力不足于和大企业相抗衡,为了减轻竞争压力,与其他企业共享资源、技术,有非常强烈的合作欲望。二是赚钱效应。利润最大化是每个中小企业的目标,当某一区域已经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并且在其中的中小企业获得巨大收益的时候,其他的中小企业或者中小资本并纷纷投入其中,从事相同的产品生产,逐渐在这一地区内形成了同一产业群。三是集群合作效应。企业在集群内由于接近供应商及专业人才、易于获得专业的信息、集群内成员的产品具有明显的互补性和配套性、可以共享公共设施,所以可以提高中小企业集群内企业的生产效率、促进创新和生产规模的扩大,这样的集群合作效应促进了中小企业形成集群的倾向。
从这个角度来看企业集群的运行机制,可以如下图所示:
宏观因素 微观因素 企业集群运行机制 企业集群收益
地理环境 竞争压力互补性机制资本增值
集群合作交易费用企业规模扩大
机制
历史文化 效应知识外溢税收工资增加
共享机制
赚钱效应创新机制企业优势扩大
资源禀赋 信任机制
下面我们以温州打火机中小企业集群为例来分析其运行机制。
浙江温州地处我国东南一隅,人口不过700多万,辖6县、2市、3区,但其经济发展速度却名闻遐迩。1999年,温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34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854元和浙江省的842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24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10元和浙江省的3948元。温州的迅速发展与其中小企业迅速成长密切相关。是什么因素导致温州中小企业有如此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呢?我们经过考察发现,中小企业企业集群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我们以温州打火机企业集群为例来进行研究。打火机是一个百多年的传统产品,20世纪50年代,欧洲是世界打火机市场的主宰,到了60年代,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地以价格优势迅速取而代之,逐渐垄断了国际市场。到了80年代中期,温州打火机开始进入国际市场,2000年温州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出口量近4亿只,约占国际市场的70%,欧洲市场的80%,在国内市场上,温州打火机约占95%的市场份额,温州已成为世界打火机生产基地(注:胡丹婷:温州打火机的辉煌与尴尬,企业管理,2002,4)。打火机供、产、销各环节的主要力量就是小企业,这些小企业组成了企业集群,迅速实现了对国际市场的占领。在温州,从事打火机行业的企业集群有好几处。如果某一地区出产打火机,那么该地区就会集聚几十家与打火机相关的小企业或家庭作坊,分别从事打火机生产的原材料和燃料供应、零部件生产、整机组装、跑定单销售等。而且同一业务领域一般有两家以上的小企业提供同类服务,这些小企业构成了企业集群。
1、互补性机制。处于小规模的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企业规模有限难以获得良好的商业信誉;企业资金有限难以获得较大规模的生产投入,难以组建具有一定规模的销售渠道;企业技术有限又缺乏研发的实力。这些有限性使企业难以获得供应商、专业人才、专业信息以及产品销售信息。企业集群的互补性机制解决了这个问题。互补性机制是集群内的企业通过专业化的分工,形成联系紧密的产业链关系。也就是说,集群内的企业只集中于少数几个核心活动,其他特定的专业化活动由一些更具有优势的企业来完成,专业化分工使集群内企业相互依赖、专注于创新,实现共同发展。
温州打火机企业集群互补性机制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低廉的劳动成本互补。温州打火机能够占领国际市场,凭借的主要是中小企业集群内低成本优势,低成本优势主要来自于低廉的劳动成本、合理的生产组织及因此带来的规模经济。我们主要来看劳动成本优势,根据欧盟发布的1996年欧盟各国劳动成本资料显示,平均每工时劳动成本为20.2欧元。而在温州,打火机工人的工资每小时4-7元人民币,即最高工资每小时不到1欧元,是欧盟国家的1/20,同样,日本、韩国生产的打火机也因为劳动力成本比较高,难以在价格上与温州货相匹敌。性能相同的打火机,韩国产的价格是中国的15倍。二是专业化的分工协作互补。温州打火机企业建立的企业集群进行专业化分工合作是构成打火机竞争优势的另一途径。一只小小的打火机,有数十个零配件,如果采用进口零配件,温州的打火机业将难以在国际市场立足。如果这些零配件都由某一家打火机厂商自己生产,成本高的惊人,价格竞争优势也将难以显现。在温州,打火机生产分工细密,有着为数众多的造型设计、模具制作、外壳铸造以及零部件配套队伍。比如,一只电子点火器,从海外引进要4-5元,温州人攻克难关后,只要1-2元,而形成专业化规模生产后,只要0.2-0.3元。专业化分工带来了规模效益。同时,专业化分工还带来了产业聚集,由于每一家企业从事的是产品生产链上的某一环节,各家企业必须紧密协作,聚集在一起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产业聚集成了自然选择。专业化分工和产业聚集又带来了市场的繁荣。
2、交易费用机制。加入企业集群的企业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如果加入企业集群会为企业带来多少成本节约,单个企业在市场中将大量资金耗费在运输、收集市场信息、学习专门的技术知识。但是,企业如果加入集群将会节省这些交易费用。温州自古就有经商的传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的工商业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长期的发展促进了彼此之间的开展广泛的社会联系,提供了比较准确的市场信息,也为学习专门的技术知识提供了条件。建立在较高信任基础上,可以减少额外的交易费用,减少自我保护机制,支付较少的设计合同的律师费用,以及更少的监督费用。(注:熊军:群的概念、假设、理论及其启示,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4)这样,在温州建立企业集群就具有比较明显的的交易费用优势:较低的运输费用;较低的市场搜索费用;较高的交易频率;更多的社会关系和彼此了解等等。
