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粤港澳大湾区的关键是粤港澳的深度合作。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湾区港口与机场的协同发展趋势将越发明显,航运格局、航空网络将面临重塑。本文浅析粤港澳大湾区港口与机场的发展与合作,提出深化“一带一路”沿线港口合作;充分发挥各机场优势与特色等发展路径,以期为湾区港口与机场的协同发展提供思路与参考。
关键词:大珠三角、港口体系、机场群、发展路径
引言
改革开放前后,香港一直主导大珠三角航运发展。然而近年来香港产业空心化,航运金融、航运交易、航运仲裁缺位,加之广州南沙自贸区、深圳蛇口自贸区的高速发展,大湾区航运格局将面临重塑。大湾区机场群则面临客货运输处于国际低端环节,五大机场投资主体争夺空域资源,基于市场的差异化发展尚未形成等问题。下文浅析粤港澳大湾区港口与机场协同发展的路径。
1大湾区港口合作发展的路径
1.1推进港口联盟与股权利益共享
采取“从行政协调向行政、市场协调,再向市场协调过渡”的发展路径,进一步推进成立大湾区港口联盟,加快大湾区港口资源整合,解决目前港口能力过剩的问题。从目前港口管理方来看,在大湾区港口中,多家港口集团主导经营着主要沿海码头运营活动,分别是招商局港口、盐田港集团、广州港集团、广东省航运集团、珠海港控股集团、东莞港务集团、惠州港务集团和中山港航集团。其中,除招商局港口为央企下属上市企业、中山港航集团为民企外,其他集团为省、市国企。大湾区港口联盟可采取股权利益共享形式,先以省属企业合作着手,再协调招商局港口等其他央企集团。
1.2加强腹地陆港体系建设的合作
构建大湾区腹地陆港体系,采用多式联运、提供一站式清关服务。加强疏港通道建设,重点发展水运、铁路等大运量、节能环保的交通方式。利用大湾区河网密布的特点发展以西江为主,东江、北江为辅的内河航运网络,加强港口的陆路疏运网络建设。配合主要港口建设铁路、公路中转枢纽,改善港口与腹地之间的交通联系。加强货物转运,建立一批珠江内河流域集装箱支线港口,提高区域主港口的运行效率。在集中布置集装箱专用泊位的同时,建立一批珠江内河流域集装箱支线港口,积极开展水路、公路、铁路集装箱联运,尽量减少港口和站场拆装箱。
1.3深化“一带一路”沿线港口合作
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扇面,统筹海陆发展,构建全面互联互通的开放型空间格局。加强与沿线国家港口合作,与东南亚国家合作兴建经济合作区、港口,自贸区和工业区,构建“国内、海外港口+国内、海外生产基地”的网络生产组织模式,建设互通互联、全面开放的基础设施网络联系。其中原有贸易港口包含广州、深圳、香港、马尼拉、文莱、雅加达、新加坡、巴生、槟城、曼谷、胡志明、河内等。新增贸易合作港口,如科伦坡港、汉班托塔港、索纳迪亚、吉大港、皎漂港、克拉地峡、西哈努克港等。
1.4“飞地”兴建澳门国际邮轮码头
作为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澳门海运在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20世纪90年代,澳门先后投资兴建九澳深水港和新港澳客运码头,疏浚和加深人工航道。但是,受到港口水道淤浅、狭窄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加之以博彩业为主导的过于单一的产业结构,澳门海运已逐渐衰弱。然而,澳门与葡语系国家商贸交流密切,有着承担着大湾区西岸国际合作交流门户、商务服务保障口岸、休闲旅游航运枢纽的角色的重大优势。澳门应发挥比邻珠海横琴自贸区的区位优势,与珠海合作异地共建澳门国际邮轮码头,开展海上游航线、建设世界级邮轮的深水港码头,重构澳门在大湾区航运体系中的角色与地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大湾区机场合作发展的路径
2.1配合国家发展战略,开辟更多国际航线
大湾区应充分发挥香港、澳门和广州、深圳等核心城市国际化优势,充分利用侨乡、英语、葡语三大文化纽带,推进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文交流,建立全方位的交流平台,推进全方位深化的文化交流合作,推广互利共赢、平等合作、共同发展的价值理念,形成命运共同体。大湾区机场群应配合“一带一路”等国家发展战略,开辟更多的国际航线,尤其是通往金砖五国、拉丁美洲和非洲地区航线,提升机场群整体运能;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的航空客货运转中心,进一步拓展西欧、大洋洲及北美洲等地区航线。
