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电气设备用电安全论文_闫志远

探讨电气设备用电安全论文_闫志远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41)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随之不断创新发展,人们对电力能源越加重视,电力能源在给人们工作与生活便利的同事,也给人们带来一定损失影响,工厂生产中常会出现用电事故,多因为人们不重视电气设备的用电安全及用电安全知识淡薄,因此有必要对电气设备用电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引起人们的重视。对此,本文简要分析了常用电气设备的安全措施、电气事故分类及注意事项、防火措施等相关知识,以期消除安全生产隐患、防止伤亡事故、保障人们健康及顺利完成各项任务为目的。

关键词:电气设备;用电安全;保护

1 关于电气设备分类概述分析

电气设备主要包括了照明设备(电光源);弱电设备(电话、手机、音响、网络、报警设备等);空调与通风设备(脑制冷、温湿度控制装置等);运输设备(运输电梯等);供配电设备(变压器、发电设备等);动力设备(吊车、搅拌机、水泵、电梯等)。

2 电气事故的分类及按基本原因分类分析

电气事故按发生灾害形式,可分为人身事故、设备事故、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等;按发生事故时的电路状况,分为短路事故、断线事故、接地事故、漏电事故等;按事故严重性,分为特大性事故、重大事故、一般事故等;按伤害的程度,分为死亡、重伤、轻伤方面。

一旦按事故的基本原因,电气事故可分为:

2.1 触电事故

人身触及带电体(或过分接近高压带电体)时,因电流流过人体而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触电事故是由于电流能量施于人体而造成的。触电又可分为单相触电、两相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三种。

2.2 雷电和静电事故

局部范围内暂时失去平衡的正、负电荷,在一定条件下将电荷的能量释放出来,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或引发的其他事故。雷击常可摧毁建筑物,伤及人、畜,可能引起火灾;静电放电的最大威胁是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可能造成对人体的伤害。

2.3 射频伤害

电磁场的能量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即电磁场伤害。在高频电磁场的作用下,人体因吸收辐射能量,各器官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从而引起各种疾病。除高频电磁场外,超高压的高强度工频电磁场也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

2.4 电路故障

电能在传递、分配、转换过程中,由于失去控制而造成的事故。线路和设备故障不但威胁人身安全,而且也会严重损坏电气设备。

上述几种电气事故,以触电事故最为常见。但无论哪种事故,都是由于各种类型的电流、电荷、电磁场的能量不适当释放或转移而造成的。

3 电气设备安全措施分析

3.1确保用电安全的基础要素

3.1.1 安全距离

电气安全距离,指人体、物体等接近带电体而不发生危险的安全可靠距离。如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人体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施和设备之间,均应保持一定距离。通常,在配电线路和变、配电装置附近工作时,应考虑线路安全距离,变、配电装置安全距离,检修安全距离和操作安全距离等。

3.1.2 电气绝缘

保持配电线路和电气设备的绝缘良好,保证人身安全和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的基本要素。电气绝缘的性能通过测量其绝缘电阻、耐压强度、泄漏电流和介质损耗等参数来衡量。

安全载流量。导体的安全载流量,是指允许持续通过导体内部的电流量。持续通过导体的电流如果超过安全载流量,导体的发热将超过允许值,导致绝缘损坏,甚至引起漏电和发生火灾。因此,根据导体的安全载流量确定导体截面和选择设备是十分重要的。

明显、准确、统一的标志是保证用电安全的重要因素。标志一般有颜色标志、标示牌标志和型号标志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颜色标示表示不同性质、不同用途的导线;标示牌标志一般作为危险场所的标志;型号标志作为设备特殊结构的标志。

3.2安全技术方面对电气设备基本要求

据统计资料表明,由于电气设备的结构有缺陷,安装质量不佳,不能满足安全要求而造成的事故所占比例很大。因此,为了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在安全技术方面应加强对电气设备有以下要求:

对裸露于地面和人身容易触及的带电设备,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设备的带电部分与地面及其他带电部分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易产生过电压的电力系统,应有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器、保护间隙等过程电压保护装置;低压电力系统应有接地、接零保护装置;对各种高压用电设备应采取装设高压熔断器和断路器等不同类型的保护措施;对低压用电设备应采用相应的低电器保护措施进行保护;在电气设备的安装地点应设安全标志;根据某些电气设备的特性和要求,应采取特殊的措施进行安全维护。

3.3 电气设备安全注意事项

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均有良好的接地装置。使用中不准将接地装置拆除或对其进行任何工作。任何电气设备上的标示牌,除原来放置人员或负责的运行值班人员外,其他任何人不准移动。不准靠近或接触任何有电设备的带电部分,特殊许可的工作,应遵守《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中的有关规定。湿手不准去摸触电灯开关以及其他电气设备(安全电压的电气设备除外)。

电源开关外壳和电线绝缘有破损不完整或带电部分外露时,立即找电工修好,否则不准使用。发现有人触电,立即切断电源,使触电人脱离电源,并进行急救。如在高空工作,抢救时必须注意防止高空坠落。

4 有关电气设备的防火措施分析

电气火灾一般主要是由于电气设备的绝缘老化、接头松动、过载或短路等因素,而导致过热引起的。特别在易燃易爆场所,上述电气线路隐患危害更大。因此想要更好地防止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必须采取一定的防火措施。

检查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检查接头是否松动,有无电火花发生,电气设备的过载、短路保护装置性能是否可靠,设备绝缘是否良好。

合理选用电气设备。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安装使用电气设备时,选用防爆电器,绝缘导线必须密封敷设于钢管内。应按爆炸危险场所等级选用、安装电器设备。

保持安全的安装位置。保持必要安全间距是电气防火的重要措施之一。为防止电气火花和危险高温引起火灾,凡能产生火花和危险高温的电气设备周围不应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保持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电气设备运行中产生的火花和危险高温是引起电气火灾的重要原因。为控制过大的工作火花和危险高温,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由经培训考核合格的人员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

通风。在易燃易爆危险场所运行的电气设备,有良好的通风,从而能够有效降低爆炸性混合物的浓度。同时确保其通风系统符合有关要求。

接地。在易燃易爆危险场所的接地比一般场所要求高。不论其电压高低,正常不带电装置均应按有关规定可靠接地。

而当电气设备一旦发生火灾时,着火的电器、线路都有可能带电,为防止慌中逃生或灭火时发生触电事故,立即切断电源。如果在紧急生产或运行中不能停电,或其他特殊的原因不允许断电,灭火时应选择不导电的灭火剂,如:使用二氧化碳、二氟二溴甲烷灭火器等进行灭火。而且救火人员为了自身安全必须穿着绝缘鞋和戴绝缘手套。同时了解灭火时的最佳距离。若用水灭火,如果电压在110kV以上,出水口与带电体必须保持3m以上的距离;220kV及以上距离应该不小于5m。

5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先进的电气安全技术将对电气安全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以逐步对电气设备用电安全方面更加重视。因此,电气安全工作将向着更科学、更实用、更系统的方向发展。进一步完善传统安全技术方法,建立完整的电气安全体系,提高相关人员的电气安全理论知识,提高电气安全管理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魏国栋.电气设备用电安全探讨[J].科技与企业. 2012(20).

[2]彭荣才.值得关注的几个电气安全问题[J].农村电工. 2002(10).

[3]邵天文.电气设备检查与维修方法浅析[J].山东工业技术. 2016(04).

论文作者:闫志远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7

标签:;  ;  ;  ;  ;  ;  ;  ;  

探讨电气设备用电安全论文_闫志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