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信息社会的适应性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性教育论文,社会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信息教育的必要性
无论人们重视还是漠视,信息社会正在改变每个人的生活,这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生存在一个日益信息化的环境里,信息化生存成为新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中,一个人的信息观念、信息能力、信息行为将极大的影响着他的生活质量:
其一,在信息社会中,一个人如果不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就成为“信息盲”,就不能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这样他不但在学习、工作、生活上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且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必将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甚至被排除在主流社会之外。掌握信息技术和手段的程度不同,影响着人们信息意识、信息交流能力、社会活动和社会经济的参与性和成功率,因此信息能力的高低使在信息社会中生活的人们之间的贫富差距加大、社会地位两极分化加剧。
其二,人们对于信息社会和信息技术在认识上的不正确,会导致行为偏差,从而有可能下降人的素质。比如,由于过多依赖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媒体,书本阅读、亲身实践、人际交往等方面被弱化,使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成了一种“快餐模式”。首先,电子媒介给予的只是有限的知识,书本阅读、亲身实践、人际效应方式恰恰是知识摄取中无可替代的基本的和重要的手段。另外,媒介只能告诉结果,却无法带给学习者对过程的思索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无法锻炼学习者的社会实践能力,由此引起的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的下降是显而易见的。
另外一类行为偏差的信息犯罪,即行为人以信息技术为犯罪工具或攻击对象而故意实施的不法行为。这些行为人可能利用信息技术作为高超的犯罪手段进行窃取、篡改、欺诈、破坏以及应用虚拟环境进行恐吓、敲诈等犯罪活动,从而使信息社会的政治、经济、金融、军事、教育、生活等受到损害,甚至导致混乱,而行为人本身也沦落为犯罪活动,从而使信息社会的政治、经济、金融、军事、教育、生活等受到损害,甚至导致混乱,而行为人本身也沦落为罪犯。
其三,在信息社会里,信息环境比以往社会(如工业社会)日趋复杂多变,并带来了一些可能造成负面影响的因素,(1)信息泛滥成灾。人们身陷信息的汪洋大海却处于找不到自己所需的信息、汲取不了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这种尴尬的局面,造成信息利用率不断下降。(2)信息污染严重。此外,复杂的信息环境还可能造成信息障碍加剧、信息差距扩大、信息犯罪增多、信息流通失衡等等。这些信息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且是人类面临的危机性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求得危机的解决,或将导致社会文明的毁灭。
因此,有关机构对使用或即将使用现代信息工具的人们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让他们作好生活在信息社会里的思想准备、知识准备和能力准备,培植或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包括计算机素养、网络素养等),就相当重要和十分必要。信息社会的适应性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信息素养教育,甚至是信息社会的生存教育。
二.信息教育的内容
1.信息思想教育
对人们进行信息思想教育,首先应让他们作好思想准备,建立对现代信息环境的正确认识。使人们懂得: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必须能有利于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不能取代人类自身的发展,应完整和客观地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性质、功能和局限。其次,要在学习中建立起对信息的批判反应模式,理性地辨别信息的意义,区别媒介真实与社会真实,不盲目相信或采用信息,提高对负面信息的醒觉能力和虚拟环境下的自我防护意识。
在信息思想教育中,还包括如何理解、选择、利用和处理网上信息和娱乐资源。特别要注意的是,在网络中也会提供被污染的信息。由于在许多情况下,那些被污染的信息是与正常的信息(如教育信息)混在一起的,因此受众特别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不能辨别,往往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吸收一些不良的影响。在这方面,教育工作者应当指导人们如何辨别、防范和拒绝那些被污染的信息。
2.信息技术教育
为了填平信息沟、减少信息贫富差距,需要进行全民的信息技术的普及教育,提高对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技术认识,以达到能使大多数人胜任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如熟练操作计算机,熟悉各种软、硬件设备,熟练信息的接收技术,掌握一定的信息发送技术和制作技术,掌握防范计算机病毒等等,从而能轻松愉快地从信息网络中吸取信息、有效地创造和传播信息。
3.信息心理教育
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人际交往、交流的机会少,人们容易导致心理和感情脆弱,产生心理、情感方面的障碍。例如在网络上吸取或交互信息,它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却拉大了他们之间的心灵距离,因为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生成的虚拟环境,一个人无须接触大自然,也不用通过直接与其他人交往,就可以自主而任意地得到他所需要的信息或知识。这可能造成人们的孤独倾向,并容易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疏离、人与人关系的隔膜。人们可能轻松自如地在虚拟环境里与远方的网上朋友联系,却不善于与现实环境中的邻近伙伴沟通或适应不了周围的直实环境。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受众健康心理的培养,及时消除影响受众心理和情感方面健康发展的障碍,指导其养成高尚的情操、崇高的理想、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增强其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信息社会的信息观念、信息方式基本上是趋向于对人类生存方式的重新定向,因而是替变性、剧烈性和剧变性的,这可能产生人类生存环境的强列变化,从而导致人类紧张状态因素与日俱增:感觉上的过度刺激歪曲了人们观察现实的直实感,认识上的负荷过重干扰了人们的思维能力,加速变化的冲击力和不断增加的多样性使人们面临抉择的重重压力,进而引起人们的思想情绪、人性精神和社会行为的混乱,引起人们心理上和精神上病症。信息心理教育在防治信息病方面,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4.信息法制教育
在信息社会里,要使信息通道畅通无阴,必须制定关于信息的建设和管理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信息在信息社会中正常运作并消除它产生的消极影响的保证。社会要建立必要的关于现代信息技术及其生成的虚拟环境的法规,比如现代信息技术法规和应用法规、信息环境设计法和保护法、信息环境访问法、信息安全法、计算机犯罪刑法、网上知识产权保护法等,对可以产生不良后果的行为进行必要的制约和干预,规范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开发和应用。而在信息社会里运行的各种信息系统以及这些系统的用户,都必须遵循具有法律依据的各种规章制度。信息法制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有关信息的法律法规使在信息社会里生活的人众所周知,杜绝违章事故,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危机。
信息法制教育的另一个任务是制止或减少信息犯罪行为。有些人可能并不清楚信息犯罪的界限,比如信息网络中的“黑客”一词源于MIT,大意是对计算机非常首迷的电脑犯罪分子。这些人开始时可能只是自认为自己有比他人更高的才能,因此只要他们愿意,就闯入信息技术某些禁区,或用信息环境开玩笑或恶作剧,但后来或无意或有意干出违法的事情,并常常以此作为一种智力挑战而陶醉在技术违法之中。因此,对人们特别是初涉信息网络的表少年进行前瞻性的信息法制教育,就显得相当必要,它也是整个信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