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研究论文_陈胜

关于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研究论文_陈胜

(湛江市坡头区南三第二中学,广东省 湛江市 524069)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课程,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简单阐述了情感教育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意义,并对情感教育如何渗透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之中这一问题给出些许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情感教育;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

引言:

情感教育就是要求教师要利用情感沟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情感共鸣。根据新课改要求,我们要将情感教育有机的渗透到教育教学当中,促进学生知识与情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要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创新教学方式与内容,在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同时,使其思想情感得到升华。

一、情感教育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意义

目前,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道德与法治教育过于注重成绩的提高,只对教材重点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和教师之间缺少互动,从而导致对学生情感培养的忽视。首先,对于教育教学来说,情感教育的渗透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与理解。将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可以使枯燥的课本内容变得丰富起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引导学生道德与法治素质的提高。同时,情感教育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热爱学习、主动学习。其次,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引导,能够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有效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有道德、守法律的优秀少年。最后,情感教育的渗透符合我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要求。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通过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能够使其思想情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从而促进其开拓创新能力的发展,使其成为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1]。

二、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渗透情感教育的措施

(一)设立情感体验式教学情境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首先就要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使其主动思考、主动学习。根据情感教育的要求,在改革和创新初中道德和法治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过程中,教师要综合分析学生在学习和探索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通过学生在课程中的反馈,对教学情境进行适当的改革与创新,注重课堂教学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为学生创造能够广泛参与的教学情境。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实践,使其对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产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教师在“活出生命的精彩”这一课程上,可以先通过《爱的传递》这一视频的播放,来吸引学生的目光,并通过视频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体“怎样才能活出生命的精彩”。然后列举实例,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根据事例表达自己的意见,讨论如何铸就有意义的人生。经过不断的探讨,教师要对本次教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告诉学生要脚踏实地、做好当下;拒绝冷漠、传递爱心;开阔眼界、奉献社会才能书写精彩的人生,创造生命的价值。通过这种教学情境的设立,能够让学生们都积极参与到课程中来,向课程内容投入自己的情感,促进其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与此同时,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当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发言时,要积极的对其进行鼓励;对回答错误的人不能直接否定,以免打击其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对其耐心引导,帮助其解决问题,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这对其的身心健康和能力的培养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组织情感教育实践活动

教育学家陶知行先生曾说:“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做到知行合一”。实践是对教学内容的深刻体验。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带领学生进行实践,让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从其中引导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如教师在讲述“服务社会”一课时,要让学生知道服务社会能够体现人生价值,促进全面发展;懂得服务社会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需要热爱劳动、爱岗敬业。如果这些内容全部由教师单纯讲述,可能并不会加深学生对服务社会的认识。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使学生从实践中获得情感体会,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在实践活动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服务社会的人和事,通过举例子让学生产生与之相同的情感。然后,就可以带领学生在校园内清扫垃圾,在校园博物馆中做义务讲解员;也可以带学生去敬老院看望老人,为其表演和赠送礼物等,让其充分了解服务社会的行为,并为之感到骄傲。同时,学生都是渴望听到称赞的。所以,在学其进行社会服务后要对其进行表扬和肯定,使学生在情感上获得满足,从而加深其对社会服务的认识,提高其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其成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三)列举生活事例,融情于生活

道德与法治是所有课程中与社会生活最贴近的一门学科,所以要将学生情感代入课程,就要多列举生活事例,融情与生活,增强学生的带入感。在课程中采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典型,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开阔视野;同时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而积极性,使其拓展思维,增强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如在“家的意味”这一课程中,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的意识和能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但是,由于初中学生年龄较小,没有强烈的责任感;而且在现在的家庭中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获得的关注与照顾使其对在家庭中应当承担的责任没有具体的认识。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举例子就是其中最好的方式。教师可以提前向学生家长询问并收集他们印象中最有意义的家庭照片,并整理成电子相册,在课堂上向学生们播放。比如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张照片,全家一起出去旅游、孩子第一次自己洗衣服等。通过这些学生自己的事例,唤起他们的回忆,使其对本次课程的主体产生情感共鸣,并从中加以引导,使其热爱家庭、感恩父母,从而达到此次课程的教学目标[2]。

(四)用语言激发学生情感

道德与法治对学生来说是枯燥的,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语言就要具有感染力。要用有温度的语言对事例进行讲述,让学生如身临其境一般,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授课时,要想吸引学生的目光,首先就要把自己的情感带入到所授内容当中,使教学语言如出我口,如出我心,以此来达到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如在讲述抗日英雄英勇献身时的悲痛与惋惜,在讲述我国的辉煌与成就时的兴奋和激昂等,运用这些情感丰富的语言,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情,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相较于平铺直叙,更加具有吸引力和启发性。

结论:

总的来说,将情感教育渗透到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当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我们要设立情感体验式的教学情境、组织情感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声情并茂的授课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与法治素养,成为新时代下的新人才。

参考文献

[1]郭俊泽.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渗透[J].甘肃教育,2019(09):125.

[2]余慧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5):44-45.

作者简介:陈胜(1978.08-),男,广东省湛江市人,职称:中学政治一级,学历:本科。

论文作者:陈胜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1

标签:;  ;  ;  ;  ;  ;  ;  ;  

关于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研究论文_陈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