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思维与辩证思维_系统思维论文

系统思维与辩证思维_系统思维论文

系统思维与辩证思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维论文,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系统思维是现代科学的重要思维方式,辩证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思维方式。它们之间的辩证互动及其综合集成,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一、系统思想是现代科学的基本思维方式

所谓系统思维,就是指思维主体把思维客体、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当作系统来加以思考和处置的一种思维方式。系统思维在现代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复杂的动态网络系统中,是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它更趋向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

系统思维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思维主体反映和建构思维客体的系统辩证性;(二)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的系统辩证性。下面,就这两方面的内容,分别作一些必要的考察。

先看第一方面。思维主体要能够反映和建构思维客体的系统辩证性,首先就要使思维主体发挥在思维过程中的核心作用,而其基础则应是思维主体符合系统辩证性的要求。当然,思维主体的这种核心作用和符合系统辩证性的要求,是思维主体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在处理客观与主观、实践与认识的矛盾运动过程里辩证发展的一种过程,而不是脱离上述过程和矛盾运动的一种主观内省或先定完善。

在由思维客体、思维主体和思维中介组成的思维系统中,思维主体居于核心的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思维主体自身符合系统辩证性的要求,对于反映和建构思维客体,调控和优化思维系统、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从而实现优化的思维结果,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和思维主体自身素质的综合提高,都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那么,思维主体应当怎样符合系统辩证性的要求呢?这就应当从思维主体的结构与功能辩证互动的两方面来探讨。

从结构上来看,思维主体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网络系统。从宏观上看,有人类思维主体、社会思维主体、群体思维主体和个体思维主体。从微观上看,即从个体思维主体来看,思维主体是由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精神因素(比心理因素更广、更深、更高,虽然它包含了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复杂交互作用所构成的复杂的动态网络系统。

从功能上来看,思维主体在思维过程中,不但在宏观上各种层次的思维主体存在着复杂的交互作用,尤其是群体思维主体在思维功能上的双向沟通的作用,而且在微观上各种因素也存在着复杂的交互作用,特别是精神因素、社会因素对思维主体的思维功能具有重大的作用。

不仅如此,更应当考虑到,思维主体自身必须具有优化的综合素质,应当符合系统辩证性的整体优化的要求。这就要求思维主体在思维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具有正确而优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科学观、审美观、心理素质、知识结构,而且应当使思维方式达到辩证化、科学化、网络化的要求。

再看第二方面,即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也应当体现系统辩证性。关于思维过程的系统辩证性问题,它又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应当考察思维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建构,其反映和建构的过程也是辩证发展的。

恩格斯认为:“所谓的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在自然界中到处发生作用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这些对立通过自身的不断的斗争和最终的互相转化或向更高形式的转化,来制约自然界的生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317页,人民出版社,1995)恩格斯还认为,人的思维受着社会实践的直接制约。他指出:“人的思维的最本质的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仅仅是自然界本身;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同上书,329页)“因此,关于思维的科学,也和其他各门科学一样,是一种历史的科学,是关于人的思维的历史发展的科学。”(同上书,284页)可见,人的思维过程是一种在反映和建构客观世界的基础上辩证发展的过程。

其次,思维过程的辩证发展也具有系统性。

关于思维过程的辩证性。列宁指出:“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的、无止境的接近。自然界在人的思想中的反映,要理解为不是‘僵死的’,不是‘抽象的’,不是没有运动的,不是没有矛盾的,而是处在运动的永恒过程中,处在矛盾的发生和解决的永恒过程中。”(《列宁全集》第55卷,165页,人民出版社,1990)这里,列宁把思维过程的辩证性讲得精彩极了。因为他不但讲了思维对客体的无限接近,而且还讲了这是一种矛盾运动的辩证发展的过程。

现代科学的发展,对思维过程的辩证性提供了新的证实和新的深化。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思维过程和思维的科学的基本思想,结合现代科学的最新成就,对思维过程、思维科学(特别是对思维科学的基础学科——思维学)作了很好的论述。他指出:“思维科学也是动态的科学,不是静态的科学;我们要创立思维动力学,而以前我们说的只是思维静力学。”(王寿云等:《开放的复杂巨系统》,282页,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要研究思维科学的动力学机制,首先必须研究思维过程的动力学机制。钱学森及其合作者们认为,人的思维过程不仅是多种思维方式交互作用的过程,而且人们的思维定势以及情绪、欲望、兴趣、爱好等等心理活动和种种非理性因素都参与实际的思维过程。因此,研究思维过程的动力学机制,也应该把思维过程当作思维动态网络和思维系统工程来加以考察。

