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建筑修缮工程指的是以保护古建筑为主,在保持古建筑实际情况的前提下,为恢复古建筑原状而实施的一些维护和修正活动。古建筑保护和修复不但影响到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而且还关系到人类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修缮古建筑作为我国人们传承物质文化的主要手段,与其他建筑工程对比而言,古建筑修缮工程对施工水平和施工技术要求更高,但我国在古建筑修缮工程上还有很多不足,本文对古建筑修缮施工质量展开研究。
关键词:古建筑;修缮;施工质量
引言
随着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古建筑文物的保护与修缮工作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不仅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城市规划,更是为了传承我国的悠久文化。因为古建筑文物最基础的是其建筑特色和建筑手法,因此设计师要尽量保留古建筑文物的特色,并最大程度还原古建筑文物的本来样貌,所以,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工作难度较大。
1古建筑修缮工程的质量控制
1.1大木构架的修缮
木柱墩接应符合下列规定:木柱墩接搭接长度宜为柱径的2~3倍。墩接柱接头的中心线应与原柱的中心线在同一垂直线上,接缝应严密,柱应垂直。严禁将已损坏的构件未经修补加固就再行使用。使用原有构件时,其受力方向与位置应与原方向、位置一致,不得翻用、倒置。
1.2斗拱修缮
斗拱构件损坏修缮或更换构件应符合下列规定:斗拱修缮应严格掌握原构件尺度、法式、做法特征。更换构件应与原样一致,昂等弯曲构件应拓样后按样制作。当拆修时应对原构件编号,安装时各就其位,不得错位。
1.3屋面修缮
经过修缮的屋面应符合如下几点要求:屋面上所有杂草,小树应全部铲除,被破坏的部位应随之修复;屋面上所有的碎瓦,杂物应清除,更换破碎底瓦;瓦垄应用水冲净,瓦垄和屋脊应直顺,接槎处应无明显高低不平;屋面应整洁,浆色均匀一致,抹灰表面应赶轧坚实,无明显露麻、虚软或开裂等现象;屋面上的积水及排水不畅现象应根除;吻兽、跑兽及其他脊饰配件应与原样一致。
1.4石作工程的修缮
带雕刻的石活见新时,不得损伤花饰。古建筑石活残损的修补应符合下列规定:用石料修补的,应选用与原物同品种的石材,并应与原材的色泽、质感相近。修补的接缝处及连接铁件的凹槽不得勾抹水泥砂浆或月白灰。小块石活得粘结可采用素水泥浆。大块石活得粘结可采用高分子化工材料,其材料配比应经试验后选用。
1.5墙体修缮
重要的古建筑的墙体拆砌和修补,应采用与原墙体相同的砖、砂浆,按原墙体相同的砌筑方法进行拆砌、修补。修复后的墙体应与原墙体一致。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所用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填缝接槎严实牢固,表面与原墙基本一致,新旧墙体的接槎应严实顺直,新旧墙里外皮应拉结牢固,填充饱满,收势与旧墙一致。局部维修新旧墙的表面不得直槎相接。内外新旧墙应有拉结措施,并应灌浆加固。局部拆砌时,上部与原墙交界处应填实。砌筑墙体青砖的品种、规格、色泽、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根据设计可进行粗、细加工、磨配。砖表面要平滑、棱平直、不缺楞、不掉角,不翘曲、无裂缝。
1.6木装修修缮
木装修修缮应按原样修缮。修缮用材的树种、材质、色泽宜与原构件一致,当无法一致时,应选用与原材料的材质、色泽相近的材料。
1.7台基、基础修缮
砌筑台基石材应按设计要求规格进行加工,表面应无裂缝、无缺棱、掉角。砌筑灰缝一般为凸缝,厚度为5~20mm。砌筑块石安装要平、稳、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提高古建筑修缮施工质量的几点建议
2.1坚持科学的古建筑文物修缮方法
坚持科学的古建筑文物修缮方法能增加古建筑文物的保存年限,首先文物修复师需要对古建筑文物的破损情况进行统筹,并结合当地的天气状况和建筑使用材料制定合适的修缮方法。对于破坏程度较大且无法维持形态的古建筑文物,工作人员需要对古建筑文物进行形态还原,并遵循从内而外修补的原则,尽可能保持古建筑文物的完整性。文物修复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配置专业的古建筑文物保护团队,以达到最佳的修缮效果为目的。文物修复师可以联系当时建筑的背景和历史条件,选择最合适的修补文物方法,一方面能提高文物修缮技术;一方面能提高建筑水平。
