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中医院特检科 253000
【摘 要】目的:探讨彩超检查腹内疝并发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10月-2016年11月收治的40例腹内疝并发肠梗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给予彩超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以总结彩超的表现特点,增加对本病的了解,为后续诊断提供合理依据。结果:40例彩超结果均提示肠梗阻,其中29例提示肠绞窄,并在后续手术中被证实,诊断准确率为72.50%。腹内疝并发肠梗阻的声像图主要表现为:肠管扩张以及位置发生改变、肠管血流动力学改变、有腹腔积液出现等。结论:针对腹内疝并发肠梗阻患者,采用彩超检查具有较高的检出率,有利于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合理依据。
【关键词】彩超;腹内疝;肠梗阻;临床价值
腹内疝的发病率较低,大多数患者常因并发腹胀、肠梗阻或者急性腹痛前来就诊。在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下,彩超因能够及时发现明确间接或直接的声像特征而作为扫查腹痛原因的一种常规检查手段,且获得了临床的广泛认可[1]。彩超检查有利于为临床诊断结果的确立提供参与依据,并有助于确定手术时机,确定治疗方案。为进一步探讨腹内疝并发肠梗阻的彩超特点,增加临床对本病的认识,我院特意对于2015年10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40例腹内疝并发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彩超特点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5年10月-2016年11月收治的40例腹内疝并发肠梗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均经手术证实。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5~67岁,平均(51.20±3.34)岁。全部患者均因腹胀、腹痛就诊,初步诊断为肠梗阻后于医院接受治疗。
1.2方法
采用西门子ACUSONS2000的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进行检查,凸阵式探头,并将频率调整为2~4MHz。首先对胆道及腹部实质脏器进行系统检查,其次,对腹部各个区域进行循序扫查,对因肠梗阻而出现扩张的肠管进行重点扫查,观察扩张肠管在腹部的具体位置,观察肠壁的形态,观察其是否有肿块出现。此外,还要顺着扩张的肠管追踪患者有无存在因挤压而变窄,进而导致无法顺利通过的肠绞窄处。再次,仔细观察并详细记录肠壁增厚范围、肠管蠕动情况,并对病变区域肠壁的血流量进行认真扫查以显示其范围及程度,有助于对肠管的生机状况进行初步判断。注意观察肠间有无积液,若有应对积液的量及性状进行详细记录。最后,将彩超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
2结果
40例彩超结果均提示肠梗阻,其中29例提示肠绞窄,并在后续手术中被证实,诊断准确率为72.50%。腹内疝并发肠梗阻的声像图主要表现为:①肠管扩张以及位置发生改变:40例患者均存在肠管广泛性或者局限性梗阻性扩张的症状,其中,15例提示扩张肠管占据腹部的主要区位,并在术中证实;②肠管血流动力学改变:29例患者的彩超结果提示存在局部肠绞窄的现象,疝入的肠管声像图表现为平行线样多层结构,并呈挤压状的盲端改变;15例显示患者病变区的蠕动明显减弱,同时肠壁增厚,肠管缺乏彩色多普勒血流征象;4例术中证实为局部肠坏死;③有腹腔积液出现:27例患者的彩超结果提示肠间存在积液,其中9例患者的积液稍多,有悬浮性光点的患者术后均被证实存在局部肠坏死。超声影像表现分析见表1。
3讨论
肠梗阻属于临床外科中的一种常见性急腹症。腹内疝主要是指腹内脏器或组织经腹腔内正常或异常的裂隙、孔道转离原有位置,并进入到腹腔内的某一间隙。腹内疝的发病率较低,约为0.20%~0.90%[2]。腹内疝是诱发肠梗阻的一种少见性病因,诱发率约为5.80%[3]。现阶段,彩超检查可检出肠肿块、肠扭转、肠套叠、肠内结块梗阻以及肠内粪,加上其临床主要症状表现较典型,均为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停止排气、排便等,因而较易确诊。但临床对腹内疝并发肠梗阻的报道却较少。
早期临床上主要采用X线检查肠梗阻,其影像学特征可显示为一团小肠固定于某一部位,同时存在多个气液平面。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超声逐步引入到了肠梗阻的检查中来,其显示肠管梗阻扩张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高达87%~100%,且特异性高达82.00%~91.80%[4]。而肠管扩张属于诊断肠梗阻的一项重要条件。我院重点回顾性分析了彩超检查腹内疝并发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总结出了彩超的表现特点主要有以下方面:①采用彩超检查可追踪扫查到患者受到压迫的肠段的具体情况,为后续诊断提供依据;②以某一腹区为主的肠管扩张,可见扩张肠管内为大量液糜状肠内容[5];③可对肠蠕动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表现为蠕动减弱,甚至消失;④可显示因缺血而引起的绞窄区域以及肠袢的肠壁水肿增厚情况。⑤可显示肠壁血流情况,并可作为后续评估绞窄肠管生机的有效参考依据。
本研究中,彩超对肠梗阻扩张及位置改变的检出率高达100%,一旦发现扩张的肠管局限于某一腹区,在有效排除肠套叠、肠壁肿块、肠内结块等因素之后,应重点考虑腹内疝的可能,并重点扫描。当彩超循迹到存在因被挤压而变窄,导致无法通过的肠段时,则可提示为可能出现腹内疝并发肠绞窄或肠扭转。
本研究中,40例彩超结果均提示肠梗阻,其中29例提示肠绞窄,并在后续手术中被证实,诊断准确率为72.50%。研究结果充分表明,彩超检查腹内疝并发肠梗阻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有助于为后续治疗时机及治疗方法的选取提供依据,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史桂英.彩超诊断腹内疝并发肠梗阻的临床分析[J].医药前沿,2016,6(17):43-44.
[2]陈敬一,徐丽伟,井树森等.彩超检查腹内疝并发肠梗阻的临床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5):694-696.
[3]陈敬一,徐丽伟,井树森等.彩超检查腹内疝并发肠梗阻的临床价值(附15例报告)[J].哈尔滨医药,2010,30(2):30-31.
[4]许道娟.彩超检查腹内疝并发肠梗阻的临床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62.
[5]吴相柏,魏亚元,吴利达等.无腹部手术史的腹内疝致肠梗阻23例诊治分析[J].山东医药,2013,53(15):41-42.
论文作者:王洪香,郑建云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3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4
标签:肠梗阻论文; 腹内论文; 肠管论文; 彩超论文; 患者论文; 提示论文; 手术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3月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