要研究思维过程的动力学机制,应当与大脑思维能力的动力学机制的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钱学森认为:“人脑的思维能力是不断发展的:1.人类的历史含有此意;2.一个的思维能力也如此。那么,它又是怎样发展的呢?第一是人脑这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有很强的可塑性,是活的,不是死的、不变的;第二加实践的作用。”(同上书,281~282页)这样看来,人脑是思维主体在实践过程中实现其思维动力学的基础机制。因此,应当深入地研究大脑的复杂的动力学机制。正因为如此,所以,“研究脑科学的任务就是要搞清这种思维能力发展的机理、机制,是精神学mentalias的核心。”(同上书,282页)只有把大脑思维机制的研究深入地开展起来,才能有效地促进对思维动力学机制的研究,从而推动对思维过程辩证性的研究。

国内外科学界、哲学界对大脑思维机制和思维过程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近十多年来有一系列的论著问世,尤其是《右脑与创造》、《大脑如何思维——智力演化的今昔》、《大脑工作原理——脑活动、行为和认知的协同学研究》、《思想的社会》(《The Society of Mind》——至今未见到中译本)以及《意识与大脑——多学科研究及其意义》更加令人欣慰。同时,笔者近年来参加了一系列与脑科学、思维科学相关的学术会议,例如,1997年参加了香山科学会议,主题是“跨世纪的脑科学——脑的复杂性研究”,2000年参加了香山科学会议的另一次会议,主题是“意识与大脑”,2001年参加了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主题是“科学与文化”,其中涉及意识、思维是如何反映和建构思维客体的,思维过程是怎样体现为动力学过程的。笔者还先后参加了北京大学和北京大学现代科学与哲学研究中心举办的一系列学术活动,例如,1997年的脑科学会议和“生命科学与哲学”学术研讨会,1998年的“思维科学与哲学”学术研讨会,2003年的“认知、思维与复杂性探索”学术研讨会。通过这些学术活动,了解到人脑系统的研究是脑科学、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研究的一个前沿领域,也了解到人脑是一种开放的复杂巨系统,而主要不是单个脑细胞的个别行为、孤立行为,也主要不是脑系统的线性行为。因此,研究脑的动力学机制有其特殊之处,特别是对脑的整体功能态和非线性过程的情形、特点和规律,应当着重地加以研究。只有这些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对推动思维动力学机制和思维过程的研究才可望获得重大的进步。

不仅如此,而且研究思维过程的辩证性,应当与研究思维过程的系统性内在地贯通起来,才能更深入地揭示思维过程的系统辩证性。为此,就应当从矛盾、过程、系统内在统一的理论高度出发,去深入探索思维过程的系统辩证性。

思维过程的系统辩证性既根源于客观世界的系统辩证性,同时,思维过程本身也体现着系统辩证性。对这两个方面的辩证统一,恩格斯有着丰富、深刻的思想。他指出:“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244页,人民出版社,1995)。他还认为:“我们所接触到的整个自然界构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联系的总体”(同上书,347页)。这里,“体系”一词也可译成“系统”,则前一句话就变成了:我们所接触到的自然界构成一个系统。恩格斯又指出:“辩证法就归结为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这两个系列的规律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但是在表现上是不同的,……概念的辩证法本身就变成只是现实世界的辩证运动的自觉的反映”(同上书,243页)。“所谓的客观辩证法是在整个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而所谓的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在自然界中到处发生作用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同上书,317页)。恩格斯认为,要坚持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之辩证反映的观点,就应当“意识到自然过程的辩证性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15页,人民出版社,1971)。因为“自然科学的系统化,除了在现象本身的联系中是找不出来的”(同上书,599页)。那么,怎样实现自然科学的系统化呢?恩格斯主张,应当对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和最新成果进行辩证的综合和理论的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对自然科学“矛盾系统化”(同上书,15页),从而才能“促使理论自然科学发生革命。”(同上书,15页)很显然,恩格斯在这些地方是把矛盾、过程、系统贯通起来考虑的,而且揭示了自然科学、思维过程的辩证性(矛盾)与系统化的客观根源于内在机制。

