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中国企业绩效评价综述_绩效评价论文

世纪之交中国企业绩效评价综述_绩效评价论文

世纪之交的中国企业绩效评价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纪之交论文,中国企业论文,绩效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企业绩效评价是国内外企业界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从不同目标出发,利用相应理论和方法对企业业绩进行评价。对企业业绩指标的划分由于评价主体的偏好也不尽相同。本文针对中国企业绩效评价的发展和演进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分析,逐步探讨符合中国企业特色的绩效评价理论与方法。

一、跨世纪中国企业绩效评价方法

随着企业改革和会计制度变迁,我国先后制定并实施了不同的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首先按照不同时期对评价理论和方法进行回顾,分析我国企业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计划经济时期以实物产量为核心的评价方法

政府部门对国企采用的主要考核方法是指令性生产计划的完成情况,以产品产量和企业产值为核心考核内容。当时的绩效评价主要指标为“产量,质量,节约降耗”。因为当时国家的计划价格体系不能真实反映生产成本,产值利润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绩效,该阶段的考核评价主导思想是以“实物产量和质量”为主。考核评价方法是简单地与计划目标和行业生产技术标准对照。这种以实物产量为主的企业考核方式导致国企缺乏效率,企业为扩大经营者业绩,都有总量扩张的冲动(争资金、争项目、争资源、生产不计算成本),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少、生产产品积压过多等一系列问题限制了国企的进一步发展。

(二)改革开放初期以产值和利润为主的评价方法

随着企业的发展,对企业的考核评价逐步由以实物量指标为主转化为用价值量指标衡量为主,国家对企业的经营考核逐步过渡到以“实现产值”和“上缴利税”为主要内容,将企业管理纳入到以效益为核心的轨道。在强调经济效益方面,开始注重企业的利润、成本、产值等价值指标的考核,并以企业利润的完成决定企业的报酬和激励方式。但是,单纯的利润指标,使得经营者为完成任期内业绩,将大量损失长期挂在账目上。引发了经营者牺牲企业长远利益的巨额代价,导致多数国企包袱加重,陷入经营困境。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时期以经济效益为主的评价方法

1991年中央提出经济工作重点转移到调整结构和提高经济效益上来,工业企业考核要淡化产值指标,强化效益指标。效益指标体系主要从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贡献三个方面评价企业绩效,从而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做出正确评价。1997年国家统计局和计委、经贸委将1992年颁布的工业经济效益评价体系调整为:总资产贡献率、资产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销售率等7项指标,并对指标权重进行重新分配,评价标准按照前四年全国平均值确定,计分方法基本未变,只是规定资产负债率指标按照功效系数法计分。财政部的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和统计局颁布的工业经济效益评价体系比以前有明显进步。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诸如缺乏企业成长性指标,无法避免短期行为;没有反映企业知识与智力资本方面的评价指标;没有考虑现金流,忽视非财务指标;行业评价标准划分粗,降低了评价标准的适应性。

从上述企业绩效评价的历史看出,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发展,绩效评价方法和内容也在不断演进。不同评价主体的评价目的和侧重点不同,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也存在差异。我国评价主体主要有国家、机构以及学者,分别从不同方面对企业的绩效进行研究,同时他们制定的评价体系对企业绩效也具有不同的影响。

二、世纪之交国家规范的企业绩效评价方法

为有效评价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1999年6月1日财政部、原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原国家计委联合印发了《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操作细则》,对国有企业业绩评价进行了重新规范,这标志着企业评价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操作细则重点评价企业资本效益状况、资产经营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等内容,通过8项基本指标、16项修正指标和8项评议指标三个层次对企业绩效进行深入分析,以全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经营者的业绩。其中工商类企业绩效,对这4项内容的评价采用综合评分方法,则由基本指标、修正指标和专家评议指标三个层次,共计32项指标构成,初步形成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财政部等联合颁发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内容 权重基本指标 权重修正指标 权重评议指标 权重

财务

42净资产收益率30资本保值增值率 16领导班子基本素质20

效益 总资产收益率12销售利润率 14产品市场占有率 18

成本费用利润率 12基础管理比较水平20

资产

18总资产周转率 9存货周转率

4在岗员工素质状况12

运营 流动资产周转率

9应收账款周转率

4技术装备更新能力10

状况

不良资产比率 6行业区域影响力

5

资产损失比率 4行业经营发展策略 5

偿债

22资产负债率 12流动比率 6长期发展能力预测10

能力 已获利息倍数10速动比率 4

状况

现金流动负债串

4

长期资产适合率

5

经营亏损挂账率

3

发展

18销售增长率

9总资产增长率 7

能力 资本积累率

9固定资产更新率

5

状况

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

3

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

3

合计 100

100

100

100

资料来源:财政部.《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规则》国务院公告1999.6:1599~1607

2002年2月22日,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了《企业绩效评价操作细则(修订)》。修订后的评价内容与修订前的大致相同。修订后指标体系对第二层次的修正指标进行了一定的增减,而且还对评议指标以及各指标权重进行了修正。提高了对企业偿债能力和发展创新能力的评价,使该评价体系更为客观公正,更具有可操作性。但这套绩效评价体系是以投资报酬率为核心,“以工商类竞争性企业为评价对象设计的”[1],不免具有一定局限性。

