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金平妇幼保健院 51504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盆腔炎妇科门诊治疗措施与效果。方法:选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妇科门诊接收的12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依据患者就诊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综合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对照两组患者取得的临床治疗效率。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03%,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疗效更显著(P<0.05);经有效治疗后,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均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显著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妇科门诊接收慢性盆腔炎患者,实行治疗时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以此提高临床治疗效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妇科门诊;治疗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一种常见性疾病,会对妇女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影响。就妇科疾病病理性特点来看,病程相对较长、恢复速度慢[1]。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下腹疼痛伴随腰酸等。临床治疗慢性盆腔炎主要是采用西药。由于慢性盆腔炎病程长,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导致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构成严重影响。治疗期间使用抗生素,可有效抑制病原菌生长,但长时间使用会对患者身体健康构成影响,且还会产生抗药性,造成双重感染。研究表明,治疗慢性盆腔炎可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2]。本文研究分析慢性盆腔炎妇科门诊治疗措施与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妇科门诊接收的12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依据患者就诊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经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盆腔炎判断标准。对照组62例,患者年龄为23-48岁,平均年龄为(33.9±2.6)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为(3.7±1.1)年。子宫内膜炎13例,输卵管炎10例,子宫肌炎8例,输卵管积脓5例,输卵管卵巢脓肿9例,盆腔结缔组织炎13例,盆腔腹膜炎2例。观察组62例,患者年龄为24-48岁,平均年龄为(34.1±2.7)岁,病程为1-7年,平均年龄为(3.8±1.3)年。子宫内膜炎12例,输卵管炎11例,子宫肌炎9例,输卵管积脓5例,输卵管卵巢脓肿10例,盆腔结缔组织炎13例,盆腔腹膜炎2例。就诊期间,所有患者均伴随发热、腹痛等症状,下腹存在持续性疼痛,阴道充血,有黄色分泌物。对照组和观察组一般性资料并无实质性差异,具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治疗,即采用头孢曲松钠(深圳华润九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20097)治疗。将2g头孢曲松钠加入至100ml的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天2次,并静脉滴注0.5%甲硝唑(陕西宏府怡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61022410)100ml。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中药灌肠,主要成分为蒲公英14g,金铃子12g,丹参15g,丹皮10g,金银花16g,甘草8g,黄柏10g,败酱草32g,乳香11g,桃仁12g,红藤32g,赤芍14g,土茯苓16g,官桂8g,用水煎100-200ml装入一次性灌肠袋中进行灌肠治疗,温度控制在39-41℃。同时口服清热解毒佐活血祛痰配方,主要成分为甘草6g,海螵蛸16g,银花11g,苡米18g,茜草10g,蒲公英12g,紫花地丁14g,台乌药12g,白术12g,败酱草22g,赤芍13g,将此药物水煎服,每天1剂。同时予以中药外敷。中药外敷包括红藤、土茯苓、忍冬藤等,加入颗粒较大盐反复翻炒,随后装入布袋子中。将装满药的布袋放在患者肚脐附近,外敷20至30min,同时控制布袋的温度,预防烫伤皮肤。患者每天早上9点至7点外敷一次,持续外敷一周的时间。
护理干预:门诊患者无需住院治疗,对此需要做好必要的宣教。首先饮食护理。医护人员告知患者多食用蛋白质、维生素丰富的流质性食物,尽可能保持半卧位卧床休息[3]。发热的时候可通过物理降温方法。治疗过程中还应灌肠治疗。对此医护人员还应指导患者正确灌肠操作。对于夜间人体内偿蠕动的能力差,药物的吸收能力相对较强[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而灌肠可在晚上睡觉前,可在9点左右,灌肠可使用一次性输液器,并控制输液管插入肛门的距离,最好在12cm左右。中药滴注的速度每分钟80滴,液体温度控制在40℃左右[5]。
1.3疗效判定
