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语文的生命之源论文_王爱东 朱永红

阅读,语文的生命之源论文_王爱东 朱永红

山东潍坊锦程中学 261057;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外国语小学 261105

一切阅读,本质都是倾听,用眼睛倾听语文的美丽。

儿童离开无拘无束的游戏天地来到学校,要想让他们热爱语文,该怎么做呢?在我看来,最好,也是最持久的方法,是向儿童展示语文的魅力——让孩子听见封存在文字里好听的声音。

一、朗读——对语感不懈的追求

在这节课上,学习内容是识字认词。我带领我们班的孩子,或击掌,或扣桌,一组接一组,男生连女生,反反复复、来来回回地念:

云对雾

雪对霜

和风对细雨

朝霞对夕阳

……

就这样,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当轻而脆的击掌声、柔而温的叩击声和着甜津津的童音送出古老而清新的韵句,我发现每个孩子注意力是那样集中,神采又是那样的飞扬。快下课了,当我用“重逢”对出“再见”,并告诉他们:“下课了,同学们再见。”孩子们一个个都表现出了莫名的不舍,有的还一边走出教室一边背诵着。这是我讲过的最为简单清浅的一课,然而,正是它的简单和清浅,契合了儿童学习的内在节奏,在循环往复的朗读中,产生了一种让人留恋忘返的旋律,孩子们情不自禁沉醉其中——像小草依着风的方向起伏,像舞者顺从乐的节奏婆娑。这是儿童的节奏,也是日升日落、潮起潮伏的节奏。教师适应儿童的节奏——这是真正的语文学习的皈依。那个时候的孩子,听见了一样的呼唤,走在了同一条路上——回家——回到童年——回到母语的怀抱!

二、诵读——对天赋之门的叩启

一年级,我的语文课除了识字、写字,大部分时间都用于朗读指导了,组词、造句从没有做过,连二类字我也没有在黑板上教过,为什么?因为有“大量诵读”的底子,几乎所有的生字,当孩子们在教材里遇见的时候,都早已经混了个脸熟。是否会组词,决定于孩子的词汇量是否丰富,不是仅仅靠课堂可以学会的。如果他的词语储备里有这个词,即使说出来,也不过是展示而已;至于原本不会的孩子,脱离了具体的阅读语境,就算他生吞活剥背下了这个词,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造句的道理也是一样的。所以,我的课堂上不做这样的事情。

杜威说:连续性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原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我是小学老师,曾经有六年的时间和我的孩子们在一起厮磨,六年的“日有所诵”,坚持做下来,会是怎样一种深厚的积累?我不想说“坚持”,因为坚持这个词,带给我和我的孩子们不曾有的苦味。可是,当《新编儿歌365夜》即将背完的时候,很多学生及家长都急不可待地来问我:“老师,下面我们背什么?”我会是怎样的感受?一个中等水平的孩子,刚刚学完拼音就开始课外阅读了,一开始,要读准、读熟都显得困难。而到后来,背诵两首儿歌只要10分钟左右的时间。我们由此坚持了下来——每天10分钟。六年下来,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将因为这10分钟发生怎样巨大的变化?当然,大多数的诗歌,他们背过就忘记了。可是,忘记又怎么样?细雨洒落大地,短暂的润泽之后,也许没有留下痕迹,然而当嫩嫩的芽儿从黑色的泥土中冒出来的时候,我们是否记起了细雨的光临?

蒙台梭利说:连续反复的活动,可以叩开儿童的天赋之门。

三、阅读——一片丰沃的田野

在我们班,读书课分三块。

第一块:每周抽查“儿歌”、“儿童诗”,这是规定动作。

第二块:孩子们向我展示他们自由阅读“另一本”的收获,这是自选动作。大家都抢着上来汇报一周以来读到的好故事、好文章,时间常常不够用,所以一般情况下,读书课的课间,我是不回办公室的——没有尽兴的孩子,下课了,排着队讲给我听。我的学生书包里是时刻装着“另一本”的。做完作业,他们很自然地就掏出来书来津津有味地看,有时候还互相交换着看。在班里,能否换到书,是他们衡量自己做人成功与否的一个标志——读书的根本目的在于做人。

第三块是自由写作,这是高难动作。曾经接到学生崔一帆父亲的一封来信,这位淳朴的工人师傅建议:让孩子在儿歌后面写上一两句类似于读后感的话,一来可以充分理解儿歌的意思,二来可以训练书面表达能力。我读了很感动,立刻给他打电话和他沟通:“这正是我们要做的啊,就先从你家崔一帆开始做起吧。不过未必只写读后感,随便什么都可以写,现在一日一句,将来一日一段,长此以往,不得了啊。”第一个写话的就是崔一帆,读书课上,我把他写的一句话念给大家听,并给他两个100分——一个是给儿歌背诵,一个是给这一句话。崔一帆举着双百分在教室里四下“招摇”,面对其他孩子羡慕的目光,我知道下星期将发生什么。榜样和表扬的力量是无穷的——果然,不知不觉中,当最弱的几个孩子也在儿歌书上写下一句话的时候,最强的一批已经开始在本子上有模有样地写日记了!水到渠成,星星之火自然地燎原——全班孩子开始兴致勃勃地写日记。就这么不知不觉中,一年级的孩子们已经可以把日志写得越来越好。

所以,我始终认为:一年级是带领孩子找到文字的韵律之美,也是培养语感、培养阅读的关键时期,错过了,就会长久地错过了。教学任务再紧,也要给足孩子充分的阅读时间。没有阅读,语文成什么了?枯燥知识的碎屑而已。良好的阅读,是语文学习中高贵优雅的精神之花,是语文学习的生命之源!

论文作者:王爱东 朱永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月第26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

标签:;  ;  ;  ;  ;  ;  ;  ;  

阅读,语文的生命之源论文_王爱东 朱永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