2.2组建联营股份公司,形成“组合机场群”
大湾区机场五个机场分属“一国两制”,存在体制和投资主体的不同,因此大湾区机场群发展必然是多核心、多机场的发展模式。各机场应当根据自己的特色开拓发展路径,最终使机场个体变成机场整体,形成“组合机场群”。探索成立由四方共同注入五大机场核心资产,基于混合所有制形式的大湾区机场管理集团,以统一经济主体共同推进统一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股权安排推动多方利益趋同广东省机场集团、香港机场管理局、深圳市国资委、澳门机场管理局这四个大湾区五大机场的实际资方,可在现有政策许可的范围内通过适当比例的机场股权置换,将五大机场的经济利益加以最大限度的趋同操作。以上两种在资本层面的“协同创新”如能实现,将极大地促成五大机场间务实项目的开展,进一步强化彼此间的合作关系并弱化竞争关系。
2.3发展“非航空业务”,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
目前全球经济发展减缓,特别是一些老牌经济强国经济陷入停滞不前的境况,航空市场发展趋势越发不明朗。假如大湾区各机场仍停留在客货运输和低端物流层次上发展,其前进的步伐必将停滞。因此,大湾区机场群应向航空制造、航空维修、航空服务和展览保税等非航空业务发展,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
2.4充分发挥各机场优势与特色,错位发展
大湾区机场群应充分发挥各机场优势与特色,实现错位发展。香港机场应发挥其国际枢纽港的优势,发展更多的国际航点。而广州机场应发挥广州这个全球采购中心的功能,布局内地及辐射东南亚的亚洲航线和相关的国际航线航点。深圳机场则应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多和毗邻香港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兼顾国内和国际航线航点的布局,着力发展货运业务。珠海机场应强化其在航空会展、通航制造、飞机维修等航空辅助产业的优势,打造珠三角航空辅助产业基地。由于两岸实现了“三通”,澳门机场“准直航”的优势已被削弱,应该发挥其在葡语系的优势,配合国家发展战略,打造葡语系国家商贸交流的空中桥梁。
2.5完善空铁联运新系统,实现无缝式联运
大湾区高密度的机场事实上已经极大地消除了各城市的区位优势。深圳、香港正在启动机场铁路接驳项目,在深圳机场与北上莞穗的城际接驳,在香港与铁路西线连接,大湾区高速铁路网络的日益完善使五大机场的优势资源共享成为可能。设想通过大湾区机场高铁东线连接广州、深圳和香港三地机场,西线连接广州、珠海和澳门三地机场,通过港珠澳大桥高速路延伸线连接香港和澳门两地机场,便可以在大湾区五大机场之间实现20-40分钟内完成高品质、优体验的基于陆路的跨多机场中转。这一大湾区机场高铁运输系统一旦建成,届时前往港澳的大陆游客和国际中转旅客可由广州、深圳、珠海机场落地乘高铁前往港澳;前往大陆的港澳及国际人士可乘高铁抵达广州、深圳机场飞往大陆的目的地城市。高铁网络可以达成大湾区五大机场的航权、航班、旅客的充分共享,宏观上实现了大湾区机场的“合五为一”。
结语
综上所述,粤港澳大湾区港口与机场发展与合作的目标是建立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大湾区“组合港口群”,充分发挥大湾区作为亚大地区航运中心的地位。建设高效、安全的综合性换乘枢纽体系,增强香港国际机场、广州白云机场、深圳机场等重要航空枢纽,加强广佛、港深、澳珠三大都市区之间的交通衔接和合作,共同打造组合型交通枢纽。
参考文献:
[1]郑天祥.粤港澳经济关系[J].中山大学出版社,2016.
[2]郑天祥,赵大英.粤港基础设施协调与合作发展[J].当代港澳研究,2015(01).
论文作者:唐贤腾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5
标签:机场论文; 港口论文; 澳门论文; 航运论文; 深圳论文; 香港论文; 优势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