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例胃间质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论文_吴海远

吴海远

(江苏省张家港市广和中西医结合医院放射科 江苏 苏州 215633)

【摘要】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患者的CT诊断价值以及图像特点。方法:自我院病例中取患者19例,均为我院2011年10月份到2015年1月份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胃间质瘤。所有患者均实施CT检查,观察胃间质瘤的CT表现。结果:病灶呈现软组织肿块,且向胃腔内、外或者内外突出,病灶密度均匀或者不均匀,形态大小不一。增强后显示病灶均匀或者不均匀强化,中心坏死,远处存在转移灶。良性病灶直径大多在5厘米以下,边界清晰,CT下多均匀强化;恶性病灶直径大多在5厘米以上,边界模糊,CT下强化不均匀,病灶内存在坏死或者转移灶。结论:胃间质瘤患者应用CT检查,能够呈现病灶的外部形态、内部变化以及周围关系,诊断价值值得认可。

【关键词】 胃间质瘤;CT;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8-0048-02

CT findings and diagnostic value of 19 cases of gastric stromal tumor Wu Haiyuan.

Guanghe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ospital, Zhangjiag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Suzhou 215633,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CT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stromal tumor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mage. Methods 19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elf hospital,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1 to January 2015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of gastric stromal tumor. All patients underwent CT examination to observe the CT manifestations of gastric stromal tumor. Results The lesions showed a soft tissue mass, and the stomach cavity, external or internal and external prominent, the density of the lesion is uniform or uneven, the shape is not a small. After the enhancement, the lesions showed homogeneous or inhomogeneous enhancement, central necrosis, distant metastasis. The diameter of the lesions was 5 cm in diameter, the boundary was clear, the CT was more uniform, the diameter of the malignant lesions was more than 5 cm, the boundary is blurred, the CT is not uniform, and there is necrosis or metastasis.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CT in gastric stromal tumor can be used to examine the external shape, internal chang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sions, and the diagnostic value is worthy of recognition.

【Key words】 Gastric stromal tumor; CT; Diagnostic value

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壁肿瘤,具有非定向分化特点。多数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病灶发生在胃部,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腹部肿块或者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断难度大,主要通过手术、活检、免疫组化检查确诊。有研究显示,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应用影像学检查,诊断效果理想。本院19例患者均应用CT进行检查,旨在对胃间质瘤的CT表现以及诊断价值进行评估。详细报道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我院病例中取患者19例,均为我院2011年10月份到2015年1月份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胃间质瘤。男性患者有12例,女性患者有7例。年龄范围为24岁到77岁,平均年龄为(53.2±0.2)岁。患者临床症状包括腹部不适、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块。病程范围为1周到5年,平均病程为(2.3±0.1)年。患者经术前CT平扫、增强扫描以及术后免疫组化病理检查,均确诊为胃间质瘤。

1.2 方法

19例患者均使用Toshiba Activion 16排螺旋CT检查,检查前禁食12小时,扫描前口服800~1000ml清水充盈胃腔,常规仰卧位,扫描范围为膈顶上2cm至髂棘水平,全部病例行平扫及动脉期及静脉期扫描,层厚及层距为5mm,增强于肘静脉注射非离子造影剂碘海醇,注入量为80~100ml,扫描后均给予图像重组处理。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手术、病理以及CT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

2.结果

2.1 手术与病理

其中有6例患者病灶位于胃底,有9例患者病灶位于胃体,有2例患者病灶位于胃窦,2例患者病灶位于贲门。其中有2例患者诊断为黏膜下型肿瘤,有12例患者诊断为肌壁间型肿瘤,有5例患者诊断为浆膜下型肿瘤。其中有5例患者诊断为良性肿瘤,有4例患者诊断为交界性肿瘤,有10例患者诊断为恶性肿瘤。其中有1例患者存在肝转移,1例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病灶直径为2厘米到13厘米,病灶形态为类圆形,部分病灶呈现不规则形。其中有18例患者为CD117阳性,有12例患者为CD34阳性,有5例患者为SMA阳性。

