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交通的不断发展,交通量日夜增多,车辆严重超载超重,致使混凝土沥青路面出现较多的病害,施工时稍有不慎就会留下质量隐患。本文选择以沥青公路为切入点,分析路基路面常见病害与处理措施。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处理方法
引言
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规模和数量也逐渐扩大,而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公路工程的高质量建设,公路建设过程中,路基和路面的病害是常常发生的,其中路基沉陷、路面凹凸不平以及开裂松散等问题时有发生,那么预防和处理这些路基路面常见病害的有效方法就成为了我们需要关注与研究的重要内容。
1、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常见病害
1.1路基沉陷变形问题
路基作为路面的施工基础,是整个公路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部分,若在施工前没有根据当地自然环境调整施工方案,在设计时不考虑当地地质与水文气候影响而采取常规的横断面形式进行地基处理,便很容易导致路基在施工早期出现问题,而当施工过程中出现操作不当或是公路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的情况时,则在公路施工完成开始通车后,路基容易发生不规则的沉陷或变形的问题。其中,当施工人员在采购材料过程中选择了质量不达标的原材料,如过期变性材料或不符合使用要求的土质等,在施工时,分层的厚度与密度无法进行规范化的控制,加之通车后人为的不合理超载负荷使用与水文环境的差异,都会导致路基的变形或沉陷。
1.2路面平整度低的问题
在公路的使用过程中,考察路面质量的一个关键点就是路面的面层平整度,这一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对出行人员的生命安全具有很大影响。当路面平整度不达标时,车辆的行驶速度会有所变化,因此很容易带来交通安全隐患。路面平整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路面沥青混合料的配比与施工人员的操作水平,例如路面沥青混合料中的油石比决定着路面是容易鼓起还是松散,而混合料中的水分过多或温度过高,则会使混合料无法正常使用。
1.3路面开裂问题
路面开裂是公路工程路面病害中十分常见的问题,开裂的成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冷热导致路面出现裂缝,这类开裂所出现的裂缝比较规则;二是所使用的原材料质量存在问题,使用的水泥、沥青、碎石、沙砾等材料质量不达标,导致路面受到压力后容易变形开裂,因此材料的购买应严格把关,在材料的配比上也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三是施工人员的操作与工艺出现问题,施工时操作不正确,也会使路面出现开裂。
1.4路面坑洞与松散问题
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路面水的渗入或施工过程中添加材料、振捣方式出现问题,将容易导致路面有坑洞或松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蜂窝和麻面,主要成因就是路面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调制不符合要求,水分含量出现问题及原材料存在质量问题,从而导致路面出现细小缝隙和小孔,使路面的水进入,加之过往车辆给路面带来的反复压力,使得路面表层沥青无法高度粘合,出现集料的松散脱落。此外,后期公路的养护工作不到位也会增加这类问题出现的几率。
2、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常见病害的处理
2.1严格把控路基施工材料
路基是公路工程的重要环节,在进行路基施工过程中原材料的选择应严格把控,路基填充料的原材料要符合施工要求,经过严格监督与审核后才能够用于施工,例如中粗砂、碎石与水的选择,从砂的细度模数到耐磨性都应经过审核与把控,而碎石是否足够坚硬耐久、水是否无杂质等也应经过测量与试验。在原材料选择上能够保证质量,才能为之后的施工奠定良好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选择路基填料时,有关规范标准对最小粒径和最大强度已经有了明确要求。通过CBR数值来确定路基土的强度,另外对路床的填料也有一定限定标准,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施工时,针对路面下的0~30cm内的路床填料选择的CBR值必须超于8的材料,同时对路床下的填土也有一定的选择要求。假如路基填料未满足最小强度,就应当采取一些方法改良填料,比如在其中掺入石灰、换填以及掺和粗粒填料等稳固材质等。针对铺设其它等级的高级路面时,也要采用相应的划定值,进而确保公路路基工程的质量。
2.2做好路面碾压质量控制
在公路路基填筑前,通过两方面内容控制其质量:①在施工过程中检验原场地的质量,同时对施工现场清场情况进行检查,确认是否清淤彻底,有没有软土地基;②全面检查下层路基的质量。针对路基的碾压控制一般包括下面几点内容:压实次数、压路机吨位、压实均匀度、压实方法等。
在公路工程施工时,因为要应用重型击实标准来达到预期击实度,因而采用的压力机通常吨位较大,而不同型号的压路机其压实效果是不一样的。比如应用振动碾压法对砂砾土进行碾压,并不能获得良好的压实效果,可是通过振动碾压法对黏性土体进行碾压时,则可以实现最佳压实效果。通过以上分析表明,即使压路机型号相同而对不同土质进行压实时其效果是不一样的。可以看出,土质不同的公路路基,应用同一型号的压路机压实时,其次数是有所变化的。在工程路基施工时,要使碾压区域的压实度保持一致和均匀,进而确保公路路面的平整。因为公路路面的平整性是影响压实均匀性的关键因素,所以控制填土表面的平整性是非常重要,也是很有必要的。
2.3 路面开裂问题的解决
①严格按规范和设计方件要求,通过室内试验确定基层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在施工过程尽量控制施工水量比最佳含水量稍大一些,但应在沥青施工技术规范允许范围内。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应减少水泥稳定碎石的水泥剂量。②基层施工段落完成后,工人及时跟进行铺设土工合材料覆盖,做好一段铺一段防止基层表面失水。土工合材料覆盖好后洒水车跟进养生,应使基层达到养生期后达到设计强度及时进行下封层施工。③下封层或粘层撒布完成后,应立即进行下面层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在铺筑沥青路面之前,要对基层进行裂缝调查,发现裂缝要采取相玻纤格栅等土工格栅材料进行处理,防止裂缝扩大并跟踪观测,防止铺上沥青混合料后沥青混凝土路面反射裂缝的发生。采用高强度土工材料和成熟的基层裂缝处治工艺,能有效地控制基层的反射裂。④路面沥青混合料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沥青面层整体强度,提高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以及残留稳定度,提高沥青路面抗疲劳性能,减少沥青路面开裂。⑤随着时间增长路面用的沥青往往会出现老化现象,致使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抗裂缝能力逐年下降,采用优质沥青或改性沥青会明显减少因气候、温度、湿度变化而产生裂缝。
2.4 车辙、拥包问题处理
处理车辙病害时需要根据车辙的深度进行选择,其处理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车辙深度低于 15mm 时,养护单位仅需对路面进行拉毛处理。二是当车辙深度高于 15mm 且低于 30mm时,则需要将问题路面的表层以及基层挖除,重新对基层和表层进行建设。三是当车辙深度高于 30mm 时,车辙的影响范围基本覆盖到了整个公路,因而需要将受影响的公路表层全部挖除处理。路面拥包病害与车辙病害的处理方式基本一致,均需要根据病害程度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3、结语
总之,在施工过程中,为了避免操作不当或原材料选择上的疏漏导致的路基路面病害隐患,提高施工质量,使公路安全得到保障,施工单位要加强对原材料、施工操作以及公路维护方面的监督,减少问题的发生,防患于未然,出现问题后及时修补,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为人们的出行安全保驾护航,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顺.论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的防治[J].中外企业家,2018(02):96.
[2]郝金凤.公路工程建设中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要点[J].交通世界,2017(34):60-61.
[3]王琪.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分析及治理措施[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34):58.
论文作者:刘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8
标签:路面论文; 路基论文; 病害论文; 沥青论文; 公路论文; 车辙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