2.2结合损坏原因设计合理的修缮方案
要想对古建筑进行修缮,就需要了解它遭到对损坏原因,到现场进行实地的考察,了解受损的情况,分析受损的原因,看是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原因,然后再考虑运用什么样的修复方案。根据修复的要求制定合理的修缮方案,比如说可以根据修缮建筑物的历史内涵、建筑风格、损坏程度等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在施工的过程中使用传统手工艺,减少修理的范围,进而保证修理的质量。
2.3跟踪设计确保方案质量
设计单位对文物的前期调查、测绘以及历史信息研究力求完整准确,工程方案编制中要重视工程语言,能用图纸表达清楚的就不要用文字;施工说明中对施工方法、采用材料、施工工艺、注意事项等一定要交代清楚。设计方案初步完成后要征求各方意见,尤其是当地附近居民的建议,确保达到设计深度要求;设计方案批准后,施工图设计是设计方案的细化,也是设计方案贯彻实施的关键所在。好的设计方案转变成科学合理的施工设计图纸,工程质量才有保障。因此,建设方需要组织专家审核把关,必要时聘请第三方对施工图进行审查,发现问题及时修正。
2.4培养古建筑文物专业人员
国家每年都在培养古建筑文物方面的人才,但由于古建筑文物的保护与修缮没有太大的发展市场,所以该行业很难留住专业的人才,因此,现在古建筑文物的保护与修缮工作采用的技术没有得到及时的创新,团队也没有招揽到专业的人才,这给古建筑文物的保护与修缮工作提供难度。因此国家需要重点培养古建筑文物专业人才,让人们体会到古建筑文物保护行业的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培养古建筑文物专业人员时,一方面可以通过学校的专业教育培养人员的专业素养;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古建筑文物的工作实践,让专业人员在实践中总结古建筑文物的修缮技巧与方法,这样能够为我过得培养出更多从事古建筑文物保护与修缮工作的人才。
2.5做好资料收集工作
古建筑修缮工程就是维修和复原古建筑的过程,其工程量清单无法全面地反映出项目实际施工中所产生的工程量。尤其是对于古建筑修缮这类工程项目,在具体施工中所出现的工程量势必或多或少有偏差。所以,这样需要在施工前收集古建筑资料,包括审核图纸、核对工程量等工作,以保持历史样貌为主修缮工程。
2.6提高原材料采购水平
在修缮古建筑中,一般较少采用新工艺或者新材料,因此施工工艺的风险小。材料作为影响施工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应在最大程度对材料质量把关。如:古建筑修缮中最大难题在于缺少木料,大多数木料都需要现使用现采集,木材含水量有些高,湿木材用在修缮古建筑物中不但很难保证其质量,而且还容易出现开裂或者腐朽情况。
2.7贯彻落实古建筑文物修缮政策
国家每年都会制定专业的古建筑文物修缮政策,目的是对我国的古建筑文物进行统一的管理,所以工作人员需要贯彻落实古建筑文物的修缮政策,在保留古建筑文物完整性的同时,增加古建筑博物的保存年限。国家定期需要对古建筑文物的修缮情况进行统计,并且针对不同古建筑文物破损情况的反馈信息适当整改古建筑文物的修缮政策。如果能有国家相关古建筑文物保护政策的支持,每年古建筑文物的修缮工作也会有大量的资金支持,这对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工作的顺利完成是非常有帮助的。
结语
古建筑文物的保护与修缮工作是我国文物保护的重点工作,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意识到古建筑文物保护与修缮工作的重要性,并通过采用科学的保护与修缮方式增加我国古建筑文物的保存年限,并促进我国更多行业对中国古建筑文物进行研究。国家需要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古建筑文物的保护与修缮工作的开展,并定期对我国古建筑文物保护情况进行分析,全面提升我国古建筑文物的保护力度,使我国的古建筑得以保留,并且让我国的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参考文献
[1]李东杰.浅析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J].北方文学,2017(4):132-133.
[2]潘玺午.从湘西古建筑到我国古建筑文物的保护[J].低碳世界,2015(36):158-159.
论文作者:黄皓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7
标签:古建筑论文; 文物论文; 构件论文; 工作论文; 墙体论文; 屋面论文; 我国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