由于我国国家部门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密切,国家规范的绩效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企业的改革方向,对企业经营者决策具有明显导向作用。因此,可以说国家规范的绩效评价对企业尤其国企的绩效和经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三、机构倡导的企业绩效评价方法

(一)中证亚商

2000年,中证亚商[2] 提出最有发展潜力上市公司价值评估体系,主要分为6个方面(1基本财务状况、2核心业务、3经营能力、4企业制度、5管理层素质、6行业环境),其中指标1主要评价公司持续发展的财务可行性,指标2~5主要评价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指标6为附加评价指标,主要评价公司所处行业环境对公司持续发展影响以及可行选择。上述方面可进一步细分为20个相应子指标,每个子指标具有不同的影响因素共计65个。

2002年,中证亚商提出企业发展潜力评估的3M理论,从财务指标、核心业务、经营能力和治理结构4方面评价上市公司发展潜力。2003年中证亚商引入CSC模型,具体指标体系见表2。CSC模型通过产业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行业景气度(sentiment)和公司核心能力(core capability)3个方面来评价公司的发展潜力(potential)以及企业的经营业绩。

表2 中证亚商的CSC模型

指标名称

权重(%)

主 战略定位的合理性25

业 主营收入及其增长率 20

竞 主营利润率及其增长率20

争 研发机制及研发队伍 25

力 行业成长前景10

组 战略实施的手段和效果25

织 企业领袖和核心团队 25

执 组织结构及其创新20

行 评价体系与激励约束 15

力 内控制度完善及其执行15

资 战略伙伴及战备价值 25

源 品牌与客房关系管理 20

整 公共关系及其管理15

合 供应链管理 15

力 资本运作的历史与效果25

风 战略调整能力25

险 资产负债率 20

控 流动比率15

制 每股经营性净现金流 20

力 对外担保比重

资料来源:中国证券报2003年9月

(二)用友通宝

由用友通宝公司研究和开发的《用友通宝财务报表分析专家系统》,对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管理效率、偿债能力和投资回报能力进行分析,将企业当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与上期相比,将企业本期财务业绩与同行业标准相比,与同业竞争对手情况、企业自身预算和企业自定义内部标准相比。这样使得企业不仅通过纵向了解自己的进步或退步,而且可以通过横向分析了解自己在竞争中优势和劣势、机会和风险,从而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将企业绩效评价结合起来共同决策。

(三)南开大学

2004年2月,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公司治理评价课题组建立了公司治理指数(CCGINK),包括股东权益/控股股东、董事/董事会、监事/监事会、经理层、信息披露以及利益相关者6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涉及80多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对各级指标评价标准给予合理的界定。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和研究,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评价。其具体指标体系如表3所示。分别对企业有关的利益相关者从不同侧面进行分析。

表3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层 主准则层 子准则层

股控股东基本权利 共益权,自益权

东股股东平等侍遇指标 股东大会召集权,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积累投票权制度

权股上市公司独立性指标人员独立性指标,业务独立性指标,财务独立性指标,资产独立性指标

益东股东大会指标 规范度,参与度

与 控股股东行为指标 合理性指标,适当性指标

权利与义务董事权利与义务的明确性,董事出席董事会的时间,董事年培训

次数,董事赔偿责任制度的建立情况,为董事责任保险的购买

董董董事会运行状态董事会的人数,董事人员构成,董事会年召开次数,

事事 董事会召开程序,董事会会议记录

与会董事会构成战略委员会的设置,审计委员会的设置,审计委员会中

会计人数,提名委员会的设置,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的设置

董事薪酬 董事薪酬水平,董事薪酬形式,董事绩效评价标准的建立

独立董事制度 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状况,独立董事的人数,

独立董事的身份,独立董事的工作时间

任免制度 总经理选聘方式,其他高管人员的选聘方式,高管层的行政度,总经理与董

经事长两权设置,总经理变更程序,总经理稳定性,高管层稳定,接管防御制度

理 执行保障 信息沟通,决策支持,继任规划和发展审视,

层经营控制,双重任职,内部人控制,CEO设置

激励机制 薪酬水平,薪酬结构,薪酬动态激励,绩效评价制度,风险抵押度,

持股比重,股权流通性,持股方式,决策报告制度,职务消费制度

监监监事能力保障性监事资格要求,非职工代表监事候选人提名,监事的能力建设

事事 近三年来召集临时股东大会情况,近三年来监事会成员列席董事会

与会监事会运行有效性 会议的情况,近三年来召开监事会会议的次数,行使监督权的独立

性情况,近三年来行使监督权的有效性,监事会监管记录

信披完整性披露公司治理结构披露,财务信息披露,自愿性信息

息露真实性披露

及时性披露定期披露,不定期披露

利相利益相关者保护性 职工意愿表达程度,债务契约履约率,客户交易

益关 契约履约率,客户关系维持时间,公益捐助比例

者利益相关者参与性 职工持股比例,债权人参与度

资料来源: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

上述机构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对企业的综合实力进行分析,并按照不同的指标体系对企业的绩效进行评价,主要为机构和投资者提供相应决策依据。

