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方法论文_王松

浅谈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方法论文_王松

摘要:体育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体育则是体育教育教学的基础,因此在小学阶段需要教师培养和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为后期终身体育学习打好基础。而如何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则是当前小学体育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出发,采取多种措施和教学策略,不断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打下良好基础。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小学阶段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阶段;体育学习;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体育学科的教学也是这样。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注意力容易分散,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格外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点出发,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在小学阶段基础教育课程中所占比重逐渐上升,因此需要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注重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和激发,从而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和意识。

一、小学体育学习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一)小学阶段学生体育学习情况调查结果

对于体育方式和体育内容的接受程度。通过调查发现,有36%的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有43%的学生表示一般,而21%的学生表示不感兴趣。从调查数据可知,约有80%的学生对于体育课兴趣程度比较一般,提高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迫在眉睫。

对于体育锻炼的认识情况。通过调查发现,有52%的学生认为参与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体质,有33%的学生认为参与体育锻炼能够锻炼意识,有15%认为参与体育锻炼是为了掌握一门技能。由此看来,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认识程度仍然是以正面为主。

对于当前体育课堂氛围的感受情况。有53%的学生认为体育课堂氛围比较活跃,有38%的学生认为不够活跃,有9%的学生认为体育课堂比较沉闷,不够活跃。小学阶段的学生极容易受到他人影响,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二)小学阶段体育学习现状的原因分析

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是一个国家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更关系到民族的未来。而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提高身体素质,培养体育运动习惯的关键阶段。从改革开放以来,体育教育在国家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逐渐上升,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之相对的是,由于我国体育教育事业起步和发展都比较晚,体育设施设备以及体育活动场地等亟待健全,导致学生体育活动无法顺利开展。

其次,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仍然存在重语文、数学,轻体育的思想,在部分学校甚至挤压学生的体育运动时间用于语文、数学的学习中,导致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大大减少。

最后,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缺乏兴趣,缺乏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和观念,缺乏对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没有养成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另一方面是学生对于体育教学活动缺乏正确认识,更无法体会到体育学习的乐趣,进而产生恶性循环。

二、小学阶段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而要重视培养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首先需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使其重视体育教学,重视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与传统的学习模式和学习观念不同,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体育教学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在体育课堂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针,并且通过不断实践提高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进而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此外,学校还需要不断宣传体育学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小学体育教师对于体育学科的重视,鼓励在体育课堂中不断运用和推广新理念和新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创新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就需要在课程内容和形式的设计上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同时采用一些新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法、创设情景法以及游戏法等,将一个小游戏融入到体育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的同时,感受到学习体育的乐趣,从而对体育学习产生强烈兴趣。例如在学习低年级的“走步”教学时,由于该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单调,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用“拍手走”“前脚掌养地走”等活动增加课堂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班级内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句型分组竞赛,增加课堂内的竞争性和趣味性,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局限,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可以发现学生在参与游戏活动后,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从中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例如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其年龄比较小,教师一般使用课堂游戏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以“篮球”学习为例,教师可以让讲解拍球时的基本动作,并逐个分解,让学生分组练习并掌握后,举办“篮球的拍球比赛”,在学生在比赛中熟练操作,提高学习质量,激发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

(三)注重情感教学

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学生往往会由于对喜爱某名教师而喜欢其所教授的学科。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也需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教学,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或者是参与到学生的体育活动和游戏之中,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时体育教师要在课堂中营造活跃向上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例如在学习“篮球”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让一些体育能力比较好的学生与一些体育能力比较一般的学生组成一组,让体育能力比较好的学生教比较一般的学生如何拍球、如何运球等动作,充分考虑到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锻炼情况,并对于其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和解决,营造和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师生关系,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在这种教学氛围中自然而然得到激发。

(四)榜样的激励作用

除了教师自身的引导以外,还可以通过一些运动明星自身的励志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养成体育运动的习惯和意识。因此教师要在体育教学课堂中合理有效的运用体育明星的故事,从精神上鼓励和引导学生坚持体育锻炼。例如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小明被坏人绑架需要同学们来拯救”的情境,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完成跳绳、投篮、射门、跳远等多项任务,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又能锻炼学生的正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五)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就需要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成就感和快乐,形成良性反馈。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能搞“一刀切”,而是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够一够,摘桃子”,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例如在练习“跳绳”时,教师可以将男女生进行混编,比一比哪一组跳得快、跳的多,并且对花样多和跳的多的小组给予奖励,让学生在运动中获得成就感,增强信心。而在学习“健美操”运动中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放缓一些难度比较大的动作,在让学生多练习掌握技巧后,逐渐加快节奏,让学生跟随音乐动作,从而掌握这个动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并且将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放置在教学的首要位置。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创设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自觉参与课堂活动。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课堂小游戏穿插体育教学之中,增强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提升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参考文献:

[1]高建华. 浅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J]. 教育现代化-知网, 2017(19):078-078.

[2]王俊芳.浅谈小学体育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J].学周刊,2018(5):163-164.

[3]吴泽进.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新课程(中),2018(2):48-49.

[4]钱晓华.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18(7):95-96.

[5]谷全凤.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 教育, 2016(12):00047-00047.

[6]何雪峰.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6):123-124.

论文作者:王松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0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方法论文_王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