治愈:患者治疗后的各项临床表现与症状全部消失,且在超声检查中并没有发现盆腔中有积液;显效: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已明显改善,在超声检查中发现盆腔积液相对于治疗前减少超过2/3;有效:与治疗前对比,患者的各项临床表现已有改善;无效:疗程结束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未有显著变化,且超声检查与治疗前对比无变化。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每组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活动产生的所有数据,均使用专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经t检验,计数资料利用x2检验,以判断两组数据差异性,如P<0.05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对比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03%,即对照组患者治愈19例、显效16例、有效14例、无效13例,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观察组患者治愈37例、显效17例、有效8例、无效0例,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疗效更显著(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子宫附件压痛、子宫活动度、盆腔积液、附件增厚、下腹坠痛发生率并无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子宫附件压痛62(100.00)、子宫活动度24(38.71)、盆腔积液44(70.97)、附件增厚21(33.87)、下腹坠痛62(100.00),观察组患者子宫附件压痛62(100.00)、子宫活动度22(35.48)、盆腔积液45(72.58)、附件增厚22(35.48)、下腹坠痛62(100.00);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发生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子宫附件压痛9(14.51)、子宫活动度11(17.74)、盆腔积液10(16.13)、附件增厚9(14.51)、下腹坠痛8(12.90),观察组患者子宫附件压痛1(1.61)、子宫活动度2(3.23)、盆腔积液1(1.61)、附件增厚3(4.84)、下腹坠痛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介素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水平无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C反应蛋白(5.1±0.4)mg/L和白细胞介素水平(12.8±3.1)pg/ml,观察组患者C反应蛋白(5.2±0.7)mg/L和白细胞介素水平(12.7±3.8)pg/ml,治疗后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均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显著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C反应蛋白(2.9±1.1)mg/L和白细胞介素水平(8.3±2.4)pg/ml,观察组患者C反应蛋白(1.5±0.6)mg/L和白细胞介素水平(3.4±0.8)pg/ml,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病症,如不能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可能造成不孕不育。临床表现主要是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所差异,轻者无显著的症状,严重患者多表现为月经淋漓、白带增多、尿频等。当前治疗慢性盆腔炎主要采用西药[6]。但病程相对较长,容易反复发作,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对患者生活质量构成一定影响。而使用抗生素可有效抑制病原菌,但长时间使用对患者身体健康产生影响,且还可产生抗药性,造成双重感染。并且慢性盆腔炎病变部位可发生改变。抗生素会依据血液循环系统,而至病区时不能完全发挥效果。而从临床研究中发现,中西医结合可显著提高治愈率[7]。妇科门诊接诊慢性盆腔炎患者,由于无需住院,医护人员应注意对患者展开必要的宣教。促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注意各方面,调动患者配合度,促进患者康复,预防病情反复。在西医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可从中医方面着手。外敷用药,各类中药材均具有良好的效果,可直接作用于盆腔黏连部位,,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作用[8]。同时患者使用灌肠方法,有助于药剂直接作用在子宫盆腔。
综上所述,妇科门诊接收慢性盆腔炎患者,实行治疗时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以此提高临床治疗效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宗丽杰.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综合治疗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15).
[2]马宏霞.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4(1):48-49.
[3]杨春玲,朱志红,李颖,等.康妇炎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体会[J].心理医生,2015,21(10):88-89.
[4]刘海燕.妇科慢性盆腔炎的诊疗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24):87-87.
[5]李群英,戈娇.西医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体会[J].湖北中医杂志,2015,14(12):34-35.
[6]黄小桃,毛军生,周明芳,等.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中的应用体会[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2):5104-5105.
[7]赵金华,侯娜.妇科慢性盆腔痛病因分析及心理治疗体会[J].医药前沿,2015,5(9):786
[8]童瑶.慢性盆腔炎妇科门诊治疗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5):816-817.
论文作者:张惠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4
标签:患者论文; 盆腔论文; 盆腔炎论文; 对照组论文; 妇科论文; 子宫论文; 两组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