四、我国学者对企业绩效评价的学术研究

我国学者对企业绩效评价理论与方法进行多方面研究,取得了一批有学术价值的成果。

(一)对工业企业整体绩效的研究

张军[3] 通过分析中国工业企业的TFP增长率的不同估计结果,得出的结论是:1978年开始的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彻底改变了工业部门的市场结构和工业组织。改革以来国企在盈利能力上的变化和国企亏损状况间具有一定关系。[4] 国企利润的持续下降的经验观察中分离出“竞争性侵蚀利润”(非国企进入对国企利润的侵蚀)和“亏损侵蚀效应”,(通过数据还原部门的真实利润)。80年代持续的过度需求因素扩张,利润率下降主要由非国企的进入和竞争引起,属于总体性下降,亏损企业份额呈现下降趋势,“竞争性侵蚀假说”对此时期的解释有经验证据。[5]

卢荻等[6] 认为关于中国工业企业财务业绩不佳的情况,主要有两种解释,“低效率体制导致业绩恶化”和“竞争强化侵蚀企业利润”,二者均从微观的传统垄断体制崩溃角度予以解释,未考虑产业集中度和宏观需求的变动的影响。其实,企业总体利润长期的下降,是在以上两种原因的基础上,加上因为收入分配不均引发的最终消费需求增长的缓慢因素。

(二)针对不同类型企业的绩效评价

马建臣[7] 根据资源性企业的不同特点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衡量资源型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社会效益的指标和环保效益的指标。以此有针对性地评价资源性企业的经营绩效。

刘亚莉[8] 按照一般竞争性国有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对自然垄断的企业建立了利益相关者导向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引入企业的政治责任概念,从利益相关者及企业经营责任的角度出发,提出自然垄断企业的绩效评价应包括四个层次:从投资者角度进行经济绩效评价,从政府角度进行社会绩效评价,从消费者角度进行风险绩效评价,以及政府和公众共同关注的环境绩效评价,同时增加了市场价值增值率指标,并以电力企业为例检验了指标体系的可行性。

黄津孚[9] 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对企业从效益—活力—素质三个层面进行总体评价的理论和分析模型,对企业的综合实力以及竞争力进行分析,从而对绩效的原因和结果以及具体成因进行分析。

(三)不同绩效评价方法的应用

李大勇[10] 用分形理论对企业管理绩效进行多维评价,揭示分维数与企业管理绩效的内在联系,而分形方法可以从数据序列中直接计算出分维来综合评价绩效,不需要权数,克服权数人为干扰因素并且数据量越庞大,越能显示出其优越性。

朱顺泉[11] 给出突变级数法,首先对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评价目标进行多层次分解,利用突变理论与模糊数学相结合产生突变模糊隶属函数,由归一公式进行综合量化运算,最后归一为一个参数,即求出总的隶属函数,从而进行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分析。此法不用对指标主观赋权,但它考虑了各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从而减少了主观性,提高了科学性、合理性。

张青[12] 等对煤矿企业经营绩效受自然地质条件影响较大,对产生相应的“级差”特点,采用ANN模型对煤矿企业的基础条件存在的“级差”进行识别,有效地剔除了这些“级差”对煤矿企业经营绩效的“贡献”;然后,建立基于ANN煤矿企业经营绩效综合评价与排序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模型,避免了专家评分法等主观赋权法定权客观性的不足。

刘军琦等[13] 用多目标决策分析的TOPSIS法对企业财务绩效进行综合评价,主要参照了国家资本金绩效评价的指标与权重值(专家评定法),直接用企业财务报表得来的数据,考虑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对企业财务绩效进行分析。

杜纲等[14] 提出企业集团进行战略性分析的内部绩效评价方法——九方格综合分析模型。其评价不仅基于现行业绩,且基于未来发展潜力,两方面的评价均采用定量分析;综合评价采用九方格评价屏幕,可清楚直观地展示集团成员的实力分布情况,便于分析和应用。

赵国杰等[15] 为满足评价CIMS实施效果的需要,建立了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主要研究了企业实施CIMS后产生的作用、影响和效益,对实施后该项改革的影响进行全面而又系统的评价。CIMS绩效评价原则是坚持“有无CIMS对比分析”,而不要选择“CIMS前后对比分析”。其原因在于前者能准确评价CIMS本身的效益、作用和影响。坚持有无对比分析的具体方法是“增量分析法”或“差量分析法”,适宜于测度企业改制的企业绩效。

五、结论

通过对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的分析可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方法与内容也在不断演进。政府和机构分别从不同角度建立了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我国的众多学者对企业绩效评价方法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分析。这些研究为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改革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标签:;  ;  ;  ;  ;  ;  ;  ;  ;  ;  

世纪之交中国企业绩效评价综述_绩效评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