毛泽东把矛盾、过程、系统的内在统一讲得更明白,也更透彻了。他指出:“要研究每一个大系统的物质运动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规定的本质”(《毛泽东选集》第1卷,310页,人民出版社,1991),在这样的研究过程中,应当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同上书,291页)。他还指出:“矛盾即是运动,即是事物,即是过程,也即是思想。”(同上书,319页)据杨超和温济泽等老同志回忆,毛泽东在延安主持讨论“矛盾论”问题时,曾打算写《过程论》一书(参看《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讨论会论文选》,69页,广西人民出版社,1982)。由此人们可以发现,毛泽东是把矛盾、过程、系统贯通起来考虑的,而且他认为,思想和认识也是矛盾、过程和系统的内在统一的,其中当然包括思维过程的辩证性、系统性。

以上,我们重点考虑了思维过程的系统辩证性问题。下面,我们探讨思维方式的系统辩证性问题。

现代科学的综合发展,使思维方式的系统辩证性具有新颖的内容和明显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交叉协调性。现代科学的发展,促使人们在思维过程中要交叉地运用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灵感、联想、类比、想象、模糊思维、创造性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并且要使这些思维方式彼此协调,构成系统,从而实现思维过程的客观要求。

2.动态主导性。人们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去从事思维活动,在思维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各种思维方式在思维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不是等量齐观、平分秋色的,而是由于思维过程中发展阶段的不同,因则在多种思维方式的动态协调中总有主导的思维方式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在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乃至不同经历等的人们的思维过程中,也各自有自己的主导的思维方式。随着人们所从事的专业、学科以至经历等等的变化,其各自主导思维方式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或非线性的复杂变化。因此,思维主体应当自觉地运用思维辩证系统中的动态主导性,从而使思想过程和思维结果能够符合人们预期的要求。

2.整体优化性。人们运用多种思维方式于动态发展的思维过程,其基本的要求就是要达到整体优化性。由于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网络系统,因此,思维主体在思维过程中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去反映和建构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就应当努力达到整体优化的要求,以期能够从本质上反映或逼近客观世界的真实面貌。同时,思维主体在思维过程中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去反映和构建客观世界的过程里,也应当自觉地使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遵循系统辩证性的规律,符合整体优化的要求。

二、辩证思维是一种根本的、科学的思维方式

在人类思维方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即辩证思维是最高层次的哲学思维方式,也是根本的、科学的思维方式。

(一)辩证思维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恩格斯认为:“对于现今的自然科学来说,辩证法恰好是最重要的思维形式,因为只有辩证法才为自然界中出现的发展过程,为各种普遍的联系,为从一个研究领域向另一个研究领域过渡,提供了模式,从而提供了说明方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284页,人民出版社,1995)辩证思维不仅在考察自然界时是最高层次的、科学的思维方法或思维方式,而且在考察自然、社会、人类思维时也是最高层次的、科学的思维方法或思维方式。恩格斯指出:“辩证法在考察事物及其在观念上的反映时,本质上是从它们的联系、它们的联结、它们的运动、它们的产生和消逝方面考察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361页,人民出版社,1995)“要精确地描绘宇宙,宇宙的发展和人类的发展,以及这种发展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就只有用辩证的方法,只有不断地注视生成和消逝之间、前进的变化和后退的变化之间的普遍的相互作用才能做到。”(同上书,362页)

为了准确地把握辩证思维,这里需要讨论两个相互联系的问题。

一个问题是思维方式与思维形式的关系。一般说来,思维方式与思维形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全书》认为:思维方式是“思维的诸要素、诸层次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思维样式,思维主体反映、认识和把握思维客体的定型化、稳定化的理性认识方式”。(李淮春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全书》,650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思维方式具有系统性、网络性、定型化、稳定化、理性认识方式等基本特点。而思维形式则主要是指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思维的形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这两者也可以在互通的意义上运用。例如,恩格斯既讲“辩证的思维方式”(同上书,262页)又讲“辩证法恰好是最重要的思维形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284页,人民出版社,1995)。所以,对思维方式与思维形式的区别和联系,应当注意一般意义上与特点意义的联系与区别。