3、知识外溢与共享机制。在企业集群内,高度专业化的技能和知识、机构、竞争者、相关企业及老道的客户在地理上的集中,能够产生较强的知识和信息累积效应,为企业提供实现创新的重要来源。但是,由于知识具有知识形态的多样性、知识转移的复杂性、知识生产的协作性、知识消费的公共性的特性(注:王冰,顾远飞:簇群的知识共享机制和信任机制,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5),集群内企业集聚的大量的专门的知识和信息就很难停留在企业内,集群内的个人关系和企业之间密切的相互联系减少了信息的非对称性,这有助于增加信任和促进知识和信息的流动,这些条件使知识和信息更具有可转移性。同时,在企业集群内到处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广告,有各种商品展览、促销活动,有各种各样的学术或商业会议,从而以极为低廉的费用,甚至免费为企业提供了商业信息。如果远离企业集群,信息不通畅,往往会坐失良机。硅谷内企业可以比较容易的获得其他企业最新的研究结果,而这些知识和信息往往是通过一些非正式的交流扩散出去的,因为相关企业的集中分布使得不同企业的员工能够自然混杂在一起并自有地谈论技术话题。如果某人提出一种新的构想,它将被其他人迅速采纳并揉入他人的想法,知识外溢激发了创新的思想火花,知识的共享促进了集群内企业技术的进步。
4、创新机制。在企业集群内,企业之间同样存在着比较和竞争,为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扩大产品的销路,企业必须通过技术的创新来实现。一般来说,企业集群使得企业更容易发现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缺口,进行创新,而且所需要的设备、投入品以及员工都能够在区域内解决。知识外溢和知识共享促使技术的扩散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具体来说,企业集群创新来源于三个方面:企业之间的合作、思想交流与企业间的生产和营销网络,在一个区域里,由于企业在空间上的彼此接近,企业家在平时的商业协作和交流中,通过直接观察就可以互相掌握其他企业的新的生产经营思路和其他创新形式。一方面,企业管理者受益于这种经营管理信息、技巧和知识外溢效应;另一方面,他们也用自己的经验不断丰富和完善它们。这样企业家们之间这种默契式的思想交流很容易在区域内营造一个创新环境。此外,在灵活的专业化分工的情况下,具有一定创造里的熟练工人在使用多用途设备中,能够不断地发明新的产品和新的生产方法,从而也促进了企业群里的不断创新,这种创新机制使集群内的企业更具有竞争优势。
知识外溢来自于空间的集中产生的知识和信息的积累和扩散,这样,集群内企业通过共享技术和信息实现了产品的创新。温州人非常注重打火机的产品开发,现在平均每天有3款打火机问世,打火机款式已超过1万种。在温州开发一个打火机新品,从设计到成品只需要25天,而在日本、韩国则需要80天左右。集群内生产企业的技术创新的积极性远远超过国外大集团。维护整个集群内企业的声誉,确保质量符合标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树立温州货的形象,温州市政府和行业协会起了重要作用,他们鼓励企业引进先进设备、改进生产工艺;通过定牌生产,掌握世界名牌打火机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同时进行技术嫁接和创新,提高自身的加工水平;集群内企业还通过了国家质量认证,确立行业标准,从整体上提高了整个集群内企业的质量水平。
5、信任机制。经济学家克劳瑞格(Knorringa,P.)曾经对印度阿克拉市的制鞋行业企业集群进行过研究。他发现,聚集着的企业,尤其是制鞋商和经销商之间,在专业上的合作程度和彼此信任的程度,对它们之间的商业合作关系的维持和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注:何健:企业群理论的形成与演进,经济管理,2001,10)。信任产生于直接的人际交往,如对朋友的信任;也可以产生于网络中的声誉,如对名气、品牌的信任;或我们对于调节其他人价值或行为制度的理解。由此我们可以区别信任的三种对象:对人的信任、对制度的信任、对集体的信任。在我们对企业集群的研究中,集群内企业之间建立起的信任是由这三者混合而成的。集群内企业信任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利益的算计,这时所形成的信任往往是单次交易中的短期信任;二是长期多次交易而形成的熟悉。当集群内的企业的交易次数无限增加时,对长期利益的考虑会导致合作的出现,长期信任机制得以形成;三是可预见性和可依赖性的规则,这种规则或者由政府制定,或者是长期历史中形成的传统、习惯和文化。企业集群内的企业的组成要么是以家族为基础,要么是同一地缘的企业,这种关系为它们之间建立信任关系提供了基础。企业集群内企业之间是合作和竞争的关系,但是这种竞争与一般的企业竞争是不同的,他们是一种双赢的竞争。信任机制作为维护企业集群的竞争秩序的内在机制,为提高和增强企业之间的凝聚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温州原来的国有工业基础薄弱,即使到了现在,其工业还是以家庭小作坊为主,但就是靠这种家庭小作坊击跨了众多国有中型企业,甚至击败了国外规模大得多的竞争对手。并且因为温州小企业提供的产品极具市场竞争力,从而在温州地区及周边形成了几个著名的专业市场:纽扣专业市场、低压电器专业市场、眼镜专业市场、义乌小商品市场等等。自然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条件使温州的中小企业以家族企业为主,许多企业主都是根据亲戚、朋友或同乡建立起来的关系,彼此之间多次的交易和相互协作,促进了这种信任机制的形成,这种建立在长期利益基础上的信任机制促进了温州打火机企业集群的发展。
企业集群是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中小企业、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是摆在各个地方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研究中小企业集群的运行机制以及成功企业集群实例的运行机制的形成具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