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讨心脏外科术后患者气管插管的护理;方法:于2017年1月~2017年12月对我院对160例心内直视术后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对心外术后患者气管插管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加强对患者气道的护理,能提高心外手术的成功率。结论:加强护理质控管理,提高护士责任心,加强巡视,做好预见性护理,能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对心脏手术患者的护理质量。
关键词:心脏外科术后;患者;气管插管;护理
心外术后患者是重症医学科收治的特殊患者,因手术复杂,手术时间长,术后护理困难大,并发症较多.因此,术后护理至关重要,气道的护理更是不可松懈它是维持患者生命的重要通道.现对160例心外术后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患者都能配合护理工作,没有1例出现气管插管并发症,可使患者顺利度过插管的危险期。现将积累的一些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60例,男96例,女64例,2~76岁。患者均未清醒。术后6h内拔管64例,均为清醒、循环、呼吸稳定者:6~12h内拔管89例,主要为术前或术后循环呼吸不稳定,经纠正后病情稳定者;12h以上拔管7例,其中3例为法洛四联症,3例术前并发心肺功能不全,1例因清理呼吸道无效于术后第3天行气管切开术。本组气道阻塞2例,分别发生在术后第3、4天,气管插管滑出3例,自行拔管5例,因及时发现和处理,无1例死亡,均顺利度过危险期。
2安全问题分析
①气道阻塞:常见于吸痰不及时,气道湿化、湿化不佳等导致痰痂形成,呕吐物误吸。②缺氧:见地自主呼吸未恢复、麻药残余作用使有效通气量降低、给氧不及时、气道不通畅等。③非计划性拔管:见于约束不当,患者不能耐受气管插管而自行拔出;医护人员操作不当致插管脱出。④烦躁:主要见于插管不适、伤口疼痛、缺氧、交流障碍、被动体位、尿潴留等。
3护理对策
3.1气管插管护理
患者所用呼吸机均带有湿化器,吸入气体温度应保持在32~36℃,相对湿度为75%,及时添加湿化用水,适时吸痰,吸痰管应下至超过气管插管内口1~2cm处,以保持气道通畅,吸引器压力为33.3~40.0kPa,吸痰时间5~15s,吸痰时动作轻柔、以防气管黏膜损害。妥善固定气管插管及牙垫,准确记录门齿处插管刻度,同时防止牙垫脱出而引起气管插管咬闭,导致患者缺氧甚至窒息。气管插管时间不宜超过72h,若在短期内不能拔管者,应同医生考虑及早做气管切开术。本组发生2例气道阻塞:1例为老年男性,术后第3天因下吸痰管困难,患者或憋气,疑气道阻塞而拔除气管插管,拔管后患者症状缓解并见气管插管内斜面上端2cm处有2.5cm的痰栓,经另行插管,有效清理气道,2d后安全拔管。另1例为5岁患儿,术后第4天夜间突然出现口唇、皮肤紫绀,氧饱和度下降至50%,吸痰量少,给呼吸囊行人工呼吸,气道阻力大,立即拔除气管插管后,给鼻导管高流量吸氧,患儿缺氧暂时改善。经检查发现气管导管下段有一1.5cm痰栓,经重新插管1d后安全拔管。
3.2全麻患者护理
①全麻未醒患者的护理:气管内给氧应及时、充足,防止因缺氧导致躁动;患者平卧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或口腔分泌物误吸入气道;同时拉起床拦、约束双手,防止患者坠床和非计划性拔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②全麻清醒患者的护理:向患者介绍ICU环境、主管医生、护士及目前病情,以消除其恐惧、焦虑心理。提高床头,协助半卧位并根据情况及早拔管,对于尚不能拔管者,护理人员应主动向患者解释暂时带管的必要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同时教会患者使用常用体语,以利于交流。如遇患者烦躁甚至吐管,不要轻易使用镇静剂,而应积极查原因如缺氧、伤口疼痛、尿潴留、不愿约束等,重视主诉,动态监测生命体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满足其生理、心理需求。本组1老年男性患者因不能耐受插管,趁护士不在床旁时自行拔除插管,拔管后自觉舒适,经吸氧、翻身、拍背、氧气雾化吸入等处理后,呼吸道通畅,能自行咳出痰液,呼吸平稳,氧饱和度达95%左右。
3.3婴幼儿护理
尤其要注意气管插管滑出气道。本组有3例患儿均为带机过程中气管插管滑出气道。主要原因为婴幼儿口腔分泌物多,导致胶布失去粘性而引起插管固定不牢,同时患儿躁动导致呼吸机管道牵拉插管,最终发生气管导管滑出气息。因此,护理人员要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必要时给予镇静剂调整呼吸机支架装置,专人守护,确保患儿带管安全。
3.4机械通气的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患者是否与呼吸机同步,若出现人机对抗,在检查管道无误后应通知医生调整呼吸机参数,动态监测氧饱和度及血气,患者呼吸改善后若无其它并发症宜早停机、拔管。吸痰前后应吸入纯氧1~2min,以达到预充氧的作用,可避免低氧血症的发生。呼吸机管道的重量可在口腔、鼻腔及咽喉处造成压迫而引起组织疼痛和损害,因此应协助患者采取适当的姿势,调整管道的支架装置以及使用可弯曲的连接系统,以减轻患者的压迫感。给患者翻身时,应将呼吸机管道从支架上取下,以免插管被牵拉而脱出。
3.5口腔护理
口腔冲洗对气管插管患者十分重要,应取得患者合作,头偏向一侧,两人协作完成,1人固定气管插管和牙垫,防止头部活动,另1人进行口腔清洗。
3.6拔管护理
拔管前充分清理气道分泌物,特别是口咽部,以免拔管时误吸而引发感染。拔管后协助翻身、拍背、雾化吸入,鼓励其深呼吸。反复插管患者拔管后或婴幼儿拔管后极易发生喉痉挛和喉头水肿,可适量在拔管前予地塞米松静脉缓慢推注,雾化时加入地塞米松以预防或减轻喉头水肿。
3.7合理排班,加强业务学习
护理人员缺编、经验不足、巡视不及时是发生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中班和夜班护士相对较少,工作量重,值班护士忙于执行治疗等方面的医嘱,或忽视了睡眠状态的患者所存在的危险,因而主动巡视不够,同时护士意识到发生意外的可能性,未采取预防措施,导致意外发生。
因此针对患者实际情况,科学、合理排班,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加强护理质控管理,提高护士责任心,加强巡视,做好预见性护理,从而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全面提高对心脏手术患者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玉红!210006,刘桂英!210006,许建文!210006;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早期拔除气管插管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1年02期
2 王茂娟,张海生,陈淑琴;小儿心脏手术后气管插管的安全护理[J];海军医学杂志;2003年01期
3 陈明松,倪琴玉,王凤华;气管插管患者意外情况的预防与护理[J];现代护理;2002年10期
论文作者:韦芳 李丹 保艳芬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4
标签:患者论文; 气管论文; 术后论文; 气道论文; 口腔论文; 护士论文; 呼吸论文; 《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