另一个问题是思维方式与思维方法的关系。一般说来,思维方式与思维方法可以在互通甚至等价的意义上运用。例如,恩格斯一方面讲辩证的思维方式,一方面又讲辩证的思维方法,而且,把两者放在互通甚至等价的意义上加以运用。比如,恩格斯在揭示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过渡到辩证法的思维方法的历史必然性以及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时,指出:“所有这些过程和思维方法都是形而上学思维的框子所容纳不下的。相反,对辩证法来说,上述过程正好证明它的方法是正确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361页,人民出版社,1995),“辩证的思维方法同样不知道什么严格的界线,”(《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318页,人民出版社,1995)当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两者之间在内容上仍存在着一些区别,需要在具体语境中加以细致的辨析。

(二)辩证思维是辩证法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

马克思指出:“思维过程本身是在一定的条件中生成的,它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所以真正能理解的思维永远只能是一样的,只是随着发展的成熟程度(其中也包括思想器官发展的成熟程度)逐渐地表现出区别。”(同上书,581页)恩格斯认为:“人的全部认识是沿着一条错综复杂的曲线发展的”(同上书,337页),因此,“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去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才能认识到什么程度。”(同上书,337~338页)列宁指出:“人的认识不是直线(也就是说,不是沿着直线进行的),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列宁全集》第55卷,311页,人民出版社,1990)“每一种思想=整个人类思想的大圆圈(螺旋)上的一个圆圈。”(同上书,207页)又说:“科学是圆圈的圆圈”(同上书,201页),“哲学上的‘圆圈’”(同上书,308页)。这些思想都深刻地揭示了,辩证的认识过程或思维过程是对客观辩证法之辩证反映的过程,它同时体现为辩证的思维过程和辩证的思维方式。

(三)辩证思维是人类思维发展的历史必然和最高形态

在客观与主观、实践与认识的矛盾运动过程中,人类思维的发展过程由古代素朴的整体思维方法过渡到近代的以分析为主的思维方法。这些以分析为主的思维方法经过哲学家们的理论概括,形成为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后来,由于社会实践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认识的前进,出现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思维的理论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把实践观点引进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认识的过程和发展,才真正形成为唯物辩证法的思维的理论和方法,从而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一场伟大的革命变革。恩格斯指出:“人类思维的发展,“既然没有别的出路,既然无法找到光明,也就只好实行反转,这种或那种形式上的反转,从形而上学的思维到辩证思维的反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286页,人民出版社,1995)这种“从形而上学的思维到辩证思维的反转”,是人类思维发展进程的历史必然。

不仅如此,辩证思维也是人类思维发展进程中的最高形态。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辩证思维,是专指唯物辩证法的辩证思维,而不是指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辩证思维。虽然后者也有重要的认识价值,但必须在前者的指导下对其采取扬弃的辩证方法。正是在唯物辩证法的意义上,恩格斯指出:“辩证思维方法是唯一在最高程度上适合于自然观的这一发展阶段的思维方法。”(同上书,318页)

(四)辩证思维是一种科学的网络系统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总结社会实践新鲜经验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新成就与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继承、丰富、发展、创造了一整套辩证思维的方法。诸如:个别与一般、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知性与理性、有限与无限等等。这些辩证的思维方法相互渗透,彼此交叉,形成了具有内在联系的思维方法的科学的网络系统。这种科学的辩证思维的网络系统,对于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南。

(五)把握辩证思维的基本要求是辩证综合和理论思维

19世纪中叶以来,自然科学由经验自然科学发展到理论自然科学的新阶段,同时,由于探索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思维发展的规律的迫切需要,因此,在应用辩证的思维方法或思维方式去考察自然、社会、人类思维时,就应当进行辩证综合和理论思维。恩格斯指出:“自然科学现在已经发展得再也不能回避辩证综合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353页,人民出版社,1995)“自然科学便走上理论领域,而在这里经验的方法不中用了,在这里只有理论思维才管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284页,人民出版社,1995)正因为要探索自然、社会、人类思维的发展规律,所以,“一个民族想要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同上书,285页)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现代科学尤其是交叉科学(特别是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蓬勃发展,日益揭示出自然界更广、更深、更高层次的复杂性与统一性,本质与规律是复杂的动态网络系统,社会实践过程是在大自然观、大科学观、大实践观指导下的复杂的动态网络系统,人类思维也是复杂的动态网络系统。因此,在这样的实践条件和科学条件下,考察自然、社会、人类思维的情形、特点、关系、本质、规律和功能,就更应当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特别是进行辩证综合和理论思维了。

