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初中科学教学中的概念教学法论文_林茂

浅探初中科学教学中的概念教学法论文_林茂

(浙江省苍南县灵溪镇第四中学)

摘要:科学概念教学对于科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科学概念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符合科学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法、策略,影响教学质量。在科学教学过程中,针對不同的概念,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进行行之有效的科学概念教学,使学生准确领会、理解和掌握科学概念。

关键词:初中科学;概念教学;思考

科学概念的教学是初中科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科学概念教学过程中,怎样针對不同的概念,怎样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出发,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有效地掌握概念,阐述一些做法和观点。

一、科学的概念

科学中的很多概念、原理和规律源于自然和实际,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多数概念是對自然现象和生产生活实际现象的抽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利用这一特点,充分了解并认真分析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联系实际,正确建立科学概念。惯性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概念,物体无论是运动还是静止都具有惯性。要让七年级学生正确建立惯性概念,必须联系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实际,比如跑到100米终点后,为什么一时停不下来;坐在车厢里的人当车子向左转弯时,人却向右倾;车子启动时,放在车厢里的物体往往会向后滑;为什么载重大卡车比小轿车启动难,刹车也难。只有结合这样一些生活实例的分析,学生才能建立正确的惯性概念。

二、概念转变学习理论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科学概念学习之前学生已形成许多日常概念,称为前概念,有些前概念近似科学概念,而有些却是“错误概念”或“相异概念”,与科学概念不相容。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概念转变学习理论认为科学学习就是学生原有概念的改变、发展和重建过程,是学生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过程;强调学生对科学新概念同化、顺应式“自我建构”,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元认知等因素在概念学习中的作用。基于这种观点,科学概念教学要以前概念为前提,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组织形式,以科学探究为基本方式,以促进概念转变为根本目的。

三、发掘或赋予概念的心理意义

奥苏贝尔认为概念除了内涵、外延外,每个概念还具有一定的心理意义,即能唤起学习者独特的个人的情感和态度反应及心理认同感。概念的心理意义能有效地促进概念的意义学习。例如“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这两个概念能引起学生一定的情绪反应,学生较容易接受这两个概念。像这类具有心理意义的概念在初中科学中是比较多的,如受精、有性生殖、无性生殖、遗传与变异、健康等。但也有些概念心理意义不明显,甚至對有些同学而言几乎为零。这时教师应想方设法赋予概念的心理意义,拉近概念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在讲单子叶植物种子结构时,對胚和胚乳理解比较困难,教学中可赋予这样的心理意义:“我们每天都吃饭,但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吃的是稻谷种子的哪个部分?大家是否观察过,有些米粒其一端缺了一小块,这掉下的一小块又是什么?”最后告诉学生“我们吃的是胚乳部分,这个掉下去的小块就是胚,稻谷种子萌发时胚乳提供营养,胚中的胚芽、胚轴和胚根分别长成叶、茎和根。”经过这样的教学,“胚”和“胚乳”已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信息,使学生感受到原来这两个概念离我们生活这么近,心理认同感很快增强,这时意义学习也发生了。

四、运用概念的变式和再现

1、运用概念变式

是指對同一个概念从多维度进行分析,揭示不同的描述方式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从本质上认识所学概念,避免学生對概念的孤立、机械的记忆。如“生态系统是由一定区域内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也可表述为“是由一定区域内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及所有作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各种生物组成”,还可以表述为“在一定区域内全部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组成”。

2运用概念再现

是指学生對所学概念重新回忆表述的过程。概念的再现其实是概念的再学习过程,能检验学生對概念的理解、掌握程度,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让概念再现。陈述性复述。是指学生對新概念进行完整准确复述的过程,目的是增强對新概念的熟悉程度,促进對新概念的记忆。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所以通过不断的复述还能进一步感知概念的本质特征。复述在学生概念习得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3意义性表述

是指学生根据對概念的理解,在不失科学性的前提下,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述概念的过程。表述的清晰与完整程度,除了取决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学生對概念的理解、掌握程度。如“若某类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同则该类原子总称为某种元素”;此外还可表述为“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五、加强实验创新,推动概念转变

新概念的可理解性、合理性、有效性是实现概念转变的条件。在科学教材中,许多概念和规律是以探究的方式呈现的,但不一定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能力水平,利用现有实验设备、器材,组织安排实验探究的顺序,精巧设计成本低、趣味浓、创意新的“差异性实验”,有违学生“常识”的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注重掌握科学方法、发展科学能力的同时体验科学概念的合理性、有效性,从根本上动摇并推翻学生错误的前概念,为科学概念的建构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和学新.教学策略的涵义、结构及其类型[J].教学与管理,2015,(2):5-7.

[2]袁维新.西方科学教学中概念转变学习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14,(3):35.

论文作者:林茂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4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浅探初中科学教学中的概念教学法论文_林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