2.2 CT征象

CT平扫显示有6例患者均匀等密度,当中病灶直径在5厘米以下的患者有3例,形态为类圆形,边界模糊。有10例患者形态不一且低密度,病灶直径在5厘米以上。增强扫描显示,有6例患者肿块均匀强化,包括3例良性患者,2例交界性患者以及1例恶性患者,病灶直径平均为(4.4±0.2)厘米。10例患者为不均匀强化,包括2例良性患者,2例交界性患者以及6例恶性患者,病灶直径平均为(6.4±0.1)厘米。病灶边缘强化无规则性,低密度中心的患者有4例,平均直径为(9.0±0.1)厘米。本院19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肝转移,且存在多发、大小不一的低密度结节,强化不显著,有1例患者腹腔或者腹膜后存在淋巴结转移。

3.讨论

胃间质瘤是临床常见的胃部肿瘤,临床症状无明显特异性,且症状表现与患者的病灶发生位置、形态以及良恶性存在相关性。患者一般以腹痛、呕血、黑便以及腹部包块等为主。胃间质瘤患者多为恶性,病灶通过血行以及种植可向其余部位转移,淋巴结转移相对较少。相比胃肠道其余间叶源性肿瘤,病灶表现为膨胀性生长,容易出现黏膜或者浆膜下浸润,病灶质地较硬,呈现结节状表现[1]。

应用CT进行检查,是胃间质瘤定位的一个有效手段,CT图像主要表现为均匀或者不均匀的实行病灶,囊实性混合。病灶直径在5厘米以下多为向腔内突出的软组织病灶,形态为类圆形,平扫显示密度均匀,增强后显示均匀强化,该类肿瘤多为良性、交界性。而病灶直径在5厘米以上多为向腔外突出,形态缺乏规则,部分为分叶状,平扫密度大多不均匀,病灶较大的患者中心存在坏死、囊变或者出血,增强后显示斑片状不均匀强化,或者周边实质部分强化显著,中心低密度且无强化,多为恶性肿瘤。可见,术前CT检查对胃间质瘤患者的手术选择密切相关。

图1A~B 男,63岁,胃间质瘤。A.平扫示胃体大弯侧软组织肿块,向腔内外突出;B.静脉期病灶明显均匀强化。图2A~C 男,69岁,胃间质瘤肝转移。A.平扫胃体及胃窦部巨大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与肝组织分界不清;B.静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C.邻近肝组织受侵,肝内见多发转移性结节,轻度强化。图3A~C 男,52岁,胃间质瘤。A胃体部软组织肿块,跨腔内外生长;B~C.动脉期及静脉期明显不均强化,内可见不规则低密度影。图4A~B 女,29岁,胃间质瘤。A.平扫示胃大弯侧软组织结节,向腔内突出;B.静脉期明显均匀强化。图5A~B 女,47岁,胃间质瘤。A.胃小弯侧软组织结节影向腔外隆起;B.静脉期病灶明显均匀强化。

本院应用CT对胃间质瘤患者进行检查,结果显示,病灶呈现软组织肿块,且向胃腔内、外或者内外突出,病灶密度均匀或者不均匀,形态大小不一。增强后显示病灶均匀或者不均匀强化,中心坏死,远处存在转移灶。良性病灶直径大多在5厘米以下,边界清晰,CT下多均匀强化;恶性病灶直径大多在5厘米以上,边界模糊,CT下强化不均匀,病灶内存在坏死或者转移灶。这与Cheng qingshan[2]等人的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应用CT检查胃间质瘤患者,诊断价值高,有利于良恶性的辨别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宋晓明,王海屹,叶慧义.胃间质瘤的X线及CT诊断[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2,11(3):176-178.

[2]周国强,何宋兵,陈正来等.25例胃间质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7):117-118.

论文作者:吴海远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3

标签:;  ;  ;  ;  ;  ;  ;  ;  

19例胃间质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论文_吴海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