三、系统思维与辩证思维的辩证互动

在实际的思维过程中,人们的系统思维方式与辩证思维方式是辩证互动的发展过程。

(一)系统思维与辩证思维在思维方式的网络系统中的定位与作用

思维方式是一种开放的复杂的动态网络系统。就思维方式的网络系统的结构来看,不仅有具体科学的思维方式,一般的科学的思维方式,而且有科学哲学层次上的思维方式,更有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在这种思维方式的系统层次结构中,这四种思维方式之间都存在着复杂的交叉作用。其中,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即辩证思维方式是最高层次的哲学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根本的、科学的思维方式。它对另外三种思维方式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同时,它又应当注意吸收那三种思维方式的最新成果,不断地丰富、深化、发展自己。系统思维是一般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中之基本的思维方式,它在思维方式的网络系统中,对辩证思维方式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系统思维对辩证思维的促进作用

系统思维作为一般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之基本的思维方式,它在整个思维方式的网络系统中,起着承上启下、双向沟通的连结作用。就思维方式的复杂的交互作用的情形来看,一方面,系统思维方式与具体的科学的思维方式相连结,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同时,它又从具体的科学的思维方式的最新成果中不断地汲取精神营养,从而不断地丰富、深化和发展自己。另一方同,系统思维方式在接受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即辩证思维方式指导的同时,又以自己的最新成果对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式的丰富、深化和发展作出理论的贡献。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在为《院士思维》这部多卷本大部头著作作序时,以《正确的科学思维方式是科技工作者的灵魂》为题,指出:“要实现我国科学技术的持续创新,既要靠现代化的先进仪器设备作为‘硬件’,又要靠丰富的图书文献资料提供可靠信息源和信息载体。更要靠多样化的现代科学思维方式作为‘软件’。大量事实证明,正确的科学思维方式确实堪称近现代科技工作者的灵魂,犹如科学宏观研究的望远镜和微观研究的显微镜一样重要。”(《院士思维》(卷一),序言,3页,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这里,路甬样院士指出的正确的现代科学思维方式是科技工作者的“灵魂”和“软件”,这是颇为深刻的见解。而系统思维是现代科学思维方式的基本思维方式。因此,现代科学思维方式对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式的促进作用,就集中地体现在系统思维方式对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式的促进作用的过程之中。

(三)辩证思维对系统思维的指导作用

要研究辩证思维对系统思维的指导作用,应当从对整个思维方式是一种开放的复杂的动态网络系统的考察入手,探究辩证思维是如何对系统思维起着指导作用的。

一方面,在思维方式的复杂的网络系统中,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居于最高层次,是一种根本的、科学的思维方式。它对系统思维等思维方式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同时,由于系统思维方式较之具体的科学的思维方式更接近于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因此,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对系统思维方式的指导作用就更为直接、更加明显。从这个方面来看,辩证思维对系统思维的指导作用,集中体现在根本方法论的规范意义上。

另一方面,考察辩证思维对系统思维的指导作用,应当从研究开放的复杂的动态网络系统中辩证思维对系统思维的统摄功能来研究。

思维方式的开放性,就在于思维方式作为一种系统整体,它与自然、社会、思维以及思维客体、思维主体、思维中介等发生复杂的交互作用,从而不断地推动思维方式的发展。

思维方式的动态性,是指思维主体在思维过程中,把客观世界和精神领域的发展过程的特性抽象出来而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思维方式的动态性,应当涵盖和概括思维客体的动态性、思维主体的动态性、思维中介的动态性和思维过程以及思维方式的动态性。

思维方式的网络化,是指思维主体在反映和建构思维客体的思维过程中,把相关的领域、过程、方面和因素综合集成为系统网络而加以思考和处置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网络化的思维方式应当涵盖和概括思维客体的网络化、思维主体的网络化、思维中介的网络化、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的网络化。

上述思维方式的开放性、动态性、网络化,都是和系统思维同时应当具有的题中之义。而在整个思维方式的开放的复杂的动态网络系统之中,辩证思维对系统思维的指导作用,正是从遍布于和深入到思维方式的开放性、动态性、网络化的作用过程之中而得以实现的。这正是辩证思维对系统思维的指导作用的最新成果和前沿表现,也正是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和生命活力的现实展示。

