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市人民医院普外科 江苏 邳州 221300)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差异。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本院行胆囊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术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术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粘连发生率及相关指标情况,并观察患者转归。结论:观察组术后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肠粘连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P<0.05;患者转归良好。结论 腹腔镜胆囊手术控制术后肠粘连风险较为理想,可有效降低肠粘连发生率,较开腹术式优势性显著。
【关键词】 开腹胆囊手术;腹腔镜术式 ;术后肠粘连;术后排气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9-0123-02
胆囊手术是指治疗胆囊炎、胆结石等肝胆外科常见疾病的一类手术,常规术式以开腹胆囊切除术为主,但是该术式切口大,医源性损伤大,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术后易发生肠粘连等并发症[1]。近年来基于腹腔镜的微创胆囊术式逐渐增多,为进一步探讨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在肠粘连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性,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本院行胆囊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种术式术后肠粘连发生率及相关指标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本院行胆囊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59.16±17.46)岁,原发病:27例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10例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3例陶瓷胆囊。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0.31±18.14)岁,原发病:26例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11例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3例陶瓷胆囊。两组患者均符合手术指征,在年龄、原发病等基线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行腹腔镜辅助下胆囊切除术:采取轻度向左倾斜的头高脚低体位,采用常规三孔法作小切口,建立人工气腹,腹腔镜置入后,探查腹腔内情况、胆管走向、胆囊及周围粘连等情况;分离网膜粘连,显露并分离 Calot 三角,分离胆囊床,行电灼止血处理,术中及时清理血亏、胆汁及分泌物,必要时置入引流管;胆囊切除转入样本袋取出,取出后检查胆囊样本袋是否完整,避免结石掉落,止血清理腹腔后逐层缝合筋膜[2]。对照组常规作腹部切口,行胆囊管剥离,切除胆囊及病变组织,清理粘连组织后,关闭腹腔。两组患者术后均行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受试者手术时间,术后监测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肠粘连发生率,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转归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肠粘连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两组发生肠粘连患者均行对症治疗后好转或痊愈。
表 1 两组术后肠粘连发生率及相关指标比较
3.讨论
近年来,微创术式已经在肝胆外科得到了普及,以腹腔镜为辅助器械的微创术式大大降低了医源性损伤,受到了医生及患者的欢迎。本次研究针对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情况进行了针对性分析,发现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较低,较开腹术式优势性明显,可知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风险较低,临床疗效更为可靠。
腹腔镜辅助行胆囊切除术,切口较小,无需暴露腹腔,只需通过轻微的损伤即可达到胆囊切除的目的,对于患者身体局部及全身内环境的干扰较小,因而手术对腹腔肠道干扰性大大降低[3]。当前,较多文献报道显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预后疗效优于开腹术式,术中、术后早期患者保持生理活动的稳定性,肠粘连率显著降低,与本次文献研究基本一致[4]。同时,本次研究还发现,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肠粘连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腹腔镜胆囊术后患者恢复较快、较好。腹腔镜术式无需做腹部大切口,术后疼痛较轻,术中损伤较少,因而术后精神、体力等恢复较快,可尽快满足下地活动的需求。胆囊手术术后下地活动可促进肠蠕动,有助于尽快排气,并降低肠粘连发生率,因而腹腔术式治疗的患者肠粘连风险也间接降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较差的胆囊疾病患者适用于腹腔镜术式,可有效降低患者手术风险,保证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5]。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手术控制术后肠粘连风险较为理想,可有效降低肠粘连发生率,较开腹术式优势性显著。
【参考文献】
[1]林灏.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的分析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5(27):92-93.
[2]黄宇,吴克松,吴振宏.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的对比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8(36):39-40.
[3]王洪政.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的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1):93-94.
[4]陆海涛.腹腔镜胆囊手术与开腹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对比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5,6(22):32-33.
[5]牛海刚,朱福义,张国锋.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的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5(04):1092-1093.
论文作者:晁威,董刚,胡晓艳,冯方栋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7
标签:胆囊论文; 术后论文; 发生率论文; 手术论文; 腹腔镜论文; 患者论文; 肠粘连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