四、系统思维与辩证思维综合集成之方法论意义

系统思维与辩证思维的综合集成,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内在地要求提高思维主体自身的综合素质

系统思维与辩证思维的综合集成,不仅要求思维主体应当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辩证法方面深厚的理论修养,而且要求思维主体应当具有现代科学综合前沿的知识尤其是作为现代科学思维方式之基本方式的系统思维方式的理论和训练,同时,要求思维主体应当具有对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作综合集成的能力和水平。所有这些,综合地表明,思维主体要能够在思维过程中自觉地、娴熟地运用系统思维与辩证思维之综合集成,就必须按照上述要求,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应当看到,由于系统思维与辩证思维之综合集成的应用和发展,是一个辩证前进的动态发展的过程,因此,运用这种综合集成的思维主体,其提高综合素质的过程也是一个辩证前进的动态发展的过程。所以,思维主体应当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思维水平,推动对客观世界的深刻认识和有效改造。

(二)可以引起思维方式的革命性变革

本来,在人类认识史上,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认识的过程和发展,这本身就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变革。现在,思维主体在思维过程中,自觉地应用系统思维与辩证思维之综合集成,不仅是上述革命变革的继续,而且是在新的实践条件和精神条件下,研究水平和思维方式的一场新的革命性的变革。因为思维主体在辩证思维的指导下,对客观世界和精神领域的事物、现象和过程的研究,可以从以实体为中心过渡到以矛盾、过程和系统为中心,从单值的过渡到多值的,从主要考察线性关系过渡到主要考察非线性关系,从单一测度的过渡到多测度的,从主要研究横的关系(静态的空间并存)过渡到纵的关系(过程发展)和纵横交错的关系(复杂的动态网络系统)。总之,人们运用系统思维与辩证思维之综合集成去从事研究,不仅能够改变世界的科学的图景,而且能够改变社会实践的结构和过程以及人类知识的科学体系,同时能够实现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的巨大进步。这种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的巨大进步,不仅是现代条件下系统思维与辩证思维之综合集成的深入展开,而且是对历史上系统思维、辩证思维特别是系统思维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就中国来看,“系统思维乃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主干。”(刘长林著:《中国系统思维》,自序,14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系统思维方式确实是整个中国传统思维的一个重要因素。”(同上书,正文,7页)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系统思维思想也非常丰富。尤其在赫拉克利特、留基波、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论著中阐述了深刻的系统思维的思想。在古埃及、巴比伦、印度等国的论著中,系统思维的思想也非常丰富、深刻。近代在科学技术和哲学中包含有大量的系统思维的思想。特别在牛顿、哥白尼、康德、斯宾诺莎、莱布尼茨、达尔文、拉美特里、黑格尔等人的论著中尤其明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实现了系统思维与辩证思维的第一次初步的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人在自然观、历史观、思维论等方面不仅蕴涵了丰富、深刻的系统思维的思想,而且初步实现了系统思维与辩证思维的辩证结合。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系统科学的创立和发展,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入和前进,当前正在进行的系统思维与辩证思维的综合集成,是系统思维与辩证思维的第二次辩证结合。

这样看来,思维主体在思维过程中自觉地运用系统思维与辩证思维之综合集成,就可以站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高度和现代科学的前沿水平上,研究和改善人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实现思维方式的辩证性、科学性、系统性、网络化的要求,从而能够引起思维方式的一场深刻的带有革命意义的变革。

(三)有利于指导社会实践的优化进行

当今的社会实践是在大自然观、大科学观。大实践观指导下的实践,实践过程是由实践主体、实践对象和实践中介构成的开放的、复杂的网络系统,也是一种全面的、特大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实践主体在整个实践过程的复杂的动态网络系统中居于核心的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思维主体运用系统思维与辩证思维之综合集成去考察和处置这样的复杂的动态网络系统或全面的、特大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就有利于社会实践的优化运动。因为思维主体运用系统思维与辩证思维之综合集成去考察和处置社会实践的复杂的动态网络系统时,既可以系统化、辩证地去考察思维客体的复杂作用过程和内在规律,更可以充分发挥主体的自觉的能动性、系统性、辩证性和创造性,对社会实践的复杂的动态网络系统进行实时的调控,使其优化地运行,并向优化的目标逼近。

标签:;  ;  ;  ;  ;  ;  ;  ;  ;  ;  ;  

系统思维